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 | 行驶在发动机引擎上的国家

图文 | 饮冰患者

都说美国是汽车上的国家,澳洲是羊背上的国家。越南倒好,一个骑在摩托车上的国家。

从西贡机场(也叫胡志明市)出来后,去市里最好的方法是打车。东南亚版的“滴滴”叫Grab,提前在手机内下好软件,需要时可以随时呼一卦车,但要注意,千万别呼来摩托车。

因为摩托车出行或载人其实对越南来说更常见也更实用,虽然我们无法想象用“滴滴”叫一辆摩托车:等在路边,然后坐在陌生人的后座,戴上头盔,一路飞扬不知去向。(Grab的摩托司机有专门的绿色制服和绿色头盔,如下图。)

若要骑摩托,头盔是强制性佩戴,而且骑车的与坐车的人都要戴,因为事故率很高。我想这事故率高还不是因为交通秩序混乱?我常常觉得在这里信号灯是个摆设,过马路是件很危险的事。

在很多路口都是如此,红绿灯貌似不能提供给行人什么保障,即便直行机动车停下了,拐弯的车辆依旧接二连三的让我不知道谁该让谁,等弯道的走完,直行车辆立刻呼啦啦地又走起来,更是过不了。所以什么时候该过?汽车不会主动让,那就更别指望摩托车让你。

第一天我简直被路上的场景吓坏了,我从来没见过这么多摩托在大街小巷飞奔,男女老少都在骑,花花绿绿的头盔,密度高至前后车辆相差一米不到,左右还穿插着汽车。好像只要是机动车不管两轮还是四轮,完全不分道地并排呼啸,而我眼前的每一天都在上演着速度与激情。

越南 | 行驶在发动机引擎上的国家_第1张图片

按照越南人的过马路准则,该过就过,等是永远等不来的,我在朋友Linh的带领下安全而惊险地过了马路。好歹人家熟门熟路,我抓着她的手,紧张到何止左右张望,头恨不得扭成了拨浪鼓。旁边的车似停非停地让我很苦恼,远处的车也不知有没有刹车的意向,好好的斑马线走起来怎么那么扎心。

走至中途,Linh伸出手,侧平举,边走边示意车辆。以前我觉得这动作可逊了,现在觉得这作为保护的姿势简直不能再有用。他们的眼睛都跟长天上了一样,你不伸手,他还指望你让他呢。

所以,在越南过马路,请一定记住侧平举,像交警一样作禁止通行的指示:同志,我要过马路!请刹车!至少请减速!

时不时我还会在路上看见极度严重超级过分的超载,但我后来便见怪不怪,像这样全家出动,前拥后抱的姿势十分亲民,十分普遍,十分危险…

越南 | 行驶在发动机引擎上的国家_第2张图片

满大街都是摩托还会有一个很显然的问题,就是吵,引擎声一直不绝于耳。

现在我突然明白为什么孤独星球对西贡的介绍说dizzying,确实有点令人头晕目眩。看着头晕,坐也是不太享受的。

当地人酷爱摩托不是没理由的,因为方便,见缝插针,冲起来没有去不了的道。目前在越南唯一一次摩托经历是坐在Linh的后座上,还在西贡的时候,一天晚上,不知道冲去哪里的餐厅。

我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噪音和尾气的肆虐。起初我看骑行者大都戴着口罩,并未太多在意,直到我自己坐上车才觉得很有必要。半路上实在支撑不住的我要求买口罩,于是我进了一个小药店,但口罩不可单卖,一买一包。

看来我的朋友也没有去过那个餐厅,居然在晚上绕迷了路,在自己的城市晕了,一次次要求我检查谷歌地图。我只好掏出手机,平时刷脸解锁,谁知带了大口罩,连手机也认不出来了,只得一次次输入密码。

至此,我还没想到有什么特产可带,这一袋未开封的口罩可以算作西贡特色,一共三十张,回去分发。若有酷爱飙车的,我愿赠送口罩一只,以备防尘。


越南至今没有地铁,全国都没有一个。

我大概来了两天才意识到这个问题,难怪人多车多引擎多,这必须人人都开在路面上啊。我们常常觉得欧洲很安静,道路上人又少,其实你到路下面看看,人全在底下呢,路上当然安静。

在西贡的最后一天,我在市中的大剧院旁看见了正在进行的施工,Linh说是在修建地下交通,这么一来应该可以大大减少摩托车的数量了。显然当地人也希望改变长久以来摩托车上的生涯。

我想,可能几年之内的西贡就快成为越南全国内第一个有地铁的城市了。

那些终将成为废铜烂铁的摩托车通通会被指责为空气污染的罪魁祸首,走向报废的必然结局。

当引擎不再响动于越南的大街小巷,日本产的口罩也会面临滞销。我会再来,应该会轻松很多,比如可以坐个轻轨之类的从机场到市中心… 呵呵,忆苦思甜不大现实,但我却会永远怀念一个戴口罩坐摩托的夜晚。

- THE END -

感谢你阅读至此,如果你喜欢我的文章,欢迎订阅本连载《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在未来的很多时间里我会慢慢写下所见所闻亦或四方食事,跟新不定期,无限期。

你可能感兴趣的:(越南 | 行驶在发动机引擎上的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