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大学张利东:同事是你共享生命的战友

新生大学张利东:同事是你共享生命的战友_第1张图片

Ray Dalio 在《Principle》里面谈自己的管理原则的时候讲到:

Don’t hire people just to fit the first job they will do at Bridgewater; hire people you want to share your life with.

很多企业其实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每年毕业季招聘都很草率,收几份简历筛选一下,面试一两轮,接触三四个小时,就决定是否接受一个新人。草率自然会导致不全面,新人入职以后也会带来很多问题。这对求职者是损失,其实对用人单位也是损失。

一方面是机会成本,编制总是有限的,接收了一个不一定合适的人,也就把可能更合适的人排除在外。同时还有会计成本,因为培养一个人是需要耗费大量资源的。草率地接收,然后费大力气去培养磨合,还不一定能成功,是一桩很得不偿失的生意。

解决问题最好的办法是避免问题的发生,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也就是像 Ray Dalio 说的,仔细地筛选每一个雇员,避免选入不合适的人。筛选雇员不应该只是为了满足一份工作。Ray Dalio 真是充满了智慧,用最简单的话语道出了最深刻的道理:在决定一个人的时候,其实在接下来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彼此之间是要共享生命的。

公司一高层有次在会上说过一段挺有意思的话,他说我们一天 24 小时,睡觉 8 小时,吃喝拉撒处理杂事 8 小时,剩下的 8

小时其实都是在单位度过的。如果不好好工作,每天工作闹心巴拉的,那自己的生活也一定好不到哪里去。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的话,想想每天有几个不合时宜的人

在这 8 小时里面反复地在面前晃来晃去制造各种麻烦,也真够糟糕的。

这句话除了从企业的角度解读,从个人角度也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比如我们的社交,其实也可以从这个角度理解。在与一个人交往的时候,其实我们也是在与 TA 共享彼此的生命。

就像李笑来先生说的,注意力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所以最好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真正值得与之共享生命的人上面。毕竟,时间花了就没有了,为无关紧要的人物花费了时间,从最本质的层面上解读,就等于谋杀了自己的那段生命。

但这样的选择有一个直接的后果,就是会让自己的社交圈变得狭窄,甚至狭隘。李笑来先生有一次在社群分享的时候坦言,像他这样的人变成宅属性简直是必然的结果。但先生已经强大到无需再顾忌这些层面的东西,凡人如你我所顾虑的自然会比先生多。

新生大学张利东:同事是你共享生命的战友_第2张图片

有段时间社会上甚至流行所谓“浅社交成就人生”的说法,即一个人深度社交范围太窄,想成功就需要拥有大量的浅社交的人,而这些人说不定会在什么时间什么情况下给你帮助。这个理论在一定层面有其合理性,要不然也不可能有生命力。而选择共享生命的做法,其实就等于放弃了这种浅社交的好处,将其所需要耗费的成本用在更宝贵的事情上面。

我一直很反感 “浅社交” 这种说法,太功利,太势利。人与人的交往应该是交心,应该是共享生命,而不应该是单纯地为了利益去维护一段关系。而且抛开这种情感层面的东西,单纯从利益交换方面考虑,浅社交也很得不偿失。人的精力都是有限的,把大量精力放在维系各种关系上,对于深度关系的投入自然就会少很多。

把所有人都当朋友,其实也就没有了朋友。一来大量的浅层关系大部分都发挥不了什么作用,很多人本身就不具备能发挥作用的能力;再者就算部分浅层关系具有发挥作用的能力,自己是否有能力与之交换也是问题。既然是利益的交换,自然讲究个等价,谁也不傻,在你为了利益与之交往的时候会为你付出太多。再进一步,即使对方真的肯帮忙,你维系那么多浅层关系的付出,是不是早已大于这些许微末的收益了?

▲▲  ▲

那什么样的人是我们值得为之付出与之共享生命的人呢?先生在七年社群内部分享时给出了这类人的三个特征:

一技之长

追求进步

真诚热情

如果一个人连一技之长都没有,遇到任何问题都只能给人添麻烦捅娄子,需要别人给擦屁股,长期以往必然是被抛弃。不追求进步的人、自甘堕落的人,满腹牢骚满腹怨言的人,能离多远就离多远。有些人就是有这种神奇的能力,和他们在一起呆十分钟,就足以让你对整个世界都失望。不真诚的人,不值得交往。

朋友对我的评价多是人比较简单,而我一向也认为,简单和善良的人运气一般都不会太差。对待不真诚的人,最好的办法是离他远一点,你没有办法知道他满脸的笑容后有着怎样的含义。

努力地寻找具备这三个特征的人,然后与之发生联系,是提高我们生命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但反过来的问题就是,如果真有这样的人,TA 为什么要与我们共享他的生命呢?牛人的身边,永远不乏想与之发生联系的人,TA 不可能把时间都放在一些无所谓的人身上。所以,真正的有效的方法,不应该是花费太多精力在维系与别人的交往上,而是努力做好自己,把自己变成值得交往的人,有战斗力的人,待人真诚的人,然后静待 Serendipity(机缘)的发生。

所以,七年社群里到处弥漫的求战友等信息,在我看来是件很好笑的事情。求战友的时候不妨问问以下几个问题:

1. 自己是不是战士,有没有战斗力?如果自己没有战斗力,凭什么拥有战友?

2. 战友是要共同战斗的,你们之间有没有共同的目标?甚至更深入一些问,你自己有没有明确的目标,让自己为之奋不顾身拼死相搏的目标?如果自己都没有目标,要战友又有什么用呢?

3. 你对战友是否足够坦诚?你是否真的愿意与之共享你的生命?这种共享不是每天的问候,而是在 TA 遇到困难的时候,是否愿意停下自己手头的事情,全力以赴地为之付出而不求回报?

如果以上问题都是否定的,那还是收回那份渴望罢。你期待的,根本不是战友,而是一个救世主,一个能把自己从平凡平庸琐碎乏味的生活里拯救出来的救世主。你希望的,是 TA 能给你指点,给你激励,给你向上的动力,甚至在你犯懒畏惧退缩的时候也不抛弃不放弃死命拖着你一起进步的救世主。

新生大学张利东:同事是你共享生命的战友_第3张图片

亲,醒醒吧。所有的成长,都注定是孤独的,没有人能叫醒一个不愿意醒来的人。如果自己对生活没有目标没有想法,没人能帮得了你。甚至即使愿意成长,也终究会遇到没有人能理解你的想法,没有人能支持你的决定的困境。所有努力的过程看起来都是那么笨拙好笑一点不酷,甚至需要一些玩世不恭的伪装来减轻周遭的压力。

就算终于出现了真正能理解你的人,TA 也很可能因为自己时间的宝贵精力有限而无暇顾及你。就算 TA 真的毫无保留地愿意支持你 —— 生活中终有这样的人,而遇到这种人就是真的遇到了生命中的贵人 —— 却也很有可能发现 TA 的步伐难以和你一致。所有的决定终须自己做,所有的思考终须自己想,所有的进化终须自己去完成。就像笑来先生说的:

默认没人支持你,把别人的鼓励都当作额外的赠送。

所以,对于个人成长来说,选择与一个人交往,本质上就等于与之共享了彼此的生命,务必慎之又慎。而且真正有质量的交往,应该是寻找那些有一技之长、追求进步、真诚热情的人,他们会提高我们生命的质量。浅社交有其价值,但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相比社交,我们应该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的成长上,把自己变成一个有战斗力的人,善于学习成长的人,真诚热情的人 ——这样的人运气终不会太差

但与此同时应该做好的心理准备是,追求成长就等于踏上了一条少有人走的路,这条路注定孤独。每天孤独地醒来,孤独地战斗,孤独地面对这个世界的困惑却难以得到解答,最后终于孤独地睡去。

但同时,心怀希望,永远不放弃对这个世界的爱与对这个世界的好奇。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永远执着执拗地冲着这个世界,发出自己发自内心的笑。

我们说七年就是一辈子,自我加入新生大学以来,已经过去小半年了,我还在微笑着孤独前行。让我们六年半后,再去遇见一个不一样的自己!

你可能感兴趣的:(新生大学张利东:同事是你共享生命的战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