【女性•态度】我们不是挑剔,我们只是在等待,等待着这样一个人……

“宇宙虽宽,世途渺于鸟道;征逐日甚,人情浮比鱼蛮。”

红尘如此,是否依旧相信爱情?

相信。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情丝难斩,可曾有过深恋之人?

有过。

只是,人生路上,暂时,我们还是选择了先一个人,静静过,

至少,在还没能与自己和解并喜欢上自己之前,

于是,一边用心来修整,一边耐心去等待,只为等得这样一个人:

她并不一定大家闺秀、倾国倾城、梨花带雨,他也并非得要富可敌国、风流倜傥、玉树临风……

只要他是,只要她是……


【女性•态度】我们不是挑剔,我们只是在等待,等待着这样一个人……_第1张图片
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jpg

不久前,我曾到相去上海不远的苏城,参加为期两天的闭关参禅。

殿上念诵,斋堂食素,过起了出家人的日子来。

很多人存在误解,认为出家人都是消极厌世者,实则不然。出家人是看破红尘者,看
破红尘并不是放弃世间,而是放下了执着。

而执着外物,恰是诸多痛苦之渊薮。

所以,得承认,云泉寺之行,我是为着求得内心片刻之宁静而去的。

参禅结束之际,认识了Z,才知道,怀抱如此愿望的,并非我一人。

寺庙铁门,朱漆剥落,不远处,翠松掩映,碧水静流,两块青石板平卧。

我们并肩而坐,Z诉说起她的涓涓心事来。

Z说,她陷入了巨大的痛苦里,婚姻濒临破碎。此行,算是坚定决心,为6年的婚姻,划上重重的句号。

“先生在家里,活脱一个陌生人,把家当成了参宿旅馆。他表现得好像与所有事完全没有关系似的,全凭我一个人操持所有家务,抚养孩子。他根本指望不上,他从来不会表达自己对那些理应担忧的事情的感受,比如我告诉他我很担心我们的财政状况时,比如我们的孩子生病住院时,再比如我妈妈不小心摔倒时,他总是责怪我‘反应太过激烈’。

他从来不谈论感觉。他不知道要如何讨论事情。他向来毫无反应。他拒不开口,想要独处,甚至不知道如何争吵。他要么非常理性地回应你,要么根本一言不发,宁可去读书或是打开电视机。

最近一个月,他甚至天天加班到深夜,一回家倒头就睡。我已经厌倦了在他的优先列表中,总是排在最后。他几乎从未主动关心过我,他也忽视了孩子。”

阳光透过密密的针叶漏下来,跳动在Z的脸上,我瞥见了她眼里闪耀的泪光。

“我去找过他最好的哥们聊,想让他帮忙传达我的痛苦,劝劝先生参与到家庭生活中来,来聆听我的内心;但没想到,他的哥们告诉我,先生认为是我太敏感,太神经质了,而且他也不知道如何与别人建立太过亲密的情感联系。

回家后,等他下班,我本想和他平心静气谈谈我们的问题,没想到,还没等我开口,他一下子抓住我的肩膀,死命摇晃,并高声质问,‘你到底哪里不满意?你到底想让我怎样?’那一次,我吓坏了,心也死了。我出生在一个温馨的三口之家,记忆中,爸爸从来没和妈妈红过脸。”

“那你先生呢?他成长的家庭如何?”我问道。

Z告诉我,她的公公婆婆关系不合,早年就分居了,但因为孩子,夫妻俩一直生活在一个屋檐下。只是貌合形离,早已没了话语。公公脾气坏,年轻时还经常动手打婆婆。恋爱时,有一次,先生曾告诉她,他非常恨公公,愤恨成长过程中,他的缺席。
“但嘲讽的是,你看,我先生,他现在不正是他父亲的翻版嘛。”Z苦笑道。

冬日难得的暖阳,突而吝啬地一下子躲藏了去,阴云卷过,竟扯起了厚厚的雨幕来。我们只好起身,进了寺庙。

作为女性,我非常理解Z。

我们这个社会,往往过度强调“男子气概”。似乎只有懂得压抑情绪,才是真男人。在理性事物与抽象概念中游刃有余的男性,却缺少与他人的感情联系,缺少与自身内在世界的调和,当人际关系出现“压力”和“冲突”时,缺少“解决”的意愿与能力,于是,缩进自己的壳子里,任由歇斯底里的女性在外绝望敲打,仍旧无动于衷。

这是由男女两性基因决定的客观存在。

但只要愿意,通过换位思考,通过互爱互敬,通过包容理解,通过共情沟通,这种客观存在并不会阻碍和谐美好的两性关系诞生。

不过,我想,对Z的先生,我却也更是感同身受,充满同情。

这种感同身受,这份同情,源于自己也成长在一个亲子关系紧张的家庭,因而十分明白,原生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究竟有多深。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对于我们来说,最大的幸福,就是妈妈爱爸爸,而爸爸恰好也爱着妈妈。”

对此,我坚信不疑。

可现实是,在我们这个物欲横流、人心善变的时代,很多原生家庭里,多的是不负责任爱发脾气的爸爸,多的是总在哭诉命运悲惨的妈妈。

在充满“热暴力”或“冷暴力”里长大的孩子,因为得不到爱,感受不到被需要,自卑、恐惧、不安、焦虑、憎恨等各种负面情绪便注定流进血液,魑魅般,如影随形,并严重阻挠成年后的他们去与他人建立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也无法获得幸福。

这种从原生家庭中带来的伤痛,如果不能弥合,人就会逐渐失去感受快乐的能力,产生各种心理问题。

对此,我也深知。

因为太不快乐,有一部分人惧怕亲密关系,对爱情没有信心,绝望无助是,便反过去,将自己的不幸又归咎到父母身上去了,成天生活在对父母的怨言、不满、抗拒里。

只是,悲伤的是,父母是我们的根,否定了他们,也就等于是否定了我们的根,也就失去了自己。宛若浮萍般,我们便成了生命的弃子,找不到生存的意义,迷茫无助,痛苦难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自己就生活在这种蝼蚁蚀骨般的疼痛里。

因为太不快乐,更多人可能会选择带着原生家庭给予的尚未调整好的伤痛,开始自己的亲密关系。但这种逃避问题的态度,实则极度不负责任。

因为由于长期生活在一个不安定的环境里,他们内心充满了伤痕,极易被外在因素触痛,在新的关系里,找不到发泄口时,很自然便将负面情绪进行转移。

而当人情绪混乱时,发脾气时,受罪的,便是亲密的人。自己多一点快乐,别人才会多一点快乐,而自己多一点悲伤,周围人也会感染到我们的悲伤。

心理学家还发现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每个人其实就是父母或者上一代人的复制品,父母是什么,你便是什么。

你怨恨母亲的软弱、焦虑,成人后,你却发现,她身上所有的缺点你都有;你讨厌父亲暴躁、不负责任,而自己成为父亲后,却又发现,自己也是一位暴躁、不负责任的父亲。

这是人生的悖论。

要打破这种悖论,带着原生家庭伤痛的人,就得学会照顾好自己,要照顾好自己,首先得肯定自己;要肯定自己,先要接受父母,好的丑的,都要接受,然后校调自己。

要原谅、体谅、感恩,包容他们的好与丑,而不是疏离、抗拒或改变他们。我们改变不了任何人,只能改变我们自己。

虽然,全然接受无选择权的原生家庭,修复父母制造的裂痕,做回真正的自己,需要极大的勇气和决心,但若想要快乐地过一生,去播种幸福,而不是复制痛苦,又非得如此不可。

明晰地感受到内心那份源于原生家庭的不安全感,以及那份对亲密关系的恐惧,是在念大学后。

从那时起,我便开始真正关注自己的心,并通过翻阅心理学书籍,或者向长者求助,甚至借助于宗教,一点点疏解卡在心里的结。伴随年岁的增长,阅历的丰益,渐渐地,那种强烈的痛苦感受,也慢慢淡化了去。

如今,母亲偶尔也会责怪,“你怎么就这么不听话,不要总去挑剔,找个人过幸福安稳日子,比你的梦想重要得多。”

若是遇到情绪糟糕时,我也会一点就着,伤她的心,“你和爸爸一辈子,幸福吗?”母亲眼泪刷得就下来了,而我的心,则难受如刀割。

其实,我更想告诉她,我还在处理她和父亲未处理的问题,还在修正、修补、修养好上一代的遗憾和缺失。在没有弥合好内心的分裂、调整好自己、校正好自己,并最终找到自己前,我不会轻易走进自己亲密的关系里去,转而成为他人痛苦的渊薮。

否则,就会如Z的先生一样,自己痛苦,在自己的次生家庭里,又让让亲密的人遭了秧。

我总是对已婚的朋友说,“若没有考虑好,考虑好是否能给自己的下一代一个温暖和谐的家庭前,不要轻易就将另外一个生命随便就带到世界上来,否则真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行为。”

我真是这样想的。

因为按照进化论的观点,生育的意义是去繁衍更为优质的生命,而绝对不是去制造另一个携带不快乐、不和谐等问题的劣质生命。

这个社会评价到了适婚年龄,却依旧选择单身的女性,往往爱用“挑剔”一词,实在不太公平。

于很多姑娘而言,尤其是带着原生伤痛的姑娘,五花马、千金裘,真比不上琴瑟调和、牛衣对泣;美如冠玉、霞姿月韵,远敌不过相濡以沫、举案齐眉。

有朋友问我,选择另一半时,最看重什么。

我总开玩笑,没有要求的,只要身高180就好。

其实,我最看重的是,他的原生家庭如何,我最想了解的是,他的家里,爸爸是否疼爱妈妈、妈妈是否爱着爸爸。而且在爸爸、妈妈、他的三角关系中,爸爸妈妈的关系是否是第一位,而后才是爸爸、妈妈和他的关系。夫妻感情一定要比亲子关系重要!

心理学家认为,若两者顺序颠倒,妈妈爱儿子甚过丈夫,夫妻关系紧张时,如果妈妈又总在儿子面前叨念爸爸的不是,儿子就很容易扮演起保护妈妈的角色,并将这种保护带进以后的亲密关系中去,过度维护妈妈,激化婆媳矛盾。

若是他的家庭里,父母相爱,他就一定会充满安全感,没有伤痛,没有分裂,并从父母身上学会了爱,去爱自己,也去爱他人。

而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天生就去爱的能力。

别的,一点也不重要。

又或者,纵然,他并不非出生在一个和谐的原生家庭里,因为毕竟没人选择得了出生在哪里,但他却能通过努力,积极去接纳父母,不断去修缮裂痕,精进去校正自己。

这,也是非常好的。

“征逐虽日甚,人情虽浮比鱼蛮。”

但我们还依旧相信爱情。

很多时候,我们选择只身一人,只是为了等待,等待一个不带伤痛或者弥合了伤痛、内心完满的“他”的到来……

谨以此文,和女性朋友共勉,愿爱与光与我们同在。

最后,推荐自己阅读过的几本书给大家:
1.张德芬《遇见未见未知的自己》
2.哈丽特.勒纳《愤怒之舞》
3.素黑《爱在136.1》
4.詹姆斯.莱德菲尔德《塞莱斯廷预言》
5.约翰.格雷《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约翰.格雷

你可能感兴趣的:(【女性•态度】我们不是挑剔,我们只是在等待,等待着这样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