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别人故事
如何的春风得意也是人故事
我要走他乡一次写故事一次
或是真真的不易
都想试一试
——《今天等我来》
说起香港,记得以前的深圳同学说过,旧家过条河还是过条桥就到了,不想去香港了,去得太多。而我是大二暑假才第一次踏足香港。在没到那里之前,对它的印象完全来自TVB的剧集和翡翠台的广告,当时看到的一切都和预设中的一模一样。
我喜欢它蓝得不能再蓝的天,被港大的英式风情建筑和校园环境惊艳。行走在中环,认识着一座有一座高耸上天的建筑,想象着会不会遇到哪个明星;站在太平山顶,为眼前满目闪耀的星光悸动无言。
后来去到香港读书,都算做过一个“假假地”港漂。在那些日子,只要有时间就会多出去走走,流连于香港的各个角落,希望在有限的时间里尽量多挖掘这个城市:石板街、半山扶梯、乌溪沙、石澳、大帽山,车公庙……但仍然有很多想去的地方没能去。
香港是一座越夜越精彩的都市,这里的夜景迷人。如果把各种待在香港的时间全部加起来,去得最多的地方要数旺角。旺角之所以叫这个名字,并不是没有道理,大陆客和旅游团成群涌动在这片区域,把这里定义为香港著名的旅游和购物区之一。
还记得我爸之前去香港也逛了旺角,回来后说:没啥好逛的,人又多,大陆很多地方都好过这里。其实我第一印象也是这样,这里的气质远远不及精致繁华的港岛。有一天下课心情闷闷想去散心,又不想走得太远,便决定去旺角转转,没想到让我对它的印象发生了改变。
因为不用换乘,我选择在旺角东出站,一直跟着感觉走。当我看到金鱼街的红彤彤的鱼儿们和挂着满墙面都是的透明袋子,竟有一种蜷川实花的迷幻华丽风既视感,又看到可爱的法国垂耳兔喝水的样子,看到西洋菜南街的摊贩们各显神通时,我就像掉进了兔子洞。
还有车水马龙的弥敦道和现代感十足的朗豪坊,大型商场的通天电梯蔚为壮观,路边小店十元的果汁彰显平实。哦,还有不得不提的楼上书店,随着租金高企,这些独立书店不得不越搬越高,它们组成了旺角另一道独特的风景,手不释卷的爱书人也可以在这里获得满足。
另外一次,走着走着,居然发现了一家怀旧风的星巴克,就在洗衣街上。入口楼梯的灰墙上布满了各种硕大的繁体字,店内除了有用港人街头生活照片做装饰的照片外,还设有一个小型电影放映室,可谓是地道又创新的港式风格。
在我眼中,旺角除了弥漫着赤裸裸的商业气息,还保留着一些烟火气,一些人情味道。当然,我认为这也是香港的魅力所在。
尤其在周末,不少街道被划为禁止车辆通行的人行道,俨然变成一个个不缺观众的舞台。就在几百米长的西洋菜南街,街头层层叠叠的霓虹灯,每隔几步就是一场秀:演唱会、舞会、武功表演、即影即有、绘画……
街上本来已经人声鼎沸,加上店铺销售卖力的叫卖,混杂着各路艺人歌喉的交响,一听确实嘈杂。不过如果静心欣赏,可以听出这边厢场的是“帝女花带泪上香”的经典粤剧,那边厢是“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的流行金曲,互不干扰,井水不犯河水。
而在舞会上,跳舞的大部分是有一定年纪的叔叔阿姨,只见他们有的人拉着手风琴,弹着吉他,另一些则一对一对,时而依偎时而欢快地起舞,全然不顾周围人的眼光。这种感觉真好。
在旺角这方多元且动感的天地,形成了独特的社区文化:MK(Mong Kok)文化,代表着香港的一种时尚潮流。无论是到酒吧夜蒲的“MK仔”“MK妹”,还是来遛鸟下棋的叔叔伯伯,无论是谁,总能找出来旺角的理由。
正如旺角地铁站的红色一样,这里永远都是热闹的,有人气的,红红火火的。想要在这微缩版的香港浮世绘找点新意思,夜晚过去逛逛吧。
懒懒的WeiWei
微信:weiweiisalittlelazy
有昨日可忆,有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