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畸形舆论 + 网络暴力的升级版

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畸形舆论 + 网络暴力的升级版_第1张图片

以下文章是挺长的字数,大概算上标点符号是 4200 字左右,希望你们细细品味。虽然这段文字不能改变世界,但希望能够说说心里话。

今天我和往常一样看微博,看全球新闻,结果又看到『未成年人给女主播疯狂打赏』新闻了。这次微博舆论和之前一样,一边倒的往父母教育上怨。

其实我觉得他们的父母挺冤的,为什么,毕竟那是父母辛苦赚的钱,努力赚钱还是为了孩子未来能够更好,大字不识两个的憨厚农民人,你跟他说孩子教育根本搭不上边,毕竟,国家强制让城镇农村融合一起了,对于教育和文化,这根本来不及『补课』。

想到我最初接触互联网,还是在我哥家的游戏机上,过年过节到他家,还是玩起电脑上,深深痴迷中。打游戏,看半小说半黄的书,看电视剧电影,什么热吻镜头,有的时候很认真的看,有时候会点击鼠标上的跳过。对于那时候什么教育,什么黄色,利益诱惑,真的没有想过太多。

第一次网络虚拟购买当然是 QQ 会员啦,拿出好几天的零花钱买,而那个时候确实觉得网络贵到无法续费的地步。年轻当然会有冲动,比如未成年人去拿父母的手机购买游戏内购,打赏女主播,这真的没有办法去收手。因为他禁不住诱惑。

这就是所谓的网络暴力升级版。所谓暴力,维基百科是这样解释的:

暴力指基于故意侵犯或伤害他人的心理,而使用激烈且富有强制性力量之行为,包括有形物理或无形心理。暴力主要有三类:多数暴力、媒体暴力、直接暴力。

其实网络上强制伤害他人心灵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等都是网络暴力,所以你说内购游戏让家庭崩溃算不算暴力?算。因为他是未成年人,没有自控或者是行为民事能力,都是『暴力』行为。

未成年人其实也份很多种,心态和心理受到不同环境影响,比如不当姿势,诡异的行为,这其实都算。你说我怎么看这个事?

父母有责任,平台责任最大,而女主播以及平台协助挑拨,让其心理强制付款,禁不住诱惑就造成这样的后果。

网络平台,不止是直播行业,社交平台,广告行业都已经成为了网络暴力,甚至是国家类的发声帐号,都是这样。

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畸形舆论 + 网络暴力的升级版_第2张图片

上图是微博博主发的图片,你说是不是『开车』?我是不懂的,那未成年人看到呢?诱惑,强制,到底有没有?身心伤害什么的我就不用多说了,这不是非常严重的,也是具有『头部帐号导向作用』的。有人会说:这不是我们用户主动关注的,那好,微博平台为什么没有管控呢?

这个微博帐号已经很长时间都在发布这种半黄不黄图,类似于色情表达,甚至很多帐号都是这种手段涨粉的。有一位博主曾经告诉我,『这样手段就会涨粉,能够吸引评论。』

我试问一下,这种博主心理都是这样,表达的东西呢?蹭热点,我就跟着舆论跑,用很恶毒的心态去引导用户,比如某北京本地帐号。

有人反过来喷我:这些明明是艺术好嘛!那艺术是有底线的吧,而这种社交平台,青少年真的能够真实面对行为艺术吗?

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畸形舆论 + 网络暴力的升级版_第3张图片

我国并没有未成年人对于社交平台的年龄限制,也没有相对应的措施禁止社交平台观看部分。面对 13 岁左右,已经能够有一定智力与理解能力的青春期未成年人,他们还不会懂得如何分辨,而这,就让网络暴力钻了空子。

反观美国,13 岁以下的青少年拥有 COPPA 法规,即儿童在线隐私权保护法(Children's Online Privacy Protection Act),于 2000 年 4 月 21 日生效,这是美国法律,主要针对全球网站在线收集 13 岁以下儿童个人信息的行为。网站运营商必须保护儿童的隐私和安全,限制网站某些产品禁止向 13 岁以下的儿童销售。

而中国没有这类措施,类黄色图片,书籍,视频等,随意发布,售卖,这的确是成为『青少年犯罪或造成重大后果』的一种非常重要的行径了。

有人说父母需要监护啊,那请问,现在全中国的父母真的能够管得住吗?他是人,不是北京监狱里面的囚犯,自由需要基于他们。

青少年已经被命名为祖国的花朵,而网络『畸形舆论』,或者说是�『成人世界』中不负责任的舆论影响着青少年,甚至会是一生。

有时候每个博主像是开玩笑一般,调侃?但太过分,就会物极必反。比如人民日报公众帐号,拥有上百万,甚至千万粉丝,而每次那些标题

『让人抓耳挠腮的点击,失望的返回浏览其他文章』

这其实很说明问题,『人民日报标题党』已经成为整个微信公众号的潮流了,受到环境影响,其实很多网友就会骂:标题党,你xx。但反思之后,标题有没有强制让你点击呢?

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畸形舆论 + 网络暴力的升级版_第4张图片

作为代表『国民』对海内外发声的媒体帐号之一,过去很多年,都是我小时候必看的报刊,而此时长大之后,人民日报变成这样,我也是唏嘘不已,甚至可以说是唾弃。

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畸形舆论 + 网络暴力的升级版_第5张图片

我今天翻看人民日报的帐号历史文章,很多『流量赠送』的文案都被删掉了,留下一群『标题党』文章。这些耸人听闻的标题,的确很让人点击,有种让人通过无形的心理『强制点击的欲望』,

不止这些,甚至文章里面意向性非常明显,就比如『港大事件』,环球时报用了很长一段的叙述,甚至是带有情绪性的表述,让我们迷失了判断能力,一直认为『这女孩做的真棒』,而谁有能够明白背后的那些事情呢?

而这些,也是网络暴力的一种,非常迂回,非常隐蔽。

而这些标题,内容让未成年人看呢?甚至很多分辨不出真假新闻的老年人看呢?可能真的会将舆论导向变成了『一边倒的行为』。而很多时候网络到现实的暴力的行为就会出现。

不止人民日报,还有环球时报、观察者网等这类�人民日报旗下帐号。我认为:

人民日报的这种行为不是傻,而是『毒』。而这个标题最好这样改:

再评人民日报:别被『标题党』影响了判断

十一我回到家,终于得到空间写文字了。我母亲突然有一天问我:

『薛之谦是不是死了?』

我说:你在哪里看的?

她说:网上啊,我看今日头条这么写的,被逼疯而死啊。

我:.......一阵无语。

舆论没有正确引导,虽然更多的人都有判断能力,但未成年人呢?甚至像我母亲这种每天看小道消息的人呢?

不管是微博,微信,朋友圈,还是国外的社交媒体,都没有办法完全遏制住这种『违背正常判断』的舆论引导,但可以预见的是,我们的网络舆论只能这样颓废。

在多次管控,极限挑战停播,各种综艺节目不能播放,国民网络文化被剥夺的今天,这些舆论给后人还剩下了什么?

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畸形舆论 + 网络暴力的升级版_第6张图片

我一直认为『网络平台就是一个小社会』的理论,因为你在这里可以看清楚各种人士的高低,以及各种黑暗真面目。犹如『地主』和『贫农』两类人一般,甚至可以说是嘲讽。

有微博上影响力的大 V,知乎上优秀的回答者,都是这样,毫无征兆的成为了『地主』,平台给予更多优待,而贫农就需要跟着地主跑,哪边有风,哪边跟着走。

扯远了,未成年人进网络世界中,或者叫成人的网络环境中,这本身没有错误,但平台不加以正确管控,诱惑并存中,甚至是营销电话,诱惑性的语言,有些成年人都禁不住呢,何况是未成年人。

监护人给予了青少年生的权力,但无法让他完全成为『附属品』,成长路上不都是通过『监狱般』的管控来引导,而是需要圈网络社会一道而行。

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畸形舆论 + 网络暴力的升级版_第7张图片

我记得这篇文章中记录了这位女主播有这样的行为:

“我只知道她姓什么,其他信息都不知道,语音都没有聊过,就是 QQ 打字交流。”14 岁的男孩子,对女主播已经相当痴迷,“当时也问过她几岁,她说是 22 岁,我说我 18 岁,想把自己装成大人的样子。”

而女主播后来是这样陈述的:

“新闻报道的一些内容与我们现在了解到的情况不相符,在这件事情刚发生的时候小孩父母对我进行的侮辱、诽谤这些事情新闻只是没报出来给你们看,不是我不同情他,而是真实情况现在没确定对方却一直用各种手段逼我跟触手公司,还在用各种途径宣传我们是诈骗团队甚至涉及到一些跟他有联系的无辜粉丝。”

我不清楚谁对谁错,但未成年人的确犯了大错,甚至影响了整个家庭,一群老实父母有什么手段,顶多是律师作出一些东西罢了。

【在直播间里,各种弹幕都是在讥讽小彭,讥讽大人没有管好孩子】舆论暴力已经让整个社会畸形,而黄,舆论导向,只实名制无监督的评论,私信等行为。

这件事的孩子父亲,就是彭师傅是这样对儿子说:

“这十几万块钱就当买个教训,不管能不能拿回来,爸爸都不会怪你。是爸爸的责任,没有教你懂得更多的法律法规,没有在你青春期时帮你疏导……但是你要相信,只要爸爸妈妈在,只要爸爸还有一双手,我都会尽全力培养你,你只要好好读书。”

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畸形舆论 + 网络暴力的升级版_第8张图片

而每个父母在事件发生之后才会后悔,因为他只做过一次爸爸,也没有太多的经验,之前他还是个孩子呢。

而网络暴力有了一件又一件,已经有了应对办法,但没有人去约束平台,而这也是一种悲哀。我们的互联网迅速发展,甚至隐隐有超越美国的趋势,但法规不健全,没有对应部门执法,更是市场的悲哀。

网络监督不是网络暴力的表面工夫,也不是唯一手段,加强监督?No,需要的是每个人去从上到下的互相监督,犹如『巡视组』一般,时刻警醒平台,网络暴力不是事件出了才是,而是及时避免、遏制住其行为。而这,中国的网络绝对不会实现的。

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畸形舆论 + 网络暴力的升级版。

你可能感兴趣的:(互联网对于未成年人来说,是畸形舆论 + 网络暴力的升级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