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记事—4

            第四篇  闲庭信步千年古镇

成都记事—4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距离成都市区40公里处,有一个名叫黄龙溪的古镇,被誉为“中国天府第一名镇”。在飞机上浏览报纸时瞟了一眼,被10个“古”字所吸引——古街、古树、古庙、古堤、古埝、古民居、古码头、古战场、古崖墓和古衙门。心想:我要去看看。

不知从何时起,我对古城镇文化有了莫大的兴趣。从广西的阳朔古城开始,这些年先后到过云南的大理、丽江古城,苏州的周庄古镇,山西的平遥古城,陕西咸阳的梁家村……,南南北北不同的古城镇虽各有不同,但那些被岁月打磨得光滑可见人影的青石板路却是一样的,淳朴的民风是相同的,古色古香的农耕文化让人沉迷其中流连忘返,是去了还想去的地方。

于是,在忙完正事后,抽出半天的时间,滴滴了一辆车,从市区向位于双流区的黄龙溪古镇驶去。

但凡出租车司机多少都有些导游的素质。在与司机的交谈中,得知了古镇的一点信息。它是离市区最近的古城,农产丰富,物价尤其是食物便宜。成都人在周末喜欢拖家带口自驾到这里吃、住、游、玩过周末,这里的“农家乐”按人头只收取80~110元不等的费用,包住宿和一日三餐,划算得很。

成都记事—4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为了了解些古镇文化,又略做了一下功课,度娘说:黄龙溪建镇已2100多年,历史底蕴深厚,古名“赤水”,据《仁寿县志》载:“赤水与锦江汇流,溪水褐,江水清”,古人谓之:“黄龙渡清江,真龙内中藏”,《隶读》著录《黄龙甘露碑》记云:“黄龙见武阳事,筑一鼎,象龙形、沉水中......故名曰:“黄龙溪”。黄龙溪镇历来就是成都南面的军事重镇。蜀汉时,诸葛亮南征,曾派重兵把守于此,结果战败,加速了大蜀国的灭亡。……

黄龙溪有着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想要好好消化一番得在这里住上几天。

我们从古镇西寨门走起,首先看到的就是激流中的大鼎,那激流应该是从“龙首”口中喷出,源源不断,经年累月,鼎身结了一层厚厚的青苔,更增添了一层历史感。

成都记事—4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在成都这个城市难得的一见的阳光作用下,天空比起阴霾天通透了许多,古镇好似刚刚睡醒正在梳洗打扮,街道两边的商铺还在热身,没有几声吆喝,是我们来的早了。偶尔有一俩位早起的鹤发老奶奶缓慢走在2100多年的古街道上,兜售着自己做的花环,无意间成为一道风景。

成都记事—4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川西水资源充沛,核心街道被潺潺溪水一分为二,连接两侧的是古桥。这些古桥有木制的,也有石制的,我猜测它们是不同时代古镇先民们的杰作。这些桥大都使用至今,工艺、质量足够后人研究学习了。也有几处干脆是躺倒了的树干,边上特别栽有“禁止通行”的提示牌,它们是死去的古树吗?如果是,古树的一生真是奉献的一生啊!

成都记事—4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还有石龟、石棋类的过水石墩子,它们萌态十足,在古桥中又有现代的味道,不用说,肯定是今人为打造旅游圣地所特制的。

成都记事—4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成都记事—4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太阳慢慢炙热了起来,街道也开始喧嚣了起来,尽管这并非旅游旺季。

我们的目光不断从琳琅的特产转向如画的街景,还要留意脚下的石板路,不要撞上了迎面而来的游客,这样的错季慢游无比惬意。

可惜的是,因为小恙,我没有品尝美食的欲望。看着路人或边走边吃,或坐在边上的石墩子、街心的小亭子里慢条斯理地吃着小吃、玩着手机,也没能勾起我的食欲来,但一点也不影响我发现的兴趣。

当走过一棵银杏树时,看到一阵树叶飘落而下,落在了行人的发间、肩头,一位戴着耳机、端着小吃纸杯的女孩高兴的用手接着落叶,速度之快让我来不及举起手机,然而那情景强烈地植入了记忆中。

成都记事—4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古镇仍在不断的开发中,比如新建的仿清建筑群,它不在核心区,游人明显的少了很多。所以,当一个跟在妈妈身后嚎啕大哭的熊孩子、一位瑀瑀独行的藏族老阿妈,她们遥遥相向时,让静静的街坊顿时弥散着人间烟火的味道。这情景,该是古镇的日常,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

成都记事—4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成都记事—4_第10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既是古镇,不乏古宅。路过一处宅子正想进去,仔细一看是四川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的创作基地,罢了,还是不要打扰师生们上课。我是路人甲,不带走一片树叶。

成都记事—4_第1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就这样溜达着从西寨门走到东寨门,竟然感到走了好久。当锦江横亘在眼前时,视野跳出了弯弯曲曲幽深的街道,刹那间豁然开朗了起来,不由的嘘了一声。

站在寨门码头,可以看到远处有一座长廊,那是黄龙溪廊桥。临江是一排飞檐翘角的木质吊脚楼,看上去有点像徽式建筑,这是古蜀民居“杆栏”文化的体现。

江畔停泊着许多小船,那多是游船,也是船家到江中捕鱼的通行工具。因是冬季,坐船游览的客人几乎没有,船主们坐在岸边悠闲地聊着天,消磨着时光。

成都记事—4_第1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成都记事—4_第1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已是晌午,不觉感到一阵口渴。喝茶对于古镇上的人来说,那是与吃饭并列的头等大事,马虎不得。我们也入乡随俗,再从东往西,挑选了一家有川剧演出的茶馆稍事休息。

进门每人10元,可以品茶看演出。门迎小姑娘非常会揽客宣传,茶馆里已经没有好位置了。一壶茉莉花茶30元,我没品出茶的味道,只过了看川剧变脸、功夫茶艺等地方特色的表演的瘾。

成都记事—4_第1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成都记事—4_第1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然后还要尝尝古镇有名的“一根面”,这面可是宋、元、明、清时期黄龙溪古镇著名的特色传统名小吃,貌似上过《舌尖上的中国》。面很筋道,拌料鲜美,南北咸宜。

成都记事—4_第1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时间很快,古镇虽不大却也是半天内游不完的。我们一直漫步在两旁廊柱排列有序的古街坊,进了三县衙门,找到了古码头,看到了古水碾,听着吱吱哑哑的古碾声周而复始,却错过了那几株有着800年以上树龄的古榕树。这是否意味着后会有期?

成都记事—4_第1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将要告别古镇,在返回的路上,再次走在古镇西入口的许愿长廊中。几次回头看着那几颗年轻的挂满了红色的许愿带的菩提树,承载着这芸芸众生五花八门的心望。树下,一位不知在等着谁的白发红衣的老奶奶,忙着刷屏的年轻的“低头族”,硬是滋生出恍若隔世的感觉来。

古镇千年

不过是匆匆那年。

成都记事—4_第1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都记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