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圈坠落。

前段时间支付宝出了一个“到位”功能,刚好和麦圈是同一条赛道,蚂蚁金服的产品经理P君聊起了这个话题,就一起扯蛋去了。

撕逼后发现,我当初焦头烂额的一些问题,放在支付宝上根本就不是什么大问题。

用户基数大,没有征信体系的烦恼,交易系统是阿里的强项... ...

自带的资源光环完全碾压普通玩家,简直就是人民币玩家对萌新玩家的屠杀。

真的好气哦但是又打不过。

乔布斯05年在斯坦福演讲时有句话非常深刻:

你不能预先把点点滴滴串在一起,唯有未来回顾时,你才会明白那些点点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这是一篇麦圈的复盘。


几年前,共享经济这个词还挺新鲜。到了2015年初,在滴滴和Uber,airbnb的刺激下,这个词被火爆炒作成了一个新的时代趋势,一夜之间,从共享车到共享房子再到共享人,一大堆产品像雨后春笋一样冒出来,市场再次迎来快速增长。麦圈就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立项的。

麦圈APP的理念定义为“共享用户闲置的知识和技能,让资源更好的对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擅长的技能,把这些技能转化成服务,去有偿对接有需求的用户,让资源更加的扁平化。

然而在一个看似理想的商业模式里,却没有一个成功跑出来的产品。


商业模式

在这样的背景下,很难有一个成熟稳定的商业模式可以参考,只能自己慢慢的去摸索。单靠着用户购买卖家服务收取佣金,收入有限也不稳定。卖家和买家对平台的依赖性不强,当量级上去了,一个有稳定客源的卖家基本上可以带着自己的用户私人跑路了。

知识变现目前都没有太好的方案,往着垂直方向去做会有更多成熟的商业模式参考,比如在线教育方向,签约合作建立自己的卖家库出教学课程,或者后期往着电商方向发展,除了技能服务,还可以衍生实体的商品售卖,类似于下厨房,主打厨房教程,做起了食物材料的电商买卖去了。

通过细化定位做一个垂直电商,拓展产品边界才有更成熟的商业模式可寻。


市场情况

目前市面上的竞品,主要分三条赛道:

1,侧重买方,用户有偿发出自己的需求,让其他用户接单解决问题,偏社交属性,代表产品:同学我来了,eva等。

2,侧重卖方,用户上架自己的服务,让有需求的人去购买服务,偏电商属性。代表产品:在行,空格等。

3,买卖方结合,既可以发布需求,又可以在里面上架自己的服务,代表产品:友赏,支付宝等。

不同的方向,做法完全不一样。其中侧重买方的社交属性可以更好的在启动过程中拉取用户,频次也会相对更高;侧重卖方的电商属性对运营团队的要求非常高,频次低但拓展性强,启动虽然不利但离钱近。第三种会比较综合了两者的好坏,社交属性作为冷启动,后续加入电商属性,平衡买卖双方的市场。

就目前市场环境而言,第一赛道的选手全军覆没。第二和第三赛道的选手苟延残喘,活的不怎么好,均没有一个跑出来。


我选的是第三条赛道,意味着前面两条赛道都要跑。

明知前方有雷,非要跑一趟。

如果这都不叫萌。


麦圈1.X,买方市场作为切入点。

妈个鸡我真的踩了个雷。

产品架构

用户遇到问题,发起有偿悬赏,由其他用户接单解决问题为核心需求。

1,种子用户为在校大学生,所有的功能都围绕着非问答的形式来设计,鼓励用户做线下或者做持续性的交易行为,并且把评价功能放在了交易结算里去了。

2,前期把社交功能做到尽可能隐秘,设计了一套防骚扰机制,用户只有建立了交易关系,才开放聊天功能,先把用户的重心放在了核心功能上,等日后社区氛围起来了,逐步开放社交功能。


运营体系

同一个学校里面的大学生做种子内测,用户群体属性相似,产生问题和解答方案都会更加符合用户的实际场景;地理位置相近,可以更好的去驱动线下交易的产生,为后续加入的地理位置解决需求和线下接入商家功能做铺垫。

无论从社交属性和使用频次来说,大学生社会阅历少,生活问题多,帮忙延伸社交,一切看上去都挺美好。

我这枪打空了。

出来的效果和理论上的相差甚远。新用户的参与度还能看,社区氛围还不错,用户发帖质量和回答质量挺高。

防不胜防的是,留存简直低得感人,用户发帖数低得惊人。

中途做了几次推广和活动,数据涨上去了又很快又下来了。

就像心电图那样,半死不活的不停上下抖抖抖.... ...

当把用户从校园延伸到社会,心电图的情况更为显著。


产品核心理念是通过发布需求,把闲置的资源通过产品进行对接,解决问题。

首先,一个产品的存在必定是更好的解决了用户某一个需求,很明显,发出悬赏等待别人接单解决的效率并不高,要么提高接单的时效性,要么提高接单的专业性。前者需要用户量大并且大数据分析来保证,后者有垂直领域的产品解决。

其次,一个正常的商业链需要双方获利的情况下才能正常循环,买方市场的主导直接破坏了价值链和供需链,乱开的需求和价格,直接让整个接单系统价值紊乱。

再次,为了避免过多社交元素让社区变味,影响后续的卖方市场的交易功能。我做了一个蠢萌的决定,弱化社交功能。谁不知在产品里,通过接单邂逅美女的价值远远高于单子的价值。

然而我无法做出取舍的是,一旦整个社区变成了纯社交产品后,只能变相等死。但弱化了社交功能,频次降低,商业链失衡,用户在毫无获利感的情况下自然会流失。

最后,让用户主动发出有价值的问题,这是一个弱需求。


蓝瘦,香菇,直接蠢到地心里了。

昂贵的用户获取,征信体系,弱需求,难以平衡的商业链,无论如何都找不到打平ARPU值的方法。

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当我发现产品模型出现问题,无论怎么迭代,怎么更新,优化体验,都解决不了这些问题的时候,产品只有早死和迟死的区别,产品狗的内心,碎成爆米花。


麻痹的怎么我写着写着就这么想哭呢。


麦圈2.X,卖方市场的时代。

接下来讲讲麦圈2.X,拿着卖方市场的门票入场。

在麦圈1.X的时候,冷启动隐去了一个很重要的条件:产品定位的界限。

一般一个产品只能解决一个核心需求,附带一些非核心需求。

作为名词定义,“闲置资源共享”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大到设计程序外包,小到跑腿陪玩,囊括了生活上所有的事情了。全包含稳死,解决方案要么用户属性区分,比如学生,白领。要么选择把需求范围缩窄,比如做只做线上设计培训,只做出行。


卖方市场的苟存,实际上是有一定存在的道理。

卖方市场的主导,相当于把主动权交给了官方,服务本身是一种可相对量化的商品,产品根据产品定位给所有上架的服务分类,把需求范围用官方的手段缩窄,再把价格控制在市场允许的区间里,相对平衡了价值标准,维持整个商业链的循环。

买方市场的几个核心问题都得到了相应的缓和,但还是无法解决最重要的问题:这是一个低频的需求。


这个问题纠结了很久,我想到了淘宝。

在淘宝,买是显性需求,逛是隐性需求。当用户没有购买的需求,随便逛逛淘宝时,打开淘宝那一刻就像鬼迷心窍一样,失去了理性,等回过神来购物车已满。

用户大数据分析精准推送,好物推荐,各种促销活动等,拉长用户“逛”的时长,提高购买率。

回到麦圈。

购买服务,本质上是一个低频的需求。加入内容功能,运营的同学通过筛选卖家发布的内容,拉长产品的使用时长。买家对内容的认可减少信任成本,提高购买率。优质的电商公众号、电商店主、有个人公众号的卖家,均可提供优质的内容、服务和电商,与之合作减少内容成本。

通过提供有趣实用的内容给用户逛,提高黏性;卖方的服务可以通过自身的内容得以突出,减少用户信任成本,满足免费用户看内容和付费用户买服务的需求。


产品架构

产品定位为“品质生活共享社区”,以出售用户生活相关技能服务为核心需求。

延伸出用户可发布有偿悬赏,主页每天提取优质内容、组织互动和话题做成日报为二级需求。

拓展边界可以与生活相关电商形成合作,做好物推荐,根据官方标签做垂直内容的分类为三级需求。

细化产品架构下来,三个点:卖为核心,通过逛,提高买的频次。


运营体系

麦圈2.0是一个重运营的产品。

这是个内容过剩的年代,很多公众号都试图推出优质的内容去吸引流量,找准这些优质内容又没多少流量的用户去做优质的种子用户,他们内容和垂直的服务成为了一群优质卖家用户。

产品首页的日报功能成为了吸引前期买家用户的重点功能,通过话题与用户互动,内容增加黏性,对运营的要求非常高。

把服务范围缩窄到『品质生活』,这个词很新鲜,实际上文艺小清新风格的流行就是人群对『品质生活』的一种爆发,直接影响的是旅游,装饰,烘焙,宠物,穿搭等等方面,用户的购买力和参与度都是杠杠的。

在卖方市场的主导下,官方运营的干预力度比较高,每一个服务提交都需要经过官方审核才能通过,无论是价格,还是服务的质量都可以相对的平衡下来,大大减少了劣币驱逐良币的伤害,也减少了征信系统不足带来的压力。


接下来开始跑了。

跑了几步,还没把内容模块加完就扑街了,心电图不抖了。

麦圈最后因为内部原因以一个残缺的姿态结束了。

子弹打完了,方案封尘。拖着瘦了十多斤的身体,黑成熊猫的双眼,退出了战场。

不是死在产品层面上,挺遗憾的。


后话

麦圈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了,实际上,因为身处大环境的原因,有各种各样的坑,略了。

说几个自己踩得最深的坑吧。

1,用户的获利感是产品获得正循环发展的有效方法。

2,有些需求,知道和做不做得到是两回事,具体体现在资源上。

3,所有的产品经理都有一颗愚蠢的社交梦,一旦触碰了社交产品很容易失控。

4,重运营的产品一定要产品和运营一起去做找感觉,否则不知不觉就跑歪了。


原本在2016年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在年内找到一个可行的产品模型,带着团队在共享经济里面杀出一条出路。结果没机会发朋友圈嘚瑟了,擦。

一直犹豫要不要把麦圈的复盘公开发出来,毕竟理性看待复盘的人少,吃瓜群众居多。麻痹的产品失败了原本就够惨了,还要被一群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无脑黑。

这就是我没有开通评论功能的原因,哼。

随着麦圈的结束,也没兴趣带新项目,索性离开了公司,开始寻找新的冒险去了。

前四周不打算找工作,未来的几周看心情。

这个世界身不由己的事情太多了,希望生活可以多些自由选择的余地。

路很长,经验沉淀需要点时间,抽些时间做点感兴趣的东西,收拾一下行李,继续上路。

期待着下一场冒险的到来。


回想起做麦圈的这一年多里。

站在船头,紧握船舵。双眼凝视远方。前方一片漆黑,久久见不到岸。

船员们有序的抛锚,捕捞,扬帆,各尽其职。

对着船员们的微笑,鼓励,眉宇间不经意露出一丝皱痕。


不知道自己是对是错,走在一条没人走过的航道上,风平浪静,暗流涌动。

夜空中点缀着闪烁的星星。

前方是一望无垠的大海。

后面是团队的疑惑和迷茫。

只能喘着大气,谨小慎微地走啊走,错了就爬起来,对了却要质疑结果。

彼岸感觉就在前方,越往前走却越觉得遥远。


最终麦圈号还是触礁沉没了。

出航到沉没,历时1年零1个月。

纪念麦圈菌。


对了,评论功能怎么开?

公众号:猫咪寄养处。一个与猫咪和寄养没有半毛钱关系的公众号。

你可能感兴趣的:(麦圈坠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