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后长眠,生时就不应该久睡吗?

“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这句话出自民国四大才女萧红之口,这句话也是2015-2016年之间我的座右铭。但也正因为这句话我付出了一些身体上的代价,结合现阶段的经历,我对这句话的现实意义重新进行了思考。

2015-2016年间,是我人生的另一个转折点,面临着就业还是考研的选择。在经历一番比较之后,毅然选择了考研。考研于很多处在备考中的人来说都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结果更是一个未知数,但是我想每个人也都付出了自己应尽的努力。

当时的我还处在一个敢拼敢闯的年纪,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怎么也要拼一把。于是“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这句话伴随了我整个考研时期。

那段时间,我几乎每天早上五点(最晚不到六点)起床,在床上复习一会儿,七点左右开始洗漱,收拾收拾去图书馆。学习到11:0去吃饭,中午休息15分钟或半个小时就继续学习。下午5点去吃饭,回到图书馆一直学到闭馆。回到寝室洗漱完毕坐在床上继续学习,学到12点左右睡觉,然后开始另一天的生活。任务紧急的时候我会让自己只睡两到三个小时,因为看不完相关内容内心很不踏实。

由于晚上睡觉时间比较少,为了保证白天的学习效率,我喝了将近两个月的咖啡。也就是这样一种情况导致了我身体上出现一些状况。持续几天两个小时睡眠之后,一天早上起来突然牙疼,什么都不敢碰,东西都不能吃,那一天也是头昏脑涨。但是却不敢耽误学习进度,于是晚上回去先睡了两个小时,将自己的状态进行了调整。接下来就又开始重复之前的作息时间。考研结束的那一天,我整整睡到了第二天下午的三点钟,算是对我这一段时间睡眠的一个补充。

与我而言,当时很享受这种状态,因为没有耽误时间,但后来身体上的一些变化让我不得不重新认识曾经的那段经历。考完研,整个人状态非常差,脸色蜡黄,身体各项功能都出现了预警,尤其是记忆力开始减退,一直持续到现在也没办法弥补。

以上都是我个人的一些损失。前一阶段我国学者黄大年逝世的消息震惊了举国上下。黄教授可以说是对我国地球物理行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学者,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他对于学术的执着,对于国家的热爱。黄教授逝世后,全国上下掀起了“学习黄大年精神”的热潮,为此,以黄大年命名的电视剧也得到了热播。

关于黄大年生前的事迹,每每听到或看到都令人潸然泪下。黄教授可以说是用生命在为国家做着贡献。生前,黄教授也是每天仅仅睡几个小时,即使出差,都是乘坐夜班机返程,第二天依旧充满热情的投入到工作中,一刻都不耽误。也就是这样的一种作息安排,其身体每况愈下,最后付出了生命的代价。黄教授的离世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损失,更是我们国家的损失。试想如果他能每天多给自己几个小时的休息时间,即使成果出来的速度不能这么快,但是也能为后续的研究赢得更多的时间,创造出更多的价值。

所以,“生时何必久睡,死后自会长眠”这句话尤其存在的道理,但是信仰这句话的人将会为此付出更多的代价。当然,这句话萧红是基于什么样的背景说出来的我们暂且不论,她想表达的意思究竟是什么我们也不得为知。但是这句话对于今天的人们确实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这句话并不是告诉我们不能睡,而是不必“久”睡。但是,“久”是如何衡量的?我想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在“八小时最佳”的说法下,每个人可能都希望达到这种状态。八小时与句子中的久究竟是矛盾还是契合呢?我们无从探究。

今天的人都生活在快节奏的时代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走在时代的前端,于是拼时间,拼速度,其实也是在拼身体。牺牲睡眠的时间来为自己赢得更多的机会终究不是可取的办法。对于“久”我们不能下一个明确的概念,但是我想睡眠一定要满足自己身体的需求。不要以透支身体的代价来换取短期的成就,拥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才能创造无限的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死后长眠,生时就不应该久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