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學習系統與輸入來源 in (行動計算與網絡通訊)

2017-08-09(三)

學習系統與輸入來源 in (行動計算與網絡通訊)

前言:

最近開始了解有關mobile相關的conference,主要看到MobiCom與MobiSys,與之前不同是,這次了解相關領域時,並沒有心急的找一個論文來啃,而是去擴展學習的框架,具體來說,就是先了解這些conference的方向、論文的重點取向,並且建立我的學習系統框架,以下分別闡述系統與攝取的資訊來源。

一、學習系統:

  • 1.基本原理

  • 2.關聯類比

  • 3.推理邏輯

  • 4.形勢判斷與行動驗證

我發現在看論文時,往往會有一種強烈的陌生感,由其實當一篇論文出現過多的專有名詞,而你又沒有當中的基礎知識時,腦中會變得很慌,儘管先去讀Abstract, Introduction, Conclustion,心中對此論文會有個大概的印象,可是前提是你對該領域的議題,有相關的基礎知識與經驗積累,唯有如此,這樣論文的知識點,才有辦法融入你的知識體系,否則,就是一鍋粥跟一鍋粥的混合,對我們的大腦都是點狀的知識存在。

所以,我想表達的是,把獨立點的知識進而去做關聯、類比,讓點串連起來變成線狀,而在當你有數條線狀的知識點後,接著就是將這些線狀的知識點,組合成一個面積,舉例來說,我在晨讀團持續閱讀一個月,當中有12個章節概念,如果把每一章節比喻成一條線,那麼數條線就能交織成一賣網絡,當下次有一個事件發生時,你就可以用ch1 or ch3的章節概念,作為價值觀的評斷。換句話說,遇到另一個新的知識點(不管是點、線、面),都能與原有的知識點做映射,比較差異、相似之處、能否借鑒、能否連結?

而我想上述步驟,能取S的學習系統(省略部分)做連結,

一、基本原理

要積累足夠的基本原理與概念事實,就好像你只準備2個公式,其他公式沒去理解,那麼在做題時卡住,就難有掙扎的空間,況且,如果你只讀論文的最佳創意,但是沒有基礎知識,那麼下次你也無法將創意做轉化,因為連底層的基礎都不知道,換句話說,就是基礎設施能力沒培養,別大談抽象遷移能力、與創新。

二、關聯類比

就是與舊有知識產生互動,比較差異、相似性,了解彼此是否有變化的相關性(正相關、負相關),舉例來說:在北大java課程提到爬蟲的例子,那麼爬蟲中會使用到thread,而這個thread正好能與ch8的特性做關聯。

三、推理邏輯

與相關性不太一樣,邏輯推理也更多的步驟也更加嚴謹,舉例A->B->C,A做的增長的變化,C最後的反應是啥?這箱步驟的眼都是根據基本原理與概念事實而來,並非憑“感覺”來創造。

四、形勢判斷與行動驗證

當改變一個參數X時,你要能洞察到哪些變量會受到影響?是增長還是消退?又或者當你要優化行動運算的效率時,會犧牲多少的performance、分別方法的優劣,以及你真正在意的特性是哪些,以下圖為例(彭教授談過的問題對照表)。

[235]學習系統與輸入來源 in (行動計算與網絡通訊)_第1张图片
螢幕快照 2017-08-09 下午9.28.24.png

二、輸入的信息來源:

  • Magazine :GetMobile
  • Paper:[mobilCom & mobiSys ]
  • 科普書:世界是數字的
  • Youtube視頻:ACM SIGMOBILE
  • Coursera課程:Wireless Courses | Coursera

三、結論:

時刻體醒自己遵守規律,這會讓你走得更加長遠與踏實,也不會過度浮躁。

你可能感兴趣的:([235]學習系統與輸入來源 in (行動計算與網絡通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