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陕西风味)

原文/vivi薇薇

转载时请务必标注作者姓名



包子

       我从很小的时候,就已经熟练掌握如何给正在做包子的母亲捣乱,她也自然有应对之法:揪块面团塞我手里,去,一边玩去。。。母亲的包子从来都是馅足够的多、皮足够的薄,以至于我们父女俩几乎从不在外面买包子,也就是从那时起,我便开始耳濡目染包子是如何做成的,直到后来的独立生活,只有馋的不行的时候才偶有下厨,扎扎实实地给自己解个馋。


一直觉得自己有做厨子的天赋,又因为是陕西人,面食功夫是一种天然的直觉。别人上辈子是什么我不清楚,但我知道我上辈子不是个厨子就是个厨子。平常在饭馆吃饭,同桌的人觥筹交错,我心里却一直盘算,猜想某道菜怎么做的,火候大概是怎样?

如果

没有互联网的话,我会去当个厨子。而且,这的确是我儿时的理想。

今天

我做了家乡特色的包子,没有什么道理,一是馋了。。。想再次看到松软、白嫩的小家伙被捧在手里。二是外面卖的包子总是不那么和口味,于是想下厨温习一下自己的包子手艺。仓促间动手,突然发现脑海中无法拼凑出一个完整的流程,总觉得缺少了什么环节,眼前无法浮现出完成后的包子模样。
于是,我上网搜了一下,没想到仅以包子馅中的肉,就分为生肉馅派和熟肉馅派。熟肉馅派坚持馅中所加之肉一定要炒熟,才可与别的馅一起包入;生肉派则认为,只需将肉稍加腌制,即可与别的馅一起包入。幸运的是,两大派只是把自己的制作方法写下来,并没有相互攻击。

而我

非常关心,出锅后的包子,皮是否松软、白净,馅是否鲜的问题。还好,母亲传授的独家发面技巧早已烂熟于心。鲜的问题,我用了韭菜和虾皮,所以鲜的问题解决。陕西人的包子馅从来离不开粉条。

行动步骤:

第一步:有了心法,有了口诀,馅的搭配在于入口后的层次分明、混合后产生的丰富联想。“他们”一方面被我尊重,另一方面被我驯服,包入皮中,而这一切又充满了表演欲。
第二步:把韭菜洗净码在案板上,晾“他”一会,只为晾干其外周的水份,我是生肉馅派,生牛肉被我剁碎成馅,料酒腌制10分钟。这段时间将木耳、粉条与干香菇洗净开水泡发,将虾皮切碎待用。小磨老豆腐下锅焯水,为的是去豆腥味。
第三步:混搭,期间的口诀要领,老豆腐一定要用手揉碎于其他食材之中。最后,将“他们”堆放于手掌上擀制好的皮中,随着包子皮一层一层的紧收,最终变成一朵含苞的白色花蕾,均势达成,上锅起蒸。

出锅

和我预想的一样:包子是松软、白净的,咬开一口,皮是足够的薄、馅是足够的多,由于放了韭菜虾皮的缘故,入口即鲜。


思考:

做饭是一种很好的放松,期间周旋在案板之间,火光明灭,可以什么都不想,什么也来不及想。我专注于完美的包子形象,在手下一点点靠近,心无旁骛。窗外的白云苍狗,而在这厨房的方寸之地,我是绝对的女皇。


包子(陕西风味)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包子(陕西风味)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包子(陕西风味)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包子(陕西风味)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包子(陕西风味)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包子(陕西风味)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包子(陕西风味)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其他美食:

《葱花卷   让葱,从此不再寂寥》

《在异乡的西安人?我给你一套回民街的标配》

《救赎我的“心机”零食》

《努力,是为了可以选择-我的“彩虹米饭”便当》

《快来看 我给自己过了个“披萨节”》

《谁说,美食不能“陶冶情操” 来 看看这里怎么说?》

如上几篇,请在我的公开文章里点击查看

你可能感兴趣的:(包子(陕西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