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南效应的心理学原理:人们进行自我认知时的一种可爱的现象——当用一些普通、宽泛、中性的词语描述一个人时,人们常常会毫不犹豫的接受它,认为说的正是自己。
你做过最有趣的心理测试是什么?
记得上大学时,有一门专业心理课程。那时年少,无知轻浮还狂躁。打听到上这门课的老师是某著名学校心理学博士,就以为某老师拥有能看穿人心的本领。期待上他的课,觉得心理学好神奇,会不会讲很多好玩儿又神奇的心理学方面的故事。又害怕上他的课,因为我有好多不为人知的小秘密,生怕在课堂上与他哪怕几秒的对视也能看透我的内心。
当然以上,都是我多虑了。所上课程皆以专业为中心,时不时加点料作辅助,提起同学们的热情。也有很多好玩儿的关于心理学方面的故事,以至于能否看穿人心就不得而知了。老师也从来不会把心理学推到一个更加神秘的高度,反而是想通过简单有趣的课堂讲解,让我们能慢慢坦荡接触了解心理学,褪去那迷之敬畏感 。
只是今天我们不说那神秘又高大上的心理学,单讲讲心理测量。对,是心理测量,不是那些娱乐消遣性质的心理测试。
21世纪是一个互联网时代,同时也是一个数字化时代!
壹
在《心理测量者》里,心理的数值也是至关重要的线索。
这部动漫设定的是,人类要根据希伯尔先知系所测量出的一系列数值来给出你的人生方向 ,决定你适合做什么工作,根据希伯尔先知系统所提供的数值去一步一步实现你的人生梦想。与此同时也是监控着你的心理情况与情绪。
所以你的心理状态及犯罪欲望的小火苗都能被希伯尔先知系统通过一系列数值表现出来,如果显示是在一个敏感甚至是危险的范围,很可能这个系统会将你直接投入大牢,轻则接受治疗,重则击毙。
这个心理测量可不是那么好玩儿有趣的心理测试。
贰
但惩治罪恶从来都不是这么简单的,槙岛圣护。
时隔许久,剧中一幕血腥我还记忆犹新。当槙岛圣护当着女主角的面,用刀杀死了女主角的好姐妹,而那被命为正义使者的希伯尔先知系统测量出来槙岛的数值是完全正常无害的。这槙岛圣护有着百万分之一的特殊体质“免罪体质”,就是在任何情况下,他的心理数值及色相都相当正常及清晰。
变态杀人狂应该是面目狰狞可怖,但槙岛圣护在杀人的时候非常冷静淡定,当他用刀割向受害人的脖子时,就像在削一个苹果那么正常。
叁
年轻的女主人公对希伯尔先知系统深信不疑。
她很矛盾。一方面她从小便被这希伯尔先知系统引导着,那是她的信念支撑,她没办法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到干净利落的背弃;另一方面在自己的眼前,她的好姐妹马上就要被杀死,而她所接受的所有训练就是只能通过这把系统操作的枪去阻止犯罪。
她无法用手上的那把带有希伯尔先知系统的枪去阻止槙岛圣护。因为这个系统一旦判定此人数值正常,即会关闭所有攻击性操作。在她面前的两个选择,一是根据希伯尔先知系统的数值判断,放弃对槙岛圣护的攻击;二是放下这把带系统操作的枪,捡起身边的武器马上阻止槙岛圣护,说不定还能救下自己的好姐妹。
她选择了前者。好姐妹的去世不仅让她陷入深深的自责当中,同时她也开始怀疑这个系统的可靠性。
肆
在后来一系列剧情的推进,女主人公慢慢发现了希伯尔先知系统的真相。和她想得不太一样。
她成长了,她会想要保护同伴,而和她一直都尊崇的希伯尔先知系统谈条件。
她看穿 了这个希伯尔先知系统的真相。并不是那么完善无缺,甚至还有欺骗。
她要与之对抗吗?不,她不会的。
因为她明白希伯尔先知系统现在不仅仅只是一个系统,更是维护一个社会稳定的制度。
她不再像当初那样天真会完全信任这个制度,也不会像才知道真相时那样的震惊与愤怒,她现在很冷静。与其说她至今还愿意继续留在这个制度里的原因 ,是因为她明白,虽然制度不那么完美 ,但人类的罪恶源源不断,她还有当初的信仰,还是想要尽自己最大努力去维护这个世界的稳定,只是没了那份天真。
而唯一能承载她这份信仰的只有这个制度。与其说她还在依附这个制度,不如说她在利用这个制度。
这个制度只是一个载体。她开始接受了这个制度的不完美。
这世界从来就没有完美的制度。所有制度的建立者,以及我们这些制度的维护者或是修缮者都是这个制度里的人。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我们作为舟上的一员,不到万不得已,相信也不会轻易选择覆舟。覆舟的代价是毁灭性的。我们所憧憬的是像大海那样的包容与接纳,并且一直在为此努力奋斗着。
伍
人有三次成长,
一次是发现自己不再是世界的中心的时候;
二是发现即使再怎么努力有些事也无能为力的时候;
三是就算有些事自己无能为力也想坚持不放弃的时候。
人的心理真的可以测量吗?你希望人的心理能被测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