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把阅读的触角伸到长江:品读文字的力量

当我把阅读的触角伸到长江:品读文字的力量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沈从文,韩少功,黄永玉,余秋雨……

一串名字,一段阅读历程——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年龄,甚至不同的领域,却有着漫漫的对大河文化的眷恋,当我合上韩少功的《山南水北》,才突然发现,我的阅读触角开始蔓延到了长江流域——

因为生长于北方的缘故,对北方的山,北方的水,北方的人,以及承载这些人间烟火的北方的文字,都有与生俱来的好感,尤其是对苍茫,豪迈的文字充满着十分的热情,觉得只有在茫茫风沙中磨砺过, 在北方的冰雪中重生的文字,才会充满张力,带着生命最原始的蛮荒力量,随处可以生根发芽。再加上从上学起便一直在北方各地游离,从看到的到听到的,多是带着硬气的字符,于是对莫言笔下的乡村,对张承志笔下的草原,对迟子建笔下的白山黑水以及李娟笔下的茫茫戈壁,都像是前世的缘,见面后带着铺面的风沙,却有着极致的亲切感。

朋友说,你可真是北方人,表里如一。

我知道这是对我的肯定:虽然是内心住着一个汉子的女汉子,着实做不来小桥流水家的小家碧玉。

却没想到我错过了多少的温润如玉:

当我把阅读的触角伸到长江:品读文字的力量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很早开始读余秋雨的文字,当年多是为了应付考试之用,一篇两篇读不出余秋雨笔下的韵味,直到了大学,看着图书馆满架的书籍,尤其是装帧精美的文集,让人忍不住的拿出来,读。有时候甚至在图书馆的一角,沐着窗外的阳光,能够一上午或者一下午,一动不动的把他的书看完。他的文字带着江南的灵秀,也带着北国的苍茫,或许多年行走的缘故,这样的灵秀和苍茫中带着行者的几分洒脱,颇有孙猴儿“俺老孙去也”的自信和张扬。从《行者无疆》到《霜冷长河》再到《摩挲大地》及至《寻觅中华》,结束于对中华文化的思索《何为“文化”》,让人在读书的过程中像是被一股气顶着,眼睛随字行走,心中却又乾坤留。这些以文化为背景,以行走为路标的文章,读完之后内心似有一股浩然正气,就像是浩浩荡荡的长江,冲击着人的心田,不过相对于这些文化散文而言,他的小说《冰河》似有散文的味道,却少了一份小说应有的气韵,所以更爱他的散文。

认识沈从文,从“翠翠”开始。在一切以高考为中心的高中时代,记得很清楚,当时的《边城》仅仅作为选读的文字出现在语文教科书中,而在课堂上老师更是未提一字,原因很简单——高考不考。现在回想,因为这样的理由,我们错过了多少佳作。即便如此,老师不会霸道到把这些内容从书中撕去,所以我们便把这些对故乡充满着情感的文字当做了学习之余的调味品,颇像大鱼大肉之余的清新小菜,反而让人更加的欢喜。

当我把阅读的触角伸到长江:品读文字的力量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再读沈从文,源自黄永玉《比我老的老头》和《沈从文与我》,彼时八十多岁的老头儿黄永玉用趣味十足的字句把沈从文,钱钟书,李可染,林风眠等老一辈文学家艺术家们写就出来,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老头们。及至最近,一段黄永玉老先生写给曹禺的信,在网络上的热播,让人再次想起了这位了不起的老头,一个九十余岁仍旧抽烟、写作、开豪车的不服老的老头。他的文字,让我看到了来自凤凰城的一个浪子的赤子之心,他的文字,与沈从文的文字有着几分的相似,却也有几分的“跋扈”,这里的“跋扈”,在我看来是一个人的笔下流淌出来的“自在”,心无所役。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慨叹: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当看到黄永玉这个老头儿,手拿着烟斗,挥毫泼墨,一份大大的“自在”便呈现在我们面前,文字和画作有这样的能量,它能够很好地将一个人内心的力量传导给他人,从而让受到影响的人变得坚强。

不知怎地,脑海中突然显现《心经》:“观自在菩萨……”。其实,我们观天观地观世界观他人,最终仍旧回归到观自我,“自在”怕是回归自我的佳境吧。

当我把阅读的触角伸到长江:品读文字的力量_第4张图片
黄永玉九十岁自画像

《无忧河上的浪荡汉子》,会让我们再次认识一个生机勃勃的黄永玉——原来您是这样的“自在”模样。

文字的力量,让你将视野投放世界同时,还会教你如何回归内心,如何与这个世界相处,如何与自己相处。当我逐渐的在现实中迷离时,韩少功的文字让我认识到文字应该具有的力量:

很多人将韩少功看作是“反现代”的代表,却不知在他的文字中有多少去批判愚昧落后的乡野文化。但是他的批判不仅仅是批判,更是对现实的思考:他的文字不乏创新,他的成果著作等身,他的生活可以无忧无虑,但他仍旧带着妻子,返回“大荒”。有人把他比作当代的“陶渊明”“梭罗”,而在他的笔下所流露出来的,带着温情的文字,告诉我们,他是一位内心火热的隐者——身处草庐,心忧天下。他的文字充满着对原始文化的探寻,他的行动有着对民间疾苦的关切,夏秋季节,他撸起袖子在自家的菜地中耕耘,冬春季节蛰居城市用一支笔写下人间疾苦。一个人的文字劲道与否,与他的经历有关;一个人的文字新鲜与否,与他的阅历有关。《山南水北》让我们品察到湘乡的美景风俗,《爸爸爸》《女女女》让我们看到民间文化的沉淀,人性的善恶;《马桥词典》让我们看到一个人对民族文化的求索,透过他的文字,让我们透过纸笔看到了文字背后隐藏的力量,这种力量可以拯苍生,可以启民智,可以春风化雨,送给人间处处春。

当我把阅读的触角伸到长江:品读文字的力量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些大江大河浩荡孕育出的文字,它的力量,怎可估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当我把阅读的触角伸到长江:品读文字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