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偏执狂看的转专业方法论·2|什么?你跟我谈努力

经过上面那篇恐怖长文以后,可能有同学感觉不够尽兴。Hmmmm~~投入产出比?一大堆要衡量的因素?有没有更直接一点?

To kick start, 就问自己一个问题,你是不是每天都靠“努力啊!”“加油啊!”之类的词语在激励自己,if yes,有问题

我曾经打算转去读法律。但是当我自己开始听视频上课,开始做练习的时候,我却抑制不住地感到困倦。要说我没那个能力啃下来那是假话,我自信自己逻辑和记忆能力都很强。但是真的接触过那些条文的同学肯定都知道,哪怕你有归总能力、知道法理就能超越很多法条,但无法掩盖法律条文比较枯燥这个事实。只有真正热衷于法律事业的人才能打了鸡血一般停不下来,啃下一个又一个大部头。很可惜,我不是。于是乎我在屏幕前开始觉得困倦,开始打起瞌睡……

我环顾四周,看到周边有同学在学着XXCA或者考研XX。他们在努力睁着自己的眼睛,在拒绝着自己的睡意,但身体却止不住地往前倒。看到他们,你只会觉得他们把学习变成了一种自虐的行为。但如果你把一件事情变成自虐,靠所谓“鞭策”前进的时候,只能说明你根本找不到这件事特别让你喜欢的点。你要么因为愚蠢(不愿意好好动脑寻找当前事物让自己极度喜欢的点或者寻找别的事物)、要么因为自卑(觉得自己除了这种填鸭式知识式的学习再无他物)而不愿意跳出自虐的处境

I hate this!果然自由增加后,我稍加不注意就来到沉沦边缘。既然我都跳出了原来的专业,处于空窗期,那我就更彻底一点。我质问自己的BVR(Belief-Value-Rules)、自己期待的十年后的状态、想获得的成绩究竟是什么。那段时间我的主要任务就是思考人生,通过持续进行思维训练、搜集信息、与人交流、写下一大堆推演的文字理清思路

可能有同学会问说,就算我理清了自己想要什么,我不知道往哪里着陆啊?其实,我们的信息极度充盈,你在理清自己想要什么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就会指向某个事物。何况许多同学手头上已经有几个备选,只是在纠结不知道投向哪个而已。

我希望自己将来能紧跟着这个世界,跳出各种无谓的框定,创造出有影响力的事物。这很难,单是能跟上时势做着符合未来趋势的事情就已经不容易。但我在这20年时光中领悟出来的少数道理之一就是,人是无法逆势而为的,你只能在有选择的时候选择你的“势”;当自己错过时机时,减少损失已经是最好的期盼了。很明显要最新,最能站在时代潮流尖口,那就该去信息密集的互联网甚至IT、科技行业。

使用第一篇中衡量投入产出比的方法,我选择互联网行业产品岗位。我开始学习互联网产品方法论,刷下几十本书了解概况(刷书也是一门学问,嗯……这个也会开坑),报了训练营和同学合作完成第一份产品demo,和业内前辈聊,学打着一些代码(20小时学会一项技能的试水之作,目前进展略慢……orz),准备着第一个系列个人作品的完成。尽管我知道自己在一开始表现很糟糕,可能会漏了个标点检查个半天,同学几下搞定的作业要弄上一整天……so what?我可要即将在新世界着陆,前面都是在准备而已。

我目前一天中大部分时间都在电脑面前敲敲打打,在纸上画画写写,在脑中各种捣鼓。会有疲惫,但没有那种off channel打瞌睡的处境。不觉间几个小时就过去了,完全不知道怎么停下来(毕竟我进度还是挺慢的。。。囧rz)

回顾我过去那几年,我也是通过不停地接触新事物跳出自己原本的处境而获得了成长。刚上大学打死不选英语类专业,希望能跳出别人对我的界定。尽管它帮我拿到了全国季军,送了我去韩国ADI。我当然也喜欢它,但我拒绝被标签化。从前听到很多朋友的夸赞是“你很厉害啊,英语超棒的”。这当然是善意,但我很反感,因为大部分人只是指我“说”的很好,似乎我只会念几个句子。我更希望别人看到我的思考,我的观点。

当时是因为要向别人证明,误打误撞选择了后来蛮喜欢的设计,深夜画图煲书而不觉倦怠。直到有天同学开始称赞我的是我的设计(当然,现在是绝对不敢当了)。再到后面,有朋友开始称赞我的是我思考的深度和穿透力,甚至完全不会提起我的英语。

现在,是为了自己的BVR,而再次转向。多次转向后究竟结果如何?擦亮眼睛大家一起看看(doge脸)。

你可能感兴趣的:(给偏执狂看的转专业方法论·2|什么?你跟我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