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 | 4.车辚辚(二)

      关于白起先生的简介就这些?

  是的,就这些。我能告诉你的就这些,事实上我所知道的并不比你多。

  因为我不是一个历史学家,也没有整天埋头于故纸堆中,在历史的片言只语里寻找那些事件的蛛丝马迹的耐心和干劲。就算有这份耐心和干劲,我也办不到(因为本人行者无地的智商只有68,这还是测智机经过三次测量得出的最高分值,丢人啊)。

  但我知道的一点是,白起先生是一个自信的人,极其自信。

  一:自信

  自信的白起先生少年入伍,至于年轻时是怎么打仗的,怎么冲锋陷阵的,又怎么运筹帷幄的,不知道。

  只知道到了白起二十多岁的时候,官就做到了左庶长(相当于今天的师长级别),真是年轻有为啊。

  有据可查的攻打韩国新城的那场战争,发生于公元前294年(秦昭王13年),是白起先生在历史上的正式亮相。

  至于新城(今天的河南伊川西南部)是如何攻下来的,无从知晓,估计打得极为顺手,很得大老板嬴则先生的满意。

  于是就升官,左更(相当于今天的军长级别),当然少不了还有几匹布,几吊钱。

  这个奖励给的太实在,太刺激了。

  自信心爆棚的白起先生趁热打铁,干劲冲天的卷起袖子四处八路的找对手。

  对手很快就找到了:韩魏联军。

  交战的地方:伊阙。(今天的河南洛阳龙门一带)。是秦军东进的主要通道,想要打齐国楚国就必须从这里过。

  韩国和魏国也不白给,放了话:想过也可以,留下买路钱!

  秦昭王嬴则先生当然不答应。

  寡人是亿万富翁不假,因为你们穷就想从我保险柜里提钱?当寡人是二百五?就是不给你们,还能咋的?想打是不?老实告诉你们,老子早就看你们二位不顺眼了!

  不让路是不?

  白起,给我上!

  接到老板昭王的命令,白起二话不说带了十万人兴冲冲地跑来了。

  当然了,韩魏联军也不是吃素的,他们有二十四万人。

  魏军来了一十六万人。魏军在战国素有“武卒”之称,这称号可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据说这帮哥们平时训练特狠,一个个武技不凡,彪悍勇猛。估计上了战场,一个人打两三个人不成问题。

  一句话,这是一支特别善于进攻的部队。

  而这支部队的指挥官是魏国名将公孙喜,他有个名扬战国的哥哥公孙衍(阴阳学派创始人)。公孙喜同志有个人人皆知的外号——犀武。

  什么意思不大明白,估计是很牛的意思。

  虽然公孙喜同志没有廉颇名气大,但在当时,他应该是很牛的,因为在他的军事生涯里的一些胜仗,是在进攻秦国时取得的。

  如果不出什么意外的话,胜利依然属于公孙喜同志。

  而且拥有很多优秀射手的韩国同志们也来了。

  八万人。其中有半数以上除了带戈矛等常规武器外,还带来了他们最擅长的强弓硬弩,虽然射箭的技术还没有达到楚国神射手养由基同志的水平,不能百步穿杨,但百步穿人穿马是没有问题的。

  这是一支善守的部队。

  指挥官是韩国大名鼎鼎的暴鸢同志(名字很酷吧?抱怨),他也有个兄弟在韩国当将军,叫暴攻。

  说来也巧,这个暴鸢同志和公孙喜同志还真是一对好同志,他们曾经在对楚国作战的过程中,蹲过同一条战壕,在同一个铁锅里用枯树枝捞过饭,曾经一顿消灭了二十八甑,这个饭量估计和经常跟黄牛比赛吃饭的廉颇同志有得一比。

  当年这对跨国组合齐心协力打败了楚国名将唐昧。

  现在这对曾经配合非常默契的搭档,要共同对付一个人——被秦国誉为名将之花的白起。

  一支历史上最能攻善守的联合国军来了。

  拿什么可以打扁你?我的敌人。

  自信!

  年轻的白起显示出了他那天才般的军事才华,他派出一万人,虚张声势以为疑兵,吸引住了暴鸢同志。

  暴同志本来就特别善于打防守反击,这下好了,更加守着不动了。

  白起再用九万人去围公孙喜同志,围不住。

  当然围不住。

  用九万人去围一十六万人?开什么国际玩笑!

  然而,玩笑还是开了。

  白起采取分进合击的方式,在一步步吃掉了大部魏军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公孙喜同志的主力。可怜的公孙喜同志被围住时,还没有搞清楚状况,指挥魏军拼死突围向暴鸢同志靠拢,指望这个革命兄弟拉一把。他做梦也想不明白这一二十万人是怎么让那个名不见经传的白起给包围了。白起先生只有区区十万人啊。

  白起先生自信地审视着战场,面带微笑。

  魏军果然不负“武卒”之名,在秦军围困下,露出了彪悍本性,拼死搏杀。然而秦阵中的劲弩兵万箭齐发,瞬间就摧毁了魏国武卒们的意志。

  特种兵又怎样?在相当于今天的机关枪的扫射下,特种兵也是一样,只要射中要害,一箭照样要了命。

  而随后的秦军里的死士军团,光着膀子,手执长戈,如狼似虎地杀入武卒阵中。

  仗打到这个份上,任何武艺、技巧、战术都不管用了。

  唯有血性,唯有勇悍。

  直到公孙喜同志不幸兵败被俘,他的好搭档暴鸢同志都没有出现。

  暴鸢同志撤退了。

  说撤退是不恰当的,应该是溃退,溃不成军。撤退的命令一下,秦军的疑兵部队立即进行了追击。

  类似追击这样的战斗,基本上是无需动员的,凡是追击的战斗大都是有利可图的,比面对面干架爽多了;面对面干架攥人头立功的机会多,这不假,可攥着攥着说不定就会连本带利的还给对方。这样的买卖自然不划算。

  而追击就大不一样了,一般说来,撤退的军队,一旦开始了长跑比赛,按规定是不可以随便回头的,自然遭到像样的抵抗的概率也就很小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于是就有了史书中的这么一句话:14年,起为左更,攻韩魏于伊阙,斩首24万,又掳其将公孙喜,拔五成,迁为国尉。

  又升官了!国尉(相当于今天的兵团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值得一提的是,公孙喜同志在被俘后(革命战友加兄弟暴鸢同志孤身突围了),面对诱降的白起先生,说了这么一段话:

  竖子,何谓降也?魏持戟百万,今虽败,犹有甲兵数十万,魏王聪颖,治下谋臣良将不可胜数。汝辈庸才,岂能敌耶?

  自信的白起先生当然受不了这样的待遇:一个败兵之将,还敢教训老子!

  公孙喜就这样死了。

  然而名将终究还是名将。

  公元前292年(昭王15年),已经升为大良造的白起(相当于今天的大军区司令员。三年升三级,升的够快的,和后世的名将林彪同志颇有相似之处),率军攻打魏国,这一仗几乎就把曾经纵横天下的魏国打残了。

  当年乐毅同志帅五国联军攻下齐国七十城,齐国仅余下莒、即墨二城,差点就灭国了。

  而白起先生这回攻下了大小六十一城,想想吧,什么概念?

  魏国自此后变乖了,消停了几十年。

  而使白起先生的自信达到巅峰,声震天下的却是公元前278年(昭王29年)发生的楚郢之战。

  经过十几年的战争洗礼,人到中年的白起先生已经成长为一名杰出的军事家,战争对于他来说,已经驾轻就熟了。

  他带了七万大军,沿汉水南下,很快就攻克了邓城(今天的湖北襄樊北),兵锋直指楚国的临时首都鄢城(今天的湖北宜城东南)。

  为防止秦军攻破鄢城,进而直逼西陵(今天的湖北宜昌),威胁楚国的首都郢城(今天的湖北江陵西北)。楚襄王急调二十万大军北上保卫鄢城。

  白军事家突然不干了。

  明摆的,拿七万人去打二三十万人,换我也不干。

  但不干不代表不打。

  白起到了这个地方,发现这里除了平原就是水,什么河啊沟的特别多。于是就有了一个天马行空的想法,水淹楚军。

  想法是好,问题是怎么淹呢?

  这好办。从南漳到鄢城有三道现成的河流,只要将这三条河流联通,再进行深挖加宽等一系列工作,就可以让南漳的水高速移动到鄢城。

  这水只要到了鄢城,立马就变成了浊浪滔滔的洪水,说不定还有泥石流呢。

  好了,就这么办。

  战国以来最早的水利工程在白起先生的指挥下破土动工了,当然,这一切工作都是在秘密的情况下进行的。

  一个月后,完工了。

  蜿蜒百里的三道河长渠完工了。

  什么是效率?这就是。

  人多就是力量大啊,这句话说的真没错,靠谱。

  人力尽了,剩下来的就是看老天的脸色。这个应该不是问题,南方梅雨季节,雨水多的是。没几天,河水暴涨。

  终于移动了。

  结果可想而知,史书是这么记载的:

  (白)起于鄢西百里处,筑坝蓄水以灌之,死数十万人。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车不停辙,马不停蹄。两个字:追击。追击相当的顺利,逃跑的念头象流感似的传染了所有的楚军将士。既然草木皆兵,那就跑吧,兴许还能跑出一条活路。

  跑出来百余里,早不见了白起军的影子,终于安全了,停下来休息休息,抽支烟先。

  然后爬起来继续跑路,这时候他们才发现,前面不远处黑压压的一片。

  秦军。

  跑得够快的啊,兄弟。还跑不?

  楚军将士们经过集体投票,决定不跑了,当然他们也坚决不投降:还没开打,就投降,这像话吗?

  都说天上九头鸟,地上湖北佬,咱们楚国人可不能丢湖北佬的脸啊。

  那还蘑菇什么?拼吧!好歹冲出一个算一个。

  这可把白起先生乐坏了。白军事家要的就是这个效果,作为军人,他特反感投降派,即使投降了,那也是要杀的,绝不客气。既然军功爵是按人头来论功的,多杀几个人,何乐而不为?相信秦军上下都是这么想的。

  于是大开杀戒,

  于是首都郢城攻破了,楚襄王的祖庙,也被白起先生提前用冬天的一把火给烧了,

  于是楚襄王跑到了陈地(今天的河南淮阳),

  于是战争结束了。

  这些都已经成了过眼云烟。

  让后人记住的是那蜿蜒百里的三道河长渠,白起先生用来水淹楚军的水利工程,至今仍浇灌着宜城平原三十万亩良田。

  关于这道渠,唐人胡曾写了一首诗:

  武安南伐勒奇兵,

  疏凿功将夏禹并;

  谁谓长渠千载后,

  蛮流犹入在宜城。

  一生征战沙场的绝世名将白起,做梦都不会想到他竟然成了最早的水利工程学家之一。

  他所想到的是,他还不能休息,请病假都不行。

  前面还有恶仗要打——赵国。(这是穰侯魏冉先生告诉他的,魏先生的话不能不听,因为他是自己的恩人,更重要的是魏先生还是国务院总理——丞相)。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你可能感兴趣的:(长平之战 | 4.车辚辚(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