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不仅养,还要育

父母不仅养,还要育

《小说月报》(2016年436期)陈希我的《父》,这篇中篇小说故事情节不是太复杂。讲述了一个父亲被四个儿子的抚养故事。大儿子是老人最偏爱的,老大住着老人的房子,老大爷是一个厨师,开着一间小饭馆。由于老人不交伙食费,被老大送到老二家。老三是一个离婚,但是在公司上班。老三对于老人是采取不管不顾。老四是老人的骄傲,在美国读书,并且在美国工作。老二是一个生性懦弱,老人也瞧不起的儿子。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老人却最后在老二家养老。有养老引起了弟兄间的矛盾。老人突然在老二家出走了。开始老大、老二、老三还试着去找。后面大家想到老人回来之后去谁家的问题,大家心里都不约而同的想找到又不想找到老人。最后,大家都采取消极的寻找,几乎都没有找。报警之后,直到警察在北京找到,大家又想着各种后果,推诿着怎么去接老人。最后,还没有等到去接老人,老人在医院去世。这篇小说读完让人心里很是不舒服,也是现实老人养老问题的真实写照。现实的老人们,越是子女多,越是没有人赡养老人。很多老人,尤其农村的老人过得非常的凄苦。

赡养老人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但是,现在的社会却不是这样来看。大家都会以各种理由搪塞,没有人会考虑晚年老人的凄凉。活着的时候,很凄惨,而死后却又有着隆重的葬礼。这种社会的扭曲现象,得不到道德的谴责,而是一种默许。不知道是人性的沦丧,还是现实的压力。

在这篇小说中,我看到了一个细节描写。父亲在年轻的时候,经常在外边工作,家中只是吃饭睡觉的地方。孩子只是“快活后的产物”,没有进行任何的教育。孩子的童年没有于父亲又任何的交集,父亲也没有尽一个父亲的责任。父亲在孩子的影响中就是犯了错误打人,然后生活中一直缺席的一个熟悉的陌生人。因为童年没有父亲的爱护,也没有父亲的教育,所有的教育都是由母亲承担。这也许是一个时代的特色。但是,这代人老了之后,与孩子没有任何的亲情可言。如果有亲情就是留着这个陌生人的血。

这篇小说对于家长的提醒就是父母不仅养孩子,还要育孩子。这个育不仅是提供给受教育的各种物质保证,不是偶尔考试后的责骂,不是恨铁不成钢的体罚。我认为,所谓的育就是言传身教孩子怎么照顾人,怎么感恩,怎么回报,怎么待人接物,怎么和人一起聊天等等。我们希望孩子在老年之后怎么照顾我们,需要怎么样的对待,我们现在就以什么样的方式和心态对待孩子。我们现在所做的一切,不仅是为了社会培养人才,更是为我们老年之后打基础。我相信,老年之后,你希望孩子不只是在每一个固定的时间给你钱,给你想要的物质东西,而是希望能够和孩子聊一聊,能够让孩子多陪陪孩子。如果是这样,请无论多忙,多要陪孩子一起吃吃饭,一起陪孩子玩,一起陪孩子做一些无聊的事情,让孩子感到人活的意义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获得有意义。所谓的幸福不是钱能够代替,所谓的亲情是一种时间付出的积累,而不是血缘的传承。我们每一个人都会老,但是,我们要教会孩子怎么样对待老人,我们要教孩子怎么样生活,就是为我们的未来铺路。记着,不仅是养,更重要的是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父母不仅养,还要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