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待那些兵荒马乱的成长

善待那些兵荒马乱的成长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本周月考,替场监考数学。

观察到一个叫宇的男孩,左顾右盼,作弊嫌疑特大,于是,目光一直未离开过他。只见他时而趴在桌子上左右翻眼,摁的笔帽啪啪响;时而注视自己带来的阿萨姆奶茶(开始时,以为名为萨达姆,一惊之下才发现原来是阿萨姆奶茶),时不时拧开盖子吸溜两口,同时,小眼四处乱转观察情况,讲讲小话。看样子,一副典型的“差生”形象。“差生”这个词,无论什么时候,我都不太好意思用它来形容学生,觉得这两个字一出口,就可以瞬间摧毁学生所有的自尊,但今天,在这里,我用了这个词了。因为这个学生的表现,实在太张扬了,不看试卷,前后左右晃动,只等机会,伺机抄袭。

我站在他的正前方,时而微笑,时而板脸,但眼神却不曾离开过他,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他没找到任何机会。再与他眼神交汇时,明显地感觉到他的躁动和“仇视”。此时,考试已经近一个小时了,我想他的心里一定恨得我这个监考老师牙痒痒的。

怎能让他心生怨恨呢,于是我走过去,用柔和的眼神看着他,用手抚着他的后脑勺,附耳轻声说:“这半天你就没看自己的试卷,认真读读题吧,说不定有的题目你思考一下也能做出来呢。”这么轻柔的小小的一劝,他反而不好意思地朝我笑了笑,然后摊开试卷在演草纸上做起题来。其后,大概三十分钟左右的时间他都一直在低头做着题。再后来用无助的眼神看了我一眼,深深地叹了口气,估计是无论怎样都做不出来了吧,此时,他一脸的沮丧和难过。

望着他的样子,我想了很多很多……

这么多年从教的经历告诉我,每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都有一个问题的教育环境,每一个“差生”的背后也大都有一段鲜为人知的心酸故事。其实孩子来到这个世界时都是一张白纸,描绘成怎样的人生蓝图取决于他所在的生活环境和从小所受的教育。就像这个男孩,长相机灵,模样周正,当初也一定是一个讨人喜爱的孩子,可,长着长着,就成了今天的样子。

现在,老师们常常会感慨,学生一届比一届难教,一六年的调查显示未成年人的刑事犯罪率达到刑事案件的百分之七十。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天这样的教育结果呢?我想,除了孩子的先天个性差异之外,以下三个方面应该是不可或缺的原因:

首先是家庭。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主战场,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今的父母大多娇惯宠溺子女,无限制满足孩子的意愿,在不知不觉中,培养了孩子好逸恶劳的品性,在成长上又不懂得用正确的教育方法加以引导,不能做到严格规范的管理孩子。(再者单亲家庭的孩子越来越多,父母都不问津)。于是,孩子的行为习惯就越来越失去了约束,浮躁,任性,我行我素,吃不得亏,受不得苦。

其次是学校。因为应试的指挥棒,学校与学校之间,老师与老师之间,都有不同程度的评比,各项比分计算得清清楚楚,各项评优考核大都以“分”为算,“一分遮百丑”。在这样的导向下,尊重生命成长已成奢望,学生们成了挣分的工具,大浪淘“分”,那些挣不来分的学生自然就成了老师、同学甚至父母眼里的“弃婴”,被冷眼相待,讽刺挖苦,久而久之,破罐子破摔,甚至弃学。

再次是社会大环境。学校周围总有网吧等不利于孩子成长的游戏场所,未成年人是这些场所中主要的客户群,在利益的驱使下,社会主管部门往往缺少严格的监管机制,促使了部分学生在网吧等游戏类场所中“自甘堕落”,上网成瘾,甚至打架,早恋等。

记得熊芳芳老师曾自嘲过,因为诸多的原因,我们长得太像老师了,举手投足像老师,言谈表情像老师,思考方式像老师,我们太成功了!我们步调一致,阵容壮观!我们以火热的激情投入于大生产运动,我们亩产万斤,粒粒饱满,并且决不允许良莠不齐。

也有人曾批评我们,说我们教育学生就像批量生产零件一样,殊不知,作为老师的我们,在诸多原因面前,即使是拼尽全力,教育的效果也只是微乎其微。

其实,即便这样,我们中的绝大部分老师都是以一颗爱生之心,来面对那些兵荒马乱的成长。

三百六十行,行行得有人做。我们不能把所有学生都教成尖端人物,生活中那些与我们息息相关的行业才更需要高素质的人来做,那些为社会提供服务的行业:理发的,美容的,服装店的,饭店的,超市收银的、服务的,开出租车的,汽车站加油的、修理的等等,哪一样我们能离得开呢。

梁启超在《敬业与乐业》中说:“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记得上一届的住校生莹,有一次到办公室激动地对我说:“老师,今天坐出租车来学校,司机是你以前教过的一个学生。上车后我说去钟吾中学,他就说,俺有一个老师也在钟吾中学,叫陈海波,说你当时对他们可好了,跟其他老师不一样,带他们唱歌,不以成绩论好差生。我说你现在就是我的老师,他执意不收我的钱。”当时,我特别感动,还埋怨莹为什么不问他的名字。

春节前两天,换天然气灶,去燃气公司充气,忘记了带身份证,因为家距离燃气公司太远,就苦口婆心地和人家商量,但就是不行。就在我准备回家去取时,从里屋走出来一个女孩,看到我说:“你是陈老师吧,我是你以前在五中教过的学生,你到这个柜台,我先给你办理,等你方便的时候把身份证复印件送过来就行。”心里顿时幸福极了,做老师真好!后来女孩和我聊起来那时的班级,羞涩地说:“那时我的成绩不好,就记得你对我们好了。”

教过的学生一茬又一茬,经历告诉我,这些青春期的孩子正在历经一场兵荒马乱的成长,我们稍不注意,就可能两败俱伤。所以,在为人师的路上,尽可能地多一些耐心,再多一些耐心,多一些爱,再多一些爱,善待那些没有我们说的那么用心那么努力地去为我们挣分的孩子,原谅他们没完成我们的梦想,原谅他们没有长成我们喜欢的模样。但这并不代表他们没有生活的尊严和价值,并不代表他们将来不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记得米兰昆德拉曾说过:“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

所以,期待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每一分子,都能用一颗柔软的心以正确的方式去善待“差生”,以正确的方式去善待孩子们这段兵荒马乱的成长,善待他们,也许就是善待我们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善待那些兵荒马乱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