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为什么购买你的产品?
你的企业为什么可以存在?
原始社会末期,最早的交易行为开始出现,因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那时候人们所用的的物品出现了剩余,于是开始用自己多余的物品,去换取别人拥有的物品。后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货币,出现了货币符号。到如今,交易的形式早已经和最初截然不同,但是交易行为的核心本质,始终没有改变。
那就是需求的不对等。
交易行为,不一定是等价交换的公平行为,而是把货物以超出其价值的价格卖给更需要它的人的一种行为(价值并不等于价格)。理论上来说,对方对你货物的需求越强烈,你能够提升的利润空间就越大。
认清楚了这一点,我们就找到了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
因为消费者需要你的产品,因为消费者需要你的企业。
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是企业存在的根本原因。一个消费者需求,就是一个企业的机会,一个巨大的消费者需求,就是一个巨大的企业机会。
那么现在,我们思考另一个问题,那就是企业的最终目的。因为目的将会决定你的方向和路线,企业的方向和路线,就是企业的发展战略。
可能你会说,企业经营的最终目的是盈利。听上去好像没什么问题,但这其实是一个并不完全正确的答案,并不能作为·企业战略定制的出发点。企业的最终目的,并非是盈利,盈利很重要,但并不是最终目的,只能说是企业战略中的一个目标。企业的最终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是生存并且持续生存。这个逻辑很好理清,因为盈利的前提是生存,生存的前提未必是盈利,生存包含盈利,盈利则未必能生存。那么如何让一个企业持续生存呢?上一个问题其实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
让消费者持续的需要你的企业,让消费者持续的需要你的产品。
说到这里,我们需要先认清楚两点:
消费者需求通常是潜在的,被动的。
彼得蒂尔曾经提出了两种理想状态下的企业模型,一种叫做完全竞争型企业,完全竞争型企业与众多的同类企业瓜分同一个消费者需求,并且这些企业能够满足消费者需求的程度完全一致。企业状态越接近完全竞争型企业,生存就越艰难,利润就越薄弱。与之相反的是垄断型企业,如果一个消费者需求被一个企业完全占据,那么这个企业的生存环境就会很好,利润空间就会很大。所以说,我们并不缺乏消费者需求,我们真正缺乏的是未被满足的消费者需求,也就是风向标空位理论里所说的需求空位。
消费者的需求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不停变化的。
社会生产力的进步,社会意识形态的改变,等等等等,都会使消费者的需求发生改变,现在的消费者需求就和十年前的消费者需求截然不同,十年后的消费者需求也一定和现在不同,甚至明天的消费者需求可能就和现在不同。我们上面说过,企业的发展战略,目的是为了让消费者持续的需要你的企业,也就是说,企业想要持续生存,必须满足消费者不停变化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满足消费者需求的速度要快,因为如果慢了,这个需求就被其它企业瓜分了,怎样才能做到最快满足消费者需求呢?最好的方法就是引导消费者的需求,他还没来的及发现需求,你先给解决了,自然是最快的。
诺基亚就是这个逻辑很好的反面教材。我们谈论诺基亚的失败或许可以说出一千个原因,但最根本,最顶层的原因正是它的企业战略的上的失误,从1996之后的14年里,诺基亚都很好的满足了它的消费者需求,所以它存在,所以它的手机销量全球第一,他的存在就非常靠近我们之前提到的垄断型企业模型。但是它并没有考虑到,消费者的需求是会不断改变的,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当苹果和安卓的出现引导消费者改变了对于手机的需求之后,诺基亚就无法再持续地满足消费者需求,也就失去了存在的理由了。
古话说,不谋万世者,不足以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战略规划不到考虑企业的持续生存甚至永久生存,眼光只能看到年底的财务报表,那么在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的今天,企业就随时可能衰退甚至消亡。
我们说定位是一个企业一切行为的核心,其实并不完全对,因为定位其实是企业宏观战略的一部分,在企业战略之上应该还有一层,也就是企业的经营逻辑,或者叫做顶层设计。企业经营逻辑的出发点,取决于企业的最高层目的,就是能够持续存在,也就是能够持续的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且抓紧这些需求。认识到了这一点,如果用罗马数字来打一个比方,你的企业已经从数字0,上升到了数字1,而很多的企业,还在从0到1的区间内苦苦挣扎呢。
当然,在数字1后面还有很多的数字,那些就都留到以后的文章中再和大家一起讨论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