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阅读速度是伪概念,关注理解速度。
这个坑很难绕开,即使知道评判标准是认知升级,但我们的表现欲会让我们加快速度,获得内心的满足。时不时的发现自己掉入坑中
2.完整的不带功利性的阅读。
只有这样才可能静下来思考,体会阅读的乐趣,不信你试试看
- 碎片化阅读不利于系统思考,尽量用完整大块时间(相信我,可以挤出来的)。
- 读书过程中不要怕错过外界的什么。如果害怕,其实是一种来自空虚的情绪。因为什么都没有,所以害怕错过任何机会。但是害怕错过的过程中会浪费大把的注意力,反而得不偿失,还不如专心的学习吸收。
3.别人无法帮你读书。
最近听了很多书,基本都是干货。但是要想尽可能的吸收,还得自己去读原著,自己理解。别人能有如此洞见是因为人家知识积累到达一定程度。所以作为小白的我们要从现在开始积累了。
4.大致了解一本书以后再行动效率比较高。
比如说可以先了解概念,在读书的过程中不断整理概念和方法论之间的关系,这也是一个消化过程。也可以试着去看看作者相关信息,读者评价,本书整体框架等,这样心里有地图,读来就相对轻松。
想想自己以前都是从头读到尾,好傻(因为这样独立思考的可能性比较低,一直被作者带着走,很难跳出来)。
5.读的过程要不断向后总结,向前预期。
对于这一建议,需要我们在阅读过程中反复践行。
- 向后总结有助于加深我们对输入材料的理解(理解能力差,无非是见识太少,多积累就好)。
- 向前预期可以节约一些时间,如果和作者一致,可以加快速度,如果不一致,去看看作者的论证过程,有助于加深印象。
6.硬着头皮把一本书读完。
如果它重要到不得不读,那就硬着头皮读完,还不懂,就多读几遍。因为重要的知识都需要反复的重复,要知道输入时越吃力,输出也就越省力。还有一个霸气的话:
我喜欢那种做事儿比较狠的人。
不断死磕自己,结果不会太差的。
7.用起来。
为什么要读书?为了提高生活质量呀。好的知识真的可以让我们的生活大改观,啊哈哈。这就要求我们在读的过程中不断思考,这个东西有什么用?要用起来具体该怎么做?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竟然会思考了耶
8.暂时用不起来,那就换种形式,教(分享)。
这个过程需要你有一定的实力(即值得分享的东西),也可以培养你的能力。知识的分享,只有一定的时间成本,分享得当的话双方的收益会大大超过时间成本的。此时需要牢记三个原则:
- 只分享好东西。
- 不居高临下地装蛋。
- 对方有可能完全不理解你,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知识的传递真的很难,要接受它)。
9.学到的概念还可以延伸到哪个地方?能不能和以前的哪个知识点衔接上?
这应该就是serendipity 产生的过程吧,这也是做到融会贯通的一种方法。要体会这种感觉,需要不断地积累,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可以不断地收割快乐,并且频率会越来越高。
10.与喜欢学习的人泡在一起,养成终生学习的生活方式。
昨天看到一个报告,说肥胖可以传染,富裕可以传染,后面给出的论证过程也有几分道理。这样的话,好的生活方式也是可以传染的。在不能影响别人的时候,尽量往积极的地方扎堆,久而久之,影响范围就扩大了。
现实生活中要找到这样的同伴很难,可是我们有互联网啊,这样就不会有太大的孤独感了,我们是如此的幸运
这是第二次整理阅读笔记,每次都有不同的体验,所以说好东西的繁殖能力是无穷的。上述几个朴素的小建议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践行起来还是会有一些难度。所以要不断重复,因为它真的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