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你的冷漠,他才成了熊孩子

从市区回家要坐大巴车,从来不做后排的我因为偶然的原因坐在了最后一排。

最初,5人的坐位上已经坐满了。一个看起来有着30岁的妈妈跟身边的小孩儿商量,“我抱着,让阿姨坐下来吧。”

宝宝并没有哭闹,乖乖让妈妈抱着。

大巴慢慢开出了车站,走在市区,妈妈一直把抱着孩子,跟她讲话。

“中国人民银行,看到中国了吗?”

孩子重复一句中国。

“邮政储蓄银行,看到银行了吗?刚才那个绿色的!”

孩子回过头去,脆生生地说了句银行。

……

一路上,只要看到了带字的广告牌,妈妈都会给女儿读一遍。

只要含有中国和银行两个字的广告牌,妈妈都会叫上女儿再去看一遍。

就这样大巴很快从市区驶入了高速,没有广告牌可看了,妈妈就带着女儿去看外面的风景,看云,看山,看水,看花,看隧道……

虽然只有1个半小时的路程,但她总是陪着女儿,带她识字,看风景,陪她认识世界。

最近在公交上遇到了一个妈妈带着个小男孩儿,也是同样的耐心。

可能母子上车之前商量好让儿子刷卡,但为了节约时间,妈妈刷了卡就上车了。别人让坐位的时候,妈妈和儿子商量着说,“我们只有一站路,不坐了好不好,让上班的阿姨坐吧。”

而儿子一直埋怨着刚才没有刷卡的事情,嘟着嘴说,“你都没有让我刷卡,我生气了。”

妈妈安慰着,下次让你刷好不好,现在这么多人呢。

“哼,我生气了,谁让你不让我刷卡的。我不喜欢你了。”

“不让你刷卡,你就不喜欢我了,喜欢奶奶了。等奶奶惹你生气了,你又喜欢我了吧!”

小男孩儿羞羞地去抱住妈妈的腿。

“不是不喜欢我了吗,怎么还抱我呀”

儿子抱得更紧了。

小孩子总是对世界充满好奇,想通过自己的眼睛和手来认识世界,感知世界,但他们的能力有限,总是需要父母的带领和陪伴。有了大人的陪伴,受到了关注的他们自然不会做出任何的“熊举动”。

而有一些妈妈在坐车的时候却不会这样去关注他们,带他们认识世界。

记得有次从大连回武汉,没买到卧铺的我们只能在硬座车厢。暑假的车厢总是隔外的拥挤。一个母亲带了三个小孩,加上座位上的几个人,原本的6人座变成了8人座。其中的两个孩子靠着窗户坐着,妈妈只顾着和邻座一起出行的朋友闲聊。她们一边嗑着瓜子,一边聊着没有营养的话题。

几个孩子就在座位上吃呀吃,或者疯呀疯,车厢里面时不时地传来刺耳的嬉闹声。妈妈就在这个时候大声地呵斥几句,或者拍打孩子的屁股。闹够了的孩子又坐下去吃东西,最后胃难以承受压力,吐了一地,甚至吐到了周围乘客的身上。那位母亲一边收拾着地面,一边骂他们“吃吃吃,不是吃就是疯,现在好了吧!”

昨天公交上遇到了另外一对母子,从我上车起,母亲就一直在玩开心消消乐,她甚至都没有主动的看一眼儿子。当时,车里的人并不多,小孩儿就窜来窜去的跑。那位母亲大声地叫他回到座位上坐着,用胳膊揽着他,除了盯着他回座位,再没看他一眼,然后去消消乐。

一站之后,一个小姑娘上了车,小孩儿跑到那个女生的座位边,趴在栏杆上看女孩打手游。妈妈又大声地叫他回去坐着,还警告他不要乱跑,否则就揍他。他又默默地跑回去坐着,妈妈照旧不看一眼的揽着他,然后继续玩儿手机。

几站之后,小男孩又跑到安全员的座位上坐着,他妈妈又像之前一样叫他回去,然后再揽着他,再警告了。几秒之后,男孩开始踢座位下面的拦板,很响。一次接一次的踢,被骂过之后安静下来。然后再接着踢,直到下车。

在我上车之后的20分钟里,妈妈除了叫他回到座位,威胁打他之外,没有说过其他话。

当时心想,孩子闹,就是想要和你沟通。他贴着你,总能看到渴望的眼神,但妈妈却丝毫没有意识,一直低头游戏。

若你给予了他足够的关注,让他随你去看世界,认识世界,又怎么会有“熊举动”呢?

小孩儿总是渴望得到父母的关注,哪怕只是闲聊,他也会跟上你的步伐。若你一味地沉浸在手机、游戏、购物、闲聊中,不愿意花时间陪伴孩子,慢慢他会把你从渴求点中排除,与你的交流会越来越少,你很难再知道他在学校的经历,很难知道他对一件事物的看法,很难知道他是不是交了新的朋友,也难以知道他的成绩或者未来的规划。

你只能一次又一次的重复,为什么不听我的;或者一次又一次地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但你忘了,正是因为你的冷漠,才把孩子推开了你身边。

你可能感兴趣的:(因为你的冷漠,他才成了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