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看!这有个上帝的爸爸|读《道德经》第四章

道冲,而用之有弗盈也。渊呵!似万物之宗。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呵!似或存。吾不知其谁之子,象帝之先。——道德经第四章

在第三章讲了如何无为之治后,这一章再次阐述了这个“道”,因为无为本身遵循的是这个道,如果你不明白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这里再多讲几句。原文看不明白自己查字典啊。

因为当时的人们懂的事少,一碰到搞不明白的,统统归结于神秘主义,所以老子不得不再解释一下,这个道不是神魔鬼道,虽然这个道是万物之宗,一直就存在,我也不知道他是谁的后代,看起来,它像是“天帝”的祖先。反正就是说这玩意早就在那了。

但是这玩意是怎么回事呢,估计人们还是云里雾里,估计后面几章还要接着展开说。

毕竟古代人见识少嘛,博学多才的鸟毛先生读到“锉其兑,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以及结合第三章之前讲的无为之治,想到了两个理论——两个近三十年才出现的,就像量子力学、相对论一样时新的科学理论。

一个是混沌理论。关于混沌理论,西方世界流传的一首民谣对此作形象的说明。

丢失一个钉子

坏了一只蹄铁;

坏了一只蹄铁,

折了一匹战马;

伤了一位骑士,

输了一场战斗;

输了一场战争,

亡了一个帝国。

混沌理论是近三十年才兴起的科学革命,而且是一个尚不完整的理论。说直白点,原来我们一直认为简单的原因产生简单的结果,实际上并不是那么回事。

老子早就认识到这一点了,所以他讲了事物是对立统一的,普遍联系的,变化发展的。当时天下大乱,都在寻求治国之道。治国是个很复杂的系统性工程,圣人之治,为无为,首先要做混沌控制。

混沌控制的方法有两种,一是通过合适的策略、方法及途经,有效地抑制混沌行为。所以老子在第三章讲,不尚贤,不贵难得之货,不见可欲。二是选择某一具有期望行为的轨道作为控制目标。所以他又讲,要虚其心,弱其志,要实其腹、强其骨。吃饱健康相比搞些乱七八糟的门道是更具有期望行为的轨道。

老子思考问题的方法确实很值得学习,两种思路,一个是认清“现实”,一个是重在整体。

之前一章已经讲了,他首先告诉人们,思想问题,看一个事情要用“现实”的眼光去看它,要去想这个事情,他本来是怎样的,他存在于现世之中,被各种因果束缚,但他又是自由的,他就该从哪来该往哪去,都有他自己的规律。而不是把自己代入进去思想问题,不是去想我想怎样,我认为怎样好。在没认清楚这个“现实”,仅凭“我欲”往往会造成不合期望的结果,越用力越糟糕。

对于治国而言,国是整体,民是个体,智者是个体。个体之间设立简单的规则来达到整个国家的圣人之治,这让我想到了另一个理论——涌现理论。

涌现理论主要就是指个体之间的简单联系会产生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典型的例子有很多,比如蚁群,蚂蚁之间的联系很微弱,也没有什么领袖之类的,但他们可以整体有效地进行迁移、搬运食物等等。

个体的规则也好,规律也好,到了宏观层面,可能是不适用的,更何况个体的规律我们也还不能完全把握呢。所以道这个东西,确实通常人们是感觉不到的,就像不存在一样。

但是说老子这个无为是消极的思想,(中学课本就是这么讲的)我非常不同意。老子始终带着积极的目的,积极并不是打打鸡血就行了,方法很重要,老子就试图在讲一个方法。

我之所以提涌现理论,是想说明,系统性的东西,常常并不是突出个体发挥了什么作用。蚂蚁之间的神经联系非常简单,他们却能很好地分工,筑巢、搬迁,井井有条,圣人之治,无为之治。

有人说老子是“愚民政策”,我倒觉得恰恰相反。不尚贤,不贵难得之物,在当时就是让国家减少干预,让民众自由发展经济社会生活,是弱国家主义的一种先进思想。

狡猾的老子没有提什么权力腐败之类的问题,只是通过“智者弗敢为也”来显示,妄为不一定是好事。

为何把老子的思想定义为消极的,因为在一定程度上,他的无为而治,是跟我们的国家主义政治思想是对立的。社会主义嘛,你懂的。

你可能感兴趣的:(快看!这有个上帝的爸爸|读《道德经》第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