溯源滹沱河

小时候在为数极少的课外读物里,我曾读到过滹沱河与羊眼河赛跑的故事,那时对滹沱河没什么概念,真真切切看得见摸得着的是羊眼河。每年夏天父老乡亲们可以引羊眼河的水灌溉农田,除此之外,它留存在我记忆里的只有实实在在的麻烦。因为它就横在我们村与砂河镇之间,而很久以来河上都没有桥,所以从记事起一直到后来参加工作,记忆中便定格了好多过河的画面,有哥哥背着我过河的时候,也有坐着村里人的牛车过河的时候,还有战战兢兢地踩着踏石过河的时候,更有脱掉鞋袜推着自行车过河被河水冲倒的时候。总之,在我的印象中,羊眼河就是我们家乡最大的河。这样的一条河竟然输给了滹沱河,那滹沱河该是多么的气势磅礴呢?从此我心中有了一个梦,总渴望一睹滹沱河的风采。

真正对滹沱河有了印象是我在砂河镇读高中的时候,那时镇中间东西向有一条河道,有时候有少量的水流淌着,很多时候只有裸露的河床,河道两边建筑和生活垃圾随处可见,河上的桥是我们去学校的必经之路,在桥上走过无数次后,我终于知道桥下便是滹沱河。至于它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我一无所知。看着那几近干涸的河槽,我突然对童年读过的民间传说产生了怀疑:滹沱河就这样的情形怎么能赢了羊眼河呢?从此滹沱河于我而言似乎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我总想了解它的前世今生,看看它的真面目。

今年国庆假日期间,一位同学在群里分享了两张风景照,另一位同学急忙回应说那是她们村,并且发了一连串图片。早就听她说过她们村有滹沱河的源头,一直没有机会去看看。看着那一幅幅美图,我简直不敢相信这是一个小山村里的风景,恨不得立马就去验证一下,因为国庆假期已有安排,所以我们把行程推到了国庆后的一个周日。

为了避开正在重修的108国道,我们从一开始就选择了村道,由于村村通的实行,每一条通往村里的公路都宽阔平展。尽管如此,由于我们不熟悉路径,跟着导航还是不时陷入困境。一会儿是齐城,一会儿是小屯,一会儿又是左所,眼前不时变换着这些陌生的村名,绕来绕去就是不能绕过108国道到大营。在这片区域绕了两圈后,我们终于经过大营,横涧,东淤地后到了此行的目的地____横涧乡乔儿沟村。

溯源滹沱河_第1张图片
街道旁的雕塑
溯源滹沱河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溯源滹沱河_第3张图片
十字路口的假山

一进西面村口,远远便看见笔直的东西大街东头有两组雕塑,一组是牛在耕地,另一组恕我眼拙,认不得那是个什么家什。两组雕塑的东面是一个十字路口,它的东北拐角处是一座假山,上书“流韵”两个大字。假山紧挨着的房屋院墙整齐划一,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卓有成效的。经过十字路口再往东走五十米左右,出现了一块照壁,上书“滹源”两个大字。我四下里一看,除了庄稼地还是庄稼地。我们不禁纳闷:这就是滹源?滹源不就是滹沱河的源头嘛,水在哪儿呢?看见附近的庄稼地里有正在收秋的村民,我们忙上前问路。村民指着我们车头对着的北面说,沿着这条路一直走就到了。

溯源滹沱河_第4张图片
照壁


车沿着一条不宽的乡间土路走了很长一段路还是没有美景的影踪,而且连一个所谓的游客也没有,路两旁只有已收割或是待收割的庄稼,我正准备给那个同学打个电话问问,就在这时,我看到远处出现了红红绿绿的景观树。奔着那个方向又前行了不到百米,眼前便出现了一个宽阔所在,可以看出是个停车场。西面是现代化的卫生间(还没有投入使用),后面紧挨着一块还没收割的玉米地(我想这才是真正的卫生间吧)。北面是修葺的很平整的一面斜坡,坡面上栽种着几种不同种类的树苗,形成了一个个格子状的图案,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特别抢眼。南面有一条水泥路修了半截,看样子未来的景区入口可能会设在南面。

溯源滹沱河_第5张图片
停车场
溯源滹沱河_第6张图片
北面斜坡

真正的景区是在东面。从停车场登上几十级台阶便上到了一个比较宽阔的平台上,平台的东面有人造的台阶可以通往下面的山沟,但下山沟的路绝对是这里最靓丽的人造景观,水泥铺就的棕色台阶,水泥筑就的棕色栏杆就着山势逶迤而下,远远看去弯弯曲曲仿佛一座迷宫。顺着台阶下行几百米,出现了一个三岔路口,向北通往下面的沟底,向东向南分别通向了两面的山坡。向南是一条不太规整的台阶通往半山腰的一座茅屋,说它不太规整指的是台阶的宽度设计不太合理,就是人们常常开玩笑所说的一步上去有点够不着(此处有个非常合适的词,也能让人会心一笑,只是不太文明,故略去了。),两步上去有点娘那种。我有点好奇上面的茅屋到底是干什么用的,就独自走上了这条岔道,结果爬到茅屋近前才发现里面空空如也。

溯源滹沱河_第7张图片
平台上东面的一处景点
溯源滹沱河_第8张图片
下到沟里的栏杆和台阶
溯源滹沱河_第9张图片
茅屋

顺着原路退回到刚才的三岔路口处,我发现先生已爬上了东面的山坡,我也只好紧跟着上去。山顶上不知是一座什么庙正在建造中,里面的塑像不少,还是泥胎雏形,庙宇的门窗也还没有安,门前杂乱地扔着水泥袋,水管之类的。站在山顶远眺,南北两面的山坡跟迂回曲折的沟底尽收眼底。本想在山顶上顺着推土机推出的土路再一探究竟,无奈被一窝蜂似的小蝇子攻击得无处可逃,只好沿着原路下到了刚才的三岔路口处。

溯源滹沱河_第10张图片
站在东面的山顶俯瞰
溯源滹沱河_第11张图片
俯瞰图
溯源滹沱河_第12张图片
俯瞰图

南面和东面的路已探过究竟,只剩下去沟底的路没走了。下五六级台阶就到了沟底,在这里我们才发现了另一番洞天,原来这里才是真正的滹沱河源头。一开始我有点疑惑这水是从哪里来的,待仔细观察了周围的地形地势后,才发现东面的山坡和南面的山坡衔接的地方形成了一处低洼地带,雨水在这里汇集、下渗,继而滴水成潭。水潭里的水满了就会顺着坡势流入下一个水潭,以此类推,就形成了一道道落差不大的瀑布,然后到了地势平坦处就变成了一条小河。尽管水流看着不大,在有些地方竟也发出了叮咚叮咚的水声。

据史料记载,这个地方原来也是个村子,叫做马跑泉村,也隶属于横涧乡管辖,距离西南面的乔儿沟村约一公里,原为乔儿沟村的一个自然村,曾经有二十多人居住,1969年,全部搬迁到了乔儿沟村。该村因泉而得名,村旁的泉眼叫“马跑泉”。民间传说,当年杨六郎驰骋疆场,连日征战,人困马乏,烈日高照,饥渴难耐。他骑着战马走到此地,战马一声长嘶,停下脚步,奋力在草丛中刨了几下,一股清泉喷涌而出,于是泉眼取名“马刨泉”。也不知何时,文人将“刨”讹记成了“跑”。马跑泉便是滹沱河的源头。

传说毕竟是传说,它的真假已无从考证。但此处地表湿润,草木茂盛倒是真的。涓涓细流,潺潺有声也是真的。

在沟底南北两面都是十几米高的山坡,沟里挨着南面山坡的是不时叮咚作响的泉水汇成的河流,挨着北面山坡的是一条差不多三人可以并行的水泥路,弯弯曲曲地不知通往了哪里。为了跟这滹沱河源头的水近距离接触,我们放弃了来时的路,就沿着这条曲里拐弯的水泥路一直向前,一边聆听着欢快的水声,一边还不忘搜寻幽静的山谷里偶尔飞起的鸟儿的身影。耳畔泉水叮咚,燕语莺啼,眼前蓝天白云,秋叶如花,真有置身世外桃源的感觉。可能因为不是雨季的缘故,拐了几个弯后,河流便消失了,只有水量大时冲击出的河道还可以明显的看出来。时值中午,在这空寂的山谷里,拐一个弯看不到尽头,再拐一个弯还是看不到尽头,我们不知道这条路到底能通到哪里,真怀疑会不会一直走下去就走回了自己家里,可是车还在上面的停车场里放着呢。就在这时,迎面过来一位村民,我忙着上前问路,村民热情地告诉我们这条路一直通向了乔儿沟村西,而我们想要回到停车场,也可以从南面的坡爬上去,再走回停车场。我们听从了热心村民的建议,从沟底爬了上去。上来以后才发现眼前正是来时的那条土路,站在路上竟根本看不到刚刚的那条沟,而实际上路与沟仅仅几步之遥。

溯源滹沱河_第13张图片
真正的滹沱河源头
溯源滹沱河_第14张图片
沟里的美景
溯源滹沱河_第15张图片
沟里的美景

徒步走回到停车场,偌大的停车场里只剩下了我们的车,刚才遇见的那一群游客早已不见了踪影。坐在停车场的台阶上,我一边歇脚,一边思索一个问题:横贯繁峙县东西的滹沱河是一条古老的河,也可以说是我们的母亲河,可是我认识她的二十多年来她给我的印象一直是河道垃圾随处可见,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横流,说她是一条露天的城市下水道毫不夸张。过去的她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后来经过百度得知,在上世纪七十年代以前,滹沱河的水流量起码在雨季是挺大的,虽说滹沱河源头的水量不算大,但它一路吸纳了很多的支流,主要支流有我们熟悉的羊眼河,也有我们不熟悉的云中河、牧马河、清水河等,全长六百多公里。从山西省繁峙县泰戏山桥儿沟村出来后,滹沱河向西南流经恒山与五台山之间,至界河折向东流,切穿系舟山和太行山,东流至河北省献县臧桥与滏阳河相汇成子牙河后入渤海。

后来由于气候的干燥,还有人为的因素,整个滹沱河流域的生态都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滹沱河河道常年断流,沙化严重,加之非法采沙,倾倒建筑及生活垃圾等行为,滹沱河河道渐渐变成了一条满目狼藉的垃圾带。九十年代无节制的开采金矿造成了更严重的污染,大量的氢化废水直接排放进了滹沱河,对地下水造成了污染,直接威胁到了人们的生命安全。

值得欣慰的是,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逐渐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为了保护水资源,提升县城生态建设,带动旅游发展,我们县斥巨资打造了集防洪、治污、休闲娱乐为一体的滹沱河综合公建建设,并以此成立了滹沱河源头景区,用实际行动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相信不远的将来,整个滹沱河流域一定会呈现出一派如诗如画的美景!

溯源滹沱河_第16张图片
滨河美景

溯源滹沱河_第1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溯源滹沱河_第1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溯源滹沱河_第1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溯源滹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