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

法国著名牧师内德·兰塞姆在他安葬的著名圣保罗大教堂的墓碑上写道: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将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世界上有一半是伟人,这个世界会多美好,那应该是个天堂。

昨天被王健林的“先定个小目标”刷屏,这个财富话题挑起了我记忆中之前看过的文章,虽已过去一段时间,但仍然记得那篇文章给我的警醒,作者的观点似乎已然成为了我价值观的一部分。所以昨天就拼命找当时的截屏,不过今天才想起这篇文章是出自何处的问题。果不其然,这是一个老天爷的馈赠。

发现那文章出自哪本书后就立刻在kindle上下单,立马阅读了前几页,晚上再想起时,又在网上下单。这本书太好了,好过任何一碗鸡汤,所以我要买回来好好消化。

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吸引力就是其真人真事,我是个偏现实主义者的人,读书的时候,书中有些虽然讲得头头是道,心里总感觉缺少那么点说服力,不能心悦诚服,总觉得这是作者杜撰的,不愿相信。但如果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说服力就强多了,一旦相信,就是坚定的追随者。

以前读书的时候,每逢大考,我总是能“超常发挥”。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这是别人眼中的观点;于我而言,这是我正常水平。别人总是很惊讶我平时考得好的时候少,为什么在大考会考这么好。运气好,超常发挥,这是他们大部分人的观点,却不知我有我的独门秘籍。

平时的周考、月考、联考我看得很重,所以经常会在很紧张的状态下进行,除了自己的实力也不是特别强的原因外,结果不尽如人意的情况自然就经常出现。每一次考试我都渴望一个好成绩,这给自己带来了很大压力,不能把所有的精力放在考试本身。但到了最后的大考时我能轻易放下,不管结果如何我都不会遗憾,以为我努力过了;更重要的是我觉得虽然考得好很重要,不好,也大不了重来。因为这种心态,所以在大考时我会比平时还要轻松。我的分数比平时那些比我考得好的人更高,我,一点都不奇怪。

后来看到一个词——向死而生,感觉非常适合描述这种心态。人生在生死面前,很多想不开的事情都会轻如毫毛。时刻想着生死,人生会更加豁达,也会活得更明白。乔布斯在斯坦福的毕业演讲中说到他从海伦那获得的一句名言——假如你把每一天都当做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有一天你会发现你是对的。把每一天当作生命的最后一天,不正是向死而生的态度吗?

既然临近生命的终点,人才会更明白,我想正因如此才有牧师的那句“假如时光可以倒流,世界上一半的人都可以成为伟人”。那如果我们在生命正焕发勃勃生机的时候,知道了临终才能明白的哲理,是不是算是时光发生了倒流呢?不乞求成为伟人,至少知道如何做一个心安理得的快乐的人,应该不是不可能的事,毕竟了悟了只有时光倒流才能明白的人生哲理。

这本书已读了十来页,可我已经迫不及待地谈一下自己的感受了。

第一点,决不能跨越的底线——违背良心。一己私欲是藐视良心的魔鬼。书中一个即将要见上帝的小孩,因为曾经讨厌父亲,撒了个慌:妈妈已经爱上别人了,你以后就不要再来了。后因白血病,将不久于人世,在走之前,他在病床上忏悔自己的任性,认为这是上帝对他的惩罚,因为是他的谎言让父母离异。母亲在他走之后形影相吊,无人相伴他认为都是因为他的谎言。在没受到良心的折磨前,总是会习惯找借口,之后才发现良心是不相信借口的。跨越了良心的底线,终究是要加倍奉还,否则离开人世前的任何一分一秒也不得安宁。

第二点,放纵私欲。书中一个主人公,早年纵情声色,放纵自我。一场心肌梗塞,差点夺了性命,至此才幡然悔悟,后谢绝所有应酬,过着清闲的隐居生活,享受到了儿时才有的乐趣,才发现内心的平静带来的快乐,是之前纸醉金迷的生活中的快乐所不能比拟的。他还算幸运,有后悔改过的机会,很多人是只能悔悟而已。

其实有时候不是不明白这些简单的道理,可能是觉得人生很长,等到不得不考虑的时候再去考虑,殊不知等到不得不考虑的时候已经永远也来不及了;又或者是抱有侥幸心理,却不知上帝是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做过不道德的事的人;又或者是冲动,所以不顾一切;又或者是……

在给自己找借口的时候,千万别想多了,想想生与死,一切都明白了。

写到此我想到了一句劝勉的诗——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石火光中寄此身,太精辟不过了!

愿每一个人都生而无悔!

你可能感兴趣的:(世界上有一半的人可以成为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