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更该向德国看齐的是对孩子的那份平常心

我们更该向德国看齐的是对孩子的那份平常心_第1张图片

文/宝木笑

为人父还不到两年,真正的“新手上路”,但在周围领导、同事的带动下,感觉已经一条腿迈进了孩子教育的洪流中,这段时间就在反反复复给孩子筛选早教书籍。很幸运,遇到《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3岁》,给我和儿子带来很多快乐,也让我对自己进行了一次反思。

书中的主角是一位可爱的小老鼠奥斯卡,在他的带领下,小朋友们分别来到了农场、火车站、生日聚会、消防队、动物园、建筑工地、印第安部落和马场,去和动物、植物、社会亲密接触,每一次出行都很有趣,比较物体的大小,观察事物的颜色以及特征,行动先后顺序等等。

我们更该向德国看齐的是对孩子的那份平常心_第2张图片
在德国的幼儿教育中,也许什么动物该吃什么东西才是孩子真正应该知道的常识。

人人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我之前也给孩子买过不少书,个人认为,《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3岁》是综合得分最高的。除了内容非常丰富外,这本书更多侧重孩子综合素质的训练,在拓宽常识面的基础上,孩子的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动手能力都能得到一种综合性的训练。更值得称道的是,全书没有一页是站在“知识”的高度上俯视孩子,就是很自然地在和孩子一起做游戏,连连线,涂涂色,寓学于乐。

不管我如何给予这本书高分,孩子喜欢才是最终的评判标准,虽然近2岁的儿子还不到使用本书的年龄,但如今我晚上下班回家,儿子都会用小手牵着我的手,嘴里呀呀说着“奥斯卡、奥斯卡”,如是几天后,我默默收起了成心放在儿子小床边儿上的《弟子规》、《伊索寓言》……

整体上说,比起对米国的复杂心态,我们对德国的感觉则单纯很多,说是“见贤思齐”四个字也不为过。国家层面,除了“大众创业 万众创新”外,“中国制造2025”是现在整个国家战略高度的热点,而“中国制造2025”则是源自德国政府提出的“工业4.0”。社会层面,近年来对德国整体公民素质的推崇,已经远远高于其他发达国家。而个人层面,德国成功的教育已然成为很多家长心中的范本。经常有人这样称道,你说就那么个国家,人也不是很多,地儿也不是很大,怎么那么出人才呢?康德、海德格尔、黑格尔、莱布尼茨、歌德、席勒、贝多芬……哲学家、科学家、文学家、音乐家等等,连体育成绩都凶悍得不行,可谓真正的整个民族的全面发展。

近些年,关于德国幼儿教育的文章特别火,有不少讲的是德国的学前教育,那样一个重视孩子教育到极致的国家,孩子们好像也没认真学过什么。在我们看来,就是都在学一些“没用的”,比如去认识警局、邮局、图书馆、市政府,懂得如何报警、寄信、借书,还去市场购物、花园种花,要么就是修修玩具,学着生活自理。看过一个关于德国学前教育的纪录片,也许有溢美的成分,但总体上还是很客观的,感受最深的是,人家的小孩子整天就是在玩儿,那边的小盆友没有不喜欢上幼儿园的。也许在德国的父母看来,孩子是否出类拔萃其实并不重要,只要小小的他们懂得保护自己,收获常识,一点点学会打理自己的生活,简单快乐就是最好的童年,这不就是我们总在朋友圈里传来传去的“平常心”么?


我们更该向德国看齐的是对孩子的那份平常心_第3张图片
认识动物,种蔬菜,最基本的就是最好的,也许这就是对孩子平常心的起点吧。

别人我不敢妄言,反正我周围认识的人,基本上都处于一种生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心理,从进入幼儿园开始就学英语、学数学、学舞蹈、学绘画,幼儿教育在我们的意识里已经等同于学校教育。孩子从蹒跚学步开始就被我们强加了太多的目标,我们也希望他们健康,但没有人会仅仅把养育孩子的目标仅仅止步于孩子的健康,我们更希望他们小时候是“神童”,长大了是“学霸”,成年后是“明星”,这背后是一种与成人世界的浮躁深深相关联的功利心。

回到《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3岁》这本书,在和儿子一起看这本书的过程中,我很开心,我们在一起看故事,一起和小老鼠奥斯卡玩耍,里面虽然没有加减乘除,没有看图识字,但是多年后,我和儿子应该都会记得当年我们因为某本书而收获的快乐。

我也在这个过程中懂得了很多,也坚定了自己未来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信念,希望通过自己的爱和努力,小小的他能够健康成长,如果可以的话,还能尽量收获很多很多快乐,这,也就够了。


我们更该向德国看齐的是对孩子的那份平常心_第4张图片
儿子,当我老了,你就是我无悔的一生……

感谢遇到这本《德国幼儿认知训练书》,孩子在其中收获了很多欢笑,当我老了,我想我会记起,当年儿子的小手牵着我的手一边往这本书的方向走,一边在嘴里呀呀说着“奥斯卡、奥斯卡”……

—END—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们更该向德国看齐的是对孩子的那份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