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人二十年来的精气神

前不久有新闻媒体报道全国GDP过千亿的县市,我的家乡湖南省浏阳市榜上有名,位列全国第八位,2016年的GDP总额是1218亿元。作为一个中部内部地区的山区县(市),这个成绩颇为难得。浏阳能取得如此经济成就,和浏阳人近二十年来昂扬向上的精气神有关。

浏阳地处湘东地区,是典型的山区县,革命老区县。浏阳过去交通很不方便,去省会长沙要经过蕉溪岭的盘山公路,非常曲折。这种状况极大地制约了浏阳的发展。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浏阳仍属全国贫困县。1993年,浏阳撤县建市。以此为契机,浏阳人开始痛定思痛,不断革新,终于走出了一条新路。

所谓“要想富,先修路”。要改变浏阳贫困落后的状况,必须在“路”字上做文章。1993年3月,也就是国务院刚刚同意浏阳撤县建市之后的一个月,浏阳在财政极为困难的情况下,以区区5万元的启动资金,开始修建国道319线。那一段时间真可谓是浏阳人战天斗地的时期,浏阳人举全市之力,勒紧裤腰带过活,终于打通了当时全国第二、湖南第一的长达3940米的蕉溪岭隧道群。从此以后,浏阳去长沙可以不再翻越蕉溪岭。从县城到长沙的路程,缩短至一个小时。

319国道的修建,给浏阳人带来了极大的变化。这个大工程的成功完成,使得浏阳人开始具有一种大无畏的气质。长期以来戴在浏阳人头上的贫困县帽子现在是时候摘掉了。不过浏阳人的志气远不止摘掉贫困县的帽子,浏阳人直接喊出了“进百强,冠三湘”的口号(成为全国百强县,并且要在湖南做到第一)。这是一种绝大的魄力,这是一种绝大的勇气。可是浏阳人真的只用了短短几年时间就做到了。如今,进百强的目标早已实现,冠三湘的目标则因为长沙县的异军突起,浏阳只能暂居湖南第二(但是世纪初浏阳曾经短暂实现冠三湘的目标)。

浏阳人穷则思变,并且在变革中尝到了甜头。从此就一发不可收拾。就在最近一两年,浏阳就不断推出各种改革举措。作为老百姓感触深刻的,至少有这么两项。

第一项,浏阳在湖南第一个喊出了“全域旅游”的口号。浏阳要把全市都建成风景优美的景区。为了这个目标,浏阳可是花了大力气。从此以后,每个村子里面,垃圾不许乱扔,必须仍垃圾桶,并且定期有人检查,各家各户实行庭院卫生三包制。每一条小河小溪,都有专人负责整治,即所谓“河长制”。山上的树木不许随意采伐,采伐必须经过许可。诸如此类。作为一个工作在外的人,这些年我每次回家,都由衷感叹家乡变美变干净了。我见过北京最美的乡村,但是现在我可以自豪地说,我的家乡比北京最美乡村还美。

第二项,浏阳人向最具改革精神的浙江人学习,在湖南省第一个实行了“最多跑一次”改革。人民群众到政府办事,跑一次是原则,跑多次是例外。这项改革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办事,是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强烈信号。浏阳人做事都是非常认真的,行政体制改革也是认真的。

作为一个浏阳人,我深刻地感觉到,二十多年以来,浏阳人具有非常昂扬向上的精气神。这种精气神目前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这里不是沿海,但胜似沿海。沿海各地的那种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这里找到了深深的共鸣。愿我的家乡会越来越好!我的家乡一定会越来越好!浏阳,加油!

你可能感兴趣的:(浏阳人二十年来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