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之魔童降世》影评之二:你希望哪吒是你的孩子吗

我们多么喜欢这个一飞冲天的哪吒,可是我们谁也不愿自己的孩子是这个哪吒,谁又想过哪吒的父母是如何度过每一天的呢!


看完电影哪吒,很多人深为哪吒敢抗天命而赞叹,尤其“我命由我不由天”逆转魔丸之命,做到了我的命运我把控。

可是我却不以为然,观察一个人不能仅仅用结果衡量,否则就是胜者为王败者寇的把戏,必须要看这个人的本性表现。

所谓本性,就是这个人的平常表现,且不论品格伟大,首要的是心理健康,最起码必须是心理正常。

可是电影里的哪吒,分明是一个心理不正常的孩子,更别论心理健康了。

精神病学诊断一个人心理是否正常有三要素,只要符合一个就是不正常,指标包括主客观一致性、知情意一致性、人格稳定性。

先看主客观一致性,哪吒出生后具有巨大破坏力,每次出去都是飞沙走石,墙倒屋塌,死伤者众,遇见者无不胆战心惊,闻风丧胆,可是哪吒除了刺激、好玩、兴奋,就是毫无耻感与罪感,甚至以此为乐。

也就是说,在哪吒看来,这些客观伤害与破坏没啥问题,完全不用负责,唯一乐趣就是让自己由此愉悦兴奋快乐,这就是主客观不一致。

正因为哪吒的主客观不一致,已经失去了现实检验能力,分不清伤害与责任,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众人痛苦基础上,因此他完全就是“精神病患者”,心理状态处于不正常。

正因为如此,他的知情意一致,人格很稳定,表现出来的就是一贯的固执认知,恶作剧,恶行为,这在人格特征里表现明显,尤其是傲慢与偏见。

贪嗔痴疑慢,怨恨恼怒烦,这些样样具有。一个认为众人持有成见的人,恰恰反应出自己的成见。

也因此,作为哪吒的父母以及师父,正是清楚哪吒精神不正常,才把他关在家里严加防范。家其实就是监狱,哪吒则是少年犯。

抛开上述精神病学不谈,用普通孩子视野看哪吒,一贯的桀骜不驯,表现出傲慢、刺头、蔑视、清高、冷漠,不时油腔滑调哼着小曲,“我是小妖怪,逍遥又自在,杀人不眨眼,吃人不放盐,一口七八个,肚子要撑破,茅房去拉屎,想起忘带纸。”

看着好可爱,好好玩,可是,你乐意你的孩子与这样的哪吒玩吗?你愿意这个哪吒是你的孩子吗?你有哪吒这样的孩子还会欣喜不已吗?

之所以感觉哪吒的好,当然就是影片刻画的结局,哪吒勇于承担自己责任,打破魔丸必死的天命。

那么在成功打破天命之前,哪吒又做了什么积极救赎行动呢,除了家人师父的竭力帮助,看不出来哪吒自己的付出。

唯一一次大战夜叉,其实出自好奇与取乐,遭到众人误解后,就此破罐子破摔,丝毫不去觉察人家都不相信他根源何在。一个人不喜欢可能是人家错,两个人不喜欢也会是如此,所有人都不喜欢,到底该是谁的错呢。

当然,最后哪吒知道了父亲要替他死去,这才有了耻感,才决定一人做事一人当,背负起原本属于自己的责任,做自己应该做的。

即便如此,作为观众的我们,已经泣不成声,感动不已,一个敢于自我负责的孩子,多么罕见,一个不啃老的孩子,多么感人。

我们多么喜欢这个一飞冲天的哪吒,可是我们谁也不愿自己的孩子是这个哪吒,谁又想过哪吒的父母是如何度过每一天的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影评之二:你希望哪吒是你的孩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