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海,我有话要说。
我是个极少出远门的人,这次去上海多亏了云崽妙手抢票。脑袋一热,我们俩就奔袭千里做了一场72小时的梦。
0~24 HOURS
关于上海的72小时,从四月18日早上五点半开始。五个半小时的高铁并不枯燥,武汉-南京-苏州-上海,一路上看窗外的风景从中部地区的混搭风景慢慢变成南方水乡的模样,一层一层染上水墨一样的温柔。
城市的交通枢纽都差不多,下火车后转地铁,经过半小时的地下旅行,终于,下一站,静安寺。
对上海的初映像,从四月份热烈的阳光和静安寺一座接一座的摩天大楼开始。倒不是在武汉没见过摩天大厦,只是静安区的高楼一栋接着一栋,若想看到全貌极考验地上游客的颈椎。确实很有大都会的感觉,路上有匆忙的商务精英打扮的人,也有头发花白不着急的阿公阿嬷。不怕诸位笑话,走在静安寺的街道上,我的内心活动就和疯狂动物城里的兔子刚进城的时候差不多,满脑子都是夏奇拉的“wo~wo~wo~wo~try everything”
彼时已是下午两点,我和云崽try的第一件事是小杨生煎和芮欧里的云南菜。早上赶火车没有吃早饭,出发前发了一条微博说到了上海要吃十个小杨生煎,我还是太年轻。小杨生煎果然是甜的,好吃还是挺好吃,个头和味道都很像江汉路上的小路易。十个是吃不了的,四个还差不多,分了一碟胖乎乎的生煎包,垫个底再去觅食。
火烧云的云南菜挺有特色,刚坐下一人一小杯冰镇的甜酒,还没咂摸够味道这一小杯已经下了肚。他这糯米酒甜中带着酒精的冲劲儿,不晓得几撩人,没顶住诱惑点上一壶,边喝边等我们的招牌油焖鸡。在我的故乡,早上都是要吃牛肉面配黄酒的,我是万万没想到会载在这甜酒上头。
油焖鸡是火烧云的招牌菜,铜锅周围的一圈埋着满满的鸡肉和土豆,最底下铺上一层甜脆的金针菇。铜锅很深,看着分量不多其实都吃不完的。土豆炖到起沙,大块的鸡肉裹着一层土豆泥软烂脱骨却还保持着嫩而不柴的肉质。挖一勺子土豆和鸡肉送进嘴里,土豆软糯香甜,鸡肉嫩滑,并不感觉油腻。再挑一筷子裹满酱汁的金针菇,嗦一口油润爽脆。点的其他小菜也是好吃的,不过味蕾都被油焖鸡和甜酒霸占住了。油焖鸡看不到什么辣椒,但是莫名地越吃越惹火,辣到我猛灌冰镇的甜酒。等到甜酒的劲儿上来了,土豆泥里藏着的小米辣和甜酒里的酒精一齐冲上头来,直接把我放倒。服务员好心为我加了柠檬水,说他们家的辣椒都是从云南运来的,还是蛮正宗。我晕乎乎的脑子里只有一个想法:我们不是点的微辣吗?
好在这劲儿来的快去得也快,等我们到酒店的时候晕乎劲儿已经去了大半。我们是真没想到云峰酒店和云峰大剧院这么近。其实都在一个八九十年代的大院儿里,里面就只有面对面的两栋楼,一栋是云峰大剧院,另一栋是云峰酒店。如果来云峰大剧院看剧的话,住云峰酒店真的很方便,虽然里面设施有点老,很像招待所的配置。
信是晚上七点半开始演出,但是六点半的时候等待入场的人就排队排到大院儿门口了。演员们的立牌和粉丝们送的花篮几乎摆满了剧场前厅,每个演员都有。最多的是方书剑的,舒芙蕾真的好用心,应援花篮精致又可爱。
我们的票是在18排31座,也就是剧院中后排最边上靠近侧门的位置,没想到视角相当不错,看起来没有那么偏。工作人员提醒我们演员会从侧门入场,让我们不要绊倒演员了,前后几排的观众小小的尖叫了一声,这票买的太值了。音乐响起来的时候,侧门拉开,穿着工装的郑云龙就这么走出来了,不夸张的说,我当时愣住了一秒。旁边的云崽猛地一下攥紧了我的胳膊,我旁边没有人可以攥,只能攥住座椅的扶手。后来我才知道,这可能是整场剧中,我唯一能看清楚他的十五秒。
说回信本身,我没有看过小说,所以观感只针对这部音乐剧本身哈对于刚接触音乐剧不久的观众来说,这部剧总体观感还是不错的,优点和缺点都很明显。剧情比较完整,没有大的硬伤。比较惊艳我的是各位演员的表现。先说主角方书剑,这是我第一次看方方的现场,表演起来很灵气的一个孩子。看过他的表演就会明白他值得粉丝们的喜爱,谁看过方书剑不说一句未来可期呢。真的很优秀,演唱跳俱佳。演绎方面能快速把观众带入剧情中,丝毫不出戏,唱也是极稳的。弟弟这个角色从少年到青年再到成家的几个阶段完成的都还不错。我想方方可能代表了一批年轻的投身音乐剧的孩子们,加油吧,未来的舞台等着你们。郑云龙演的哥哥其实戏份没有那么多,大部分时间都在舞台上的监狱里面,所以他的表演肢体动作比较少,更多还是要靠唱段和表情来演绎人物。我们的位置太靠后,而且没有买望远镜,几乎看不到演员清楚的表情。10排以后的位置一定要带望远镜啊一定要带!不然会错过全部的细节!郑云龙的唱段还是挺好的,真的和你从耳机里听到的一模一样,声音是清透又有分量的,情感传递的很到位(不敢多说了,不然又是一万字彩虹屁)。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剧里面的女演员都太太太棒了。剧情上来说,这部剧里面的女性角色都比较平面化,但是相信我,只要女演员开口唱歌,绝对是能在第一时间死死抓住你的耳朵的,吐字清晰,声线抓人。由实子,美朝,甚至是只出现了几分钟的高中女教师,唱得都极好,演绎得也很饱满。每次听完由实子和美朝唱歌都忍不住地想鼓掌,这些女性角色的声音里喜怒哀乐都表达得很饱满,很真实。前半段的女教师角色唱的好到我一度以为她会有很多的戏份。由实子前半段演可爱活泼的小姑娘,后面是平凡家庭善解人意的妻子,过渡处理得很好。你会觉得很合理,不同阶段的由实子就应该是这样的(我爱上了丁丁姐),她每次独唱完我都能听到观众席里有人小声讨论:“她真的好稳哦。”美朝这个角色比较扁平化,但是出场时候一曲独唱还是挺震撼的。顺便说一句,美朝的纱裙太美了,像星空一样飘逸,很适合美丽的富家小姐角色(我也想买)。
再提一jio缺点,音乐上有明显的硬伤,太过于平凡了。看的时候觉得唱的不错,可是音乐没有记忆点,看完整部剧我就只记得“他们是杀人犯的亲戚”还有佑辅的“我要这山海可平”。而且他们是杀人犯的亲戚那一段是一个群像戏,不知为何我越听越觉得像音乐剧《蝶》里面老蝶人的唱段。整个剧没有一个很抓耳的基调,对于音乐剧来说这一点显然是不合格的。剧情上节奏有些奇怪,后半段弟弟自己的孩子被别人伤害了他不能原谅加害人的亲属,再到后面想通了要去代替哥哥道歉,最终原谅哥哥,整个过程我看得有点迷糊,逻辑没有理顺。
丽东姐也来看信了,散场之后有很多粉丝围着她要签名。她真的超nice,对所有人都很温柔,和大家聊天。就像你家里的大姐姐一样,我们说是从很远的地方来的,她会很温柔地问你从什么地方来,火车会不会坐很久。还说下半年她有戏全国巡演,会来武汉的。谁不喜欢漂亮又温柔的大姐姐呢(●'◡'●)
看完剧之后,我和云崽久久不能平静,在云峰到静安寺之间的路上散了一会儿步。这一段真的蛮奇妙的,云峰附近是成片的梧桐树,整个街区都有一种宁静的老上海氛围,只是一转弯的功夫,就走到了百乐门,再往前走一点就是静安寺。左边是古朴肃穆的庙宇,右边是摩登入云的大厦,把起了毛的月亮围在中间,颇有种赛博朋克的味道。
我们俩绕着静安寺走了一圈,一会儿看天上的月亮,一会儿看地上的灯火,有一搭没一搭地说着话。这样的夜,这样的天空,再体验一次也是好的。
24~48 HOURS
第二天不用赶匆忙的行程,我两在上海的街头慢悠悠地晃荡。说真的,早上睡到自然醒,再慢悠悠地去街上吃个早饭,不知道有多舒服哦。如果退休之后能这么闲散,我巴不得三十岁就退休。从云峰剧院到百乐门这一条街上有很多小店子,很多本地人在里面买东西,我是最喜欢这种小店的,于是一家一家扫荡过去。
鲜肉月饼是早就听说过的,来一个。店里很多上海的老奶奶,上海话说得飞快,听多了居然也能听懂两句。店里的阿姨都温柔的很,温柔的拉着我说:“小姑娘,小龙虾月饼尝尝伐,买一送一呀。十二块一个平常吃还有点奢侈的咧,带两个嘛。”
虹口糕团的阿姨说话也是温温软软的,边帮我包年糕团边问我有没有尝尝今年的青团啊。泡在温温柔柔的话语里,搞得我也想娇嗲地说上两句上海话嘛~
但是很不幸,鲜肉月饼和小龙虾月饼我都吃不惯,说不上来为什么。年糕团还不错,蛋黄真的是从咸鸭蛋里抠出来的,吃的时候还是热的,但我又不爱吃里头的油条。也不是口味偏甜的缘故,一圈吃下来,我最爱的是虹口糕团的豆沙青团和条头糕,甜甜糯糯,油润缠绵。很神奇,我平时是不吃豆沙的,豆沙包也从小不吃。虹口糕团的豆沙馅儿没那么甜,是煮好的大颗红豆捣碎的,青团地馅儿里能看到碎成半颗半颗地红豆粒。
与静安寺的初次见面是在夜里,看得不甚真切。白天的静安寺给人的感觉更奇妙些,闹市里金碧辉煌的一幢庙宇就这么威严地杵在这里。后来我才知道工作日的静安寺是不需要门票的。可能是不要票的缘故,那天静安寺里头人多得像周末的光谷地铁站。寺院中央有一个两层楼高的大香炉,毫不夸张地说,香炉里香火旺盛到我们以为走错了地方,烟雾弥漫的,脑子里面浮现的竟然是:日照香炉生紫烟。好多外国人拿着大把的香拜拜,或是使劲儿跳起来往香炉里扔硬币。万物皆可许愿池,大概是这个意思。
玩笑归玩笑,静安寺里面还是极漂亮的,因为人太多没好意思拍照片。印象深刻的是佛堂里的柱子约有两人合抱那么粗,颜色是红亮的,保养得很好的木制家具的颜色和质地。如果我爸来了,肯定会到处看人家柱子,然后用指节敲一敲,若有所思地看看人家的结构。
经过了早餐地滑铁卢,我本着来都来了地心态,和在上海工作的基友挑了一家大众点评上据说很正宗地本帮菜餐厅。
老实说这一家的环境真的不错,饭店里有两位艺人在唱小曲,唱的是什么我压根儿不懂。我和朋友两个人吃了4个小笼包,一份红烧肉,一份草头圈子,一份蟹粉豆腐。小笼包挺好吃的,是那种大肉包子煎出来的,红烧肉很大一块,地下的豆腐结吸收了汤汁特别好吃。倒是我心心念念了好久的草头圈子把我整懵了,和我想的完全不一样,我以为草头会是很清爽的蔬菜,累死豌豆尖儿那种。完全不是啊!草头全部泡在油里面,我吃了一口都尝不出啥味道,整个消化道瞬间被油脂封印。这个菜我是真不行,看来没事儿就不要挑战自己的舒适区,尤其是在吃这方面。在这三天的时间里,我最爱吃的是便利店的溏心蛋,吃了还想吃,甚至还买了两个带回去吃。
吃完饭已经八九点了,基友问我有没有去外滩,我说没去。他一拍大腿:“来都来了,走,去外滩!”
基友说每个来上海找找他玩的人,他都会带对方去一次外滩。我感觉外滩很像武汉的江滩那一片,带着浓厚的老租界的味道。老上海的小胡同,上百年的饭店银行,像是褪去了滤镜从电影里走出来的一座城一样。不过人还是太多了,匆匆忙忙走了一遭,看过了黄浦江,看过了东方明珠,看过了依萍跳河的那座桥。我脑子里想的都是:要是爸爸妈妈也在,他们也会喜欢这里的。童老师肯定要进去和平饭店里面,看看人家的柱子牢靠不牢靠。
48~72HOURS
最后一天的早上,我回到了静安寺。
无论是家乡还是异乡,我喜欢的地方我就高兴反复去,一直在那里散步也不会厌烦。武汉有我最爱的梧桐大道,上海的话应该就是静安寺附近了。
脚下不慌不忙地走着,眼里看看时而静谧时而忙碌的街道,有时也看看来来往往地路人。我就是爱惨了这些寻常巷陌,无论走到哪里都喜欢。有绿色葱郁的行道树,有坐在路边闲聊的老人家,有匆匆忙忙的上班族,有放肆大笑的中学生,还有即将要离开的我。这些纵横的街道连接着我和我的家。只要有这些亲切的街道,走到哪里都不会觉得漂泊。
此时此刻,我的家人又在做什么呢?我的朋友会不会也在这个周六的早上懒散地出了门,买一碗豆皮当早餐呢?
我想他们了,我要回家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