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社交APP看起来很火,可是你会用么

最近一直在思考一个事儿,关于图片社交的产品到底应该怎么玩。

围观国外图片社交市场,火到不行的Instagram估值竞达几百亿美元。再反观国内市场,LOFTER,nice、in等图片分享社区用户活跃度正在逐步攀升,各种小清新的喜瓜、照片圈等也正努力地培养自己的用户,试图在图片社交领域分一杯羹。看来看去,大多数的APP功能较为类似,无非就是这些:(1)鼓励大家晒晒美照,引起别人的关注,顺便评个论点个赞;(2)提供照片美化的功能,给照片加个滤镜和边框,贴个印花和文字什么的,人人都可以一秒变成PS大师;(3)给照片打个标签,旅游美食摄影穿搭人物萌宠等等,各种各样的话题分类应接不暇。虽然小清新,虽然逼格高,但总觉得辣么的不愠不火。大多数人好像只会偶尔围观围观,不会成为社区内容的贡献者。因为不会摄影,拙劣的摄影技术导致照片美感这种东西好像跟自己沾不太上边,费劲去P一张像样的照片时间成本也太大,那就安安静静地当一个围观者吧。所以大多数图片社交应用的用户群体都比较小众,文艺范是这类人群的显著特征,且女性比男性数量更多。辣么,图片社交到底应该怎么玩呢,毕竟大多数人都还是笔者这种不会摄影又想装逼的伪文青,没事也要在自己的朋友圈里秀一秀的这种人。

图片社交的发展大概经历了这么几个过程:(1)纯工具类:各种滤镜相机:比如相机360,水印相机等;(2)个性化的图片美化APP:比如美图秀秀,魔漫等;(3)带有社区色彩的图片应用:比如LOFTER等。现在的图片社交多以陌生人为主,满足用户成为大众焦点的诉求;同时,用户作为一份子参与到社区的建设,贡献内容,获得被认可和赞同的满足感。但是,这样用户就真的有归属感么。为什么我仍就只是一个围观者。对于社交,大多数人还是倾向于在熟人之间展开,大家一起神逗逼一起穷开心。在玩的过程中,肯定会拍拍照留个纪念,但是找大家要照片这件事情比较麻烦,也就懒得去要了。有人会发个朋友圈或者微博什么的,但都是零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估计也就找不到了。如果有一个看上去不辣么鸡肋的基于熟人照片分享平台,也许就可以开辟图片社交的新天地呢。于是笔者YY了一段时间,主要在定位,设计,推广,运营等方面YY了蛮久,这里分享给大家。

关于产品定位&功能设计

APP呢,就暂且叫时光记忆吧。首先我们来找找强需,比如笔者跟大头去年去了趟青海,没有相机的我们只能依靠手机来拍照。然而不幸的是,一周的行程我们一起拍下了近千张的照片(只怪青海景色太美,根本停不下来-。-)。大头要回重庆,笔者要回北京,分别时我们想要交换手机里的相册。在精挑细选下,仍然有五百张左右的照片需要共享。在用尽微信、QQ快传等方式传了N次之后,终于结束了这趟旅行。多么痛的领悟啊,那时候就在想,要是有一个照片互传的神器就好了。时光记忆的初衷就是解决这个痛点,简化分享步骤,由双向的接收关系变成单向的平台贡献。建一个相册,它就躺在那里,等着大家一起去充实。对于自己喜欢并且需要保留的照片,可以收录到个人主页下,形成一个特定主题的小专辑。主页专辑可以评论/点赞/圈人,亦或是私家收藏。这是一件很温暖的事情,有记录有交流有共鸣。就像是一个收藏的据点,也是一个发起话题的地方。主页专辑通过时间轴的方式连接在一起,像是一个个碎片,也是一段段美好的回忆。当然,用户专辑的内容不仅仅局限于活动,也可以是图片文章,截图等。关于传统的美颜相机和滤镜等功能,笔者觉得第一版可以先不做,毕竟,这种模式得先玩得转。

关于推广运营&商业模式

时光记忆是一款基于熟人的照片分享和社交平台,重点在于需要建立基于熟人的关系链。微信作为熟人社交的老大,在IM领域几乎占领了大半江山。如何去引导用户在一个陌生的APP里慢慢地去建立熟人关系,如何优雅地让用户在APP里产生内容,如何解决APP冷启动的问题,都需要认真的去考虑。比如熟人关系的导入一方面可以通过从手机通讯录导入(如果能抱大腿就更好了),一方面通过平台推荐,引导用户在可能认识的人中发现潜在好友;对于APP的推广,可以在邀请好友共享照片的过程中推广下载链接,也可以通过在社交平台分享个人主页的方式进行。在用户进入平台以后,需要给予用户很好的引导,而不是仅仅展现空白的好友列表以及添加专辑按钮。内容运营也一样重要,在APP的冷启动阶段需要人工提供一些优质的照片内容,不单调也不奢华,比如在毕业季的时候能让用户搜到各种毕业照pose就好。再就是关于商业模式的建立,首先需要积累足够多的用户,在拥有足够数量用户的基础上,再来发掘商业模式。笔者想到的一些商业模式包括:吸引自由摄影师入驻,线上约拍;冲印照片等业务实现变现;举办摄影比赛,广告冠名等形式。

如果图片分享与社交以这种形式能够玩得转,那么也算是有所创新。过一段时间,笔者再来说一说具体的产品设计。

你可能感兴趣的:(图片社交APP看起来很火,可是你会用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