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理解的非暴力沟通

八月份的时候我因为考驾照要去派出所办一个居住证。一向都不大喜欢去政府部门办事,可能是以往的经历中留下了太多的冷漠脸。

我已经做好了一次办不好的心理准备。果然第一次去的时候发现要求带的材料和我从网上查到的有出入,需要回去重新准备。而且根本没见到负责我居住的那个片区的办事员。还好她的同事告诉我去找她一定要在工作日的上午9点到11点半之间,否则是见不到的。

于是第二天我自认为万事具备了,然后专门又请了两小时假,9点钟准时到了派出所,心里还盘算着上班应该不会迟到。可是,人家并没有准时上班。等了将近20分钟,我实在等不及久找到了她的电话打了过去,没有人接。又过了将近10来分钟,终于等到了一个40多岁的大姐。为了顺利把证办好,我强压住心中的不快,微笑着跟她打招呼并说明来意。谁知她没有接我的话,只是扫了我一眼,用生气的语气说:“刚才是你给我打电话吧?我在路上骑着车子能接电话吗?有什么事不能等我来了再说吗?”被她这么一顿抢白,我一下子都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了。

愣了一下之后,我马上想到我是来办居住证的,目标是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证办好,不影响回去上班。要想达到我的目的就要好好跟她说话。我说:“大姐,针不好意思,我不知道您在骑车呢,骑车接电话确实挺危险的。我是因为请了假过来办证,等会儿还要赶回去上班,所以有点着急了。”听我这么一说,她的语气一下子久缓和了很多,告诉我要把哪些表都一填。我赶紧把各种表和材料都整理好递给她,告诉她我刚才都已经填好了。这时大姐的脸色也好了很多,还把她手头的事放下先帮我录了资料,然后亲自带着我去拍照、录指纹、采血。15分钟全部搞定,就等下次去取证了。走的时候大姐还再三叮嘱我取证的时间。

后来去取证,再后来因为丢了证去补办,大姐一直都还记得我,每次都笑意盈盈,再也不见第一次那种满脸不快了。

自从我一年前读了马歇尔·卢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沟通》后,就一直在尝试这种沟通方法。书中讲了很多沟通的方法,比如区分观察和评论,区分感受和想法,提出明确、具体的需求等。因为我理解了大姐的感受,让她觉得自己的心情是被理解的。然后提出了我的具体的需求,这样我们就能关注于完成这件事情。

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会常常遇到不能控制自己和冷静思考的时候,比如遇到别人不耐烦的时候我们会更不耐烦,别人说话语气不好的时候,我们会被影响的语气更不好。可是这个时候我们只要冷静下来,想清楚自己的目的,关注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并开始好好说话。只要一方的态度有所转变,气氛就会得到缓和,结果自然也会不同。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所理解的非暴力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