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的晚上,和朋友在陕西大剧院观看《等待果陀》,观众们都聚精会神,全场安静。
中场休息时,突然听到不远处一个小伙子高声唤着场内的工作人员。投诉他后排的人在上半场演出时,不停地吃东西,并且发出玩手机的声响。
一位年轻的女性工作人员走上前,客气地告知被投诉者,请勿在场内吃东西。这时我才看清,被投诉者是一位男性的老者,身边坐着一位女性,看上去是他的老伴。
只听到他不服气地辩解着,“我怎么影响你了,我吃我的,我有低血糖”。之后,两人言来语去地高声了一阵子,在工作人员的劝解下平息了下来。
次日是周日。我外出坐在公交车上,前面正好又坐的是一位老者。身边站立着一位年轻女性,看上去像是他的女儿。
当车辆停靠一站之后又启动时,一位从这位女士身旁欲经过的小伙子,因车的惯性碰到了女士的身上。女士尚未开口,那位老者冲口而出的一句话就是“你急啥尼么”。浓重的乡音,让这句话愈发显得咄咄逼人。一句话倒把那位男士说愣了,顿了半晌他才说“你怎么这样说呢,手没抓稳,怎么叫急啥呢”。那位年轻女士连忙说“没事、没事”,才平息了眼看要一触即发的争执。
由这两位老者,不由地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因在电梯里抽烟被劝阻引发的死亡事件。事件的当事人也是一位老者。
我不禁纳罕,这些老者是怎么了?自己不守规矩在先,竟然还强词夺理,甚至出言不逊,反而常常听到这些人在抱怨年轻人,这样不好,那样不对,不知尊老。岂不知,若要别人尊重你,首先你得自尊自重。
正如上述那位在剧场中吃东西玩手机的老者。进入剧场时,检票的工作人员便反复地告知每一位入场者,“请勿饮食”。在进入表演厅时,门口的工作人员又一次面对每一位入场者,不厌其烦地说道,“请将手机关闭或调至静音,不要拍照,不要录音”。对于懂事明理的人来说,遵守这些规矩是理所应当的,怎么会非要反其道而行之呢?
真的低血糖犯了,你可以先出场解决。何况演出是七点半开始,正是晚饭刚过不久的时间。若知道自己有低血糖,为何不早做防范呢,偏偏要不守规矩,是真的事出无奈,还是心中就无规矩的束缚呢?
就像被大家诟病的广场舞者,我跳我的舞,与你何干,管它声震云霄,你奈我何。
正如公交车上的老者。面对一点点小事就充满了攻击性,不知体谅他人的感受为何物,出口便是指责。
正如因在电梯里抽烟而最终丧命的老者。做为一个心脏病患者,应该清楚地知道抽烟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却不知尊重自己;反而在明确规定不能抽烟的电梯里抽烟,是不知尊重别人。在别人指出他的过错时,不知自省,反而百般狡辩。做为心脏病患者,应该更加深知情绪激动会引发的后果,却不知控制情绪,反而倚老卖老,不依不饶,导致情绪激动到要了自己的性命。这也许是不知自爱与尊重别人付出的最惨痛的代价了。
在一审之后的记者采访中,我看到老者的家属理直气壮的说:他是个老人,就是犯点错,也不至于就要了命。
这句话,感觉好熟悉。“他还是个孩子,你和他一般见识什么”。也许正是这种推卸责任的思维模式,让社会包容了太多不守规矩、不知自爱和尊重他人的行为。而这些人的家人,更是纵容着这些行为不受惩戒。最终的结果,为自己不当行为买单的一定是自己。
这就是我时时用“自作自受”这个词提醒自己的原因。因为自己做的事,后果一定得自己承受。
法院二审的结果,支持了劝阻抽烟的那位男士,得到了许多网友的称赞,甚至称得上是大快人心。这样的判决,至少可以让我更加理直气壮地去阻止公共场合那些不守规矩的行为。
想起前不久,在公交车上制止一位老者将半导体的声音开得过大的行为。如今,有法律的依据,有网民的支持,我更加的心安理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