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瑶明天就暑假了,我觉得我的世界末日来了!
我为瑶瑶感到忧伤了……这样的焦虑,孩子一定感受得到哦。如果自己太累,一定要让其他家人分担一些。二胎后,老大是最容易受伤哒。如果精力有限,我可能会选择多给老大一些,毕竟暑假也只有这么久,而很快,她就会离我们越来越远了……
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想,回应他的感受。如果实在顾不过来,可以坦诚交流,让老大确认妈妈的爱。一般来说,如果老大变得很难缠的时候,是他在索爱,尽量及时满足他。当老大有满满的爱时,可以请他帮忙照顾小的。直接说:妈妈很累,想休息一下,能不能带妹妹玩呢……孩子会非常乐意的。
但是实际操作上 妈妈应该自顾不暇 尤其身体还没恢复还要熬夜的时候,所以我还是很能理解二胎妈妈 两边很难维持的,所以一直拒绝,虽然也很想二胎。
二胎需要的是家人的足够支持 精力 经济。
今天还想请教家里有二胎的,让两个宝宝和谐相处呢,今天群里可在讨论二胎的问题了,看来两个孩子确实不好平衡啊。我们是好的时候特别好,两个人相亲相爱的,打起来的时候绝不手软,现在每天上演的戏码就是抢妈妈,姐姐抱着我的腿,说,妈妈是我的,然后妹妹就开始大哭,哎,说多了都是泪啊~前段时间没人带孩子,二宝送回老家了一段时间,大概半年吧,我觉得现在严重缺乏安全感,每天都说,妈妈,你不走,你不走,妈妈~一会儿看不到我就开始念叨。弄得我好心酸啊,计划是9月1号送老二入园,现在不得不提前了,今天去幼儿园的第5天了,希望她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然后一家人再也不分开了
我是姐姐,我弟弟小我一岁两个月。我有太惨痛的记忆。我就觉得我们这样基本就是差不多大,但我觉得我一直背负很多很多。在情感上没有得到认可和支持过,安全感很差。虽然理论上我觉得我可以头头是道,但是真正处理起来我也觉得做不到那么好。我和我弟弟两个人截然不同的人生,截然不同的认知,完全无法沟通。我有多么积极,我弟弟就有多么消极。我觉得何止帮衬,我父母、弟弟一家任何事,都会找到我。
所以我也挺怕二胎的,担心我要照顾孩子没有办法工作,就没有自己的经济来源。以后父母或者弟弟家有问题,需要支持的时候我一分钱拿不出来。
哈哈 我弟弟比我小六岁 照样有矛盾
我家哥哥六岁,也会时常觉得委屈
我对小时候的记忆就是听大家聊天,自己很少说,十句有九句会被骂。吃饭也不敢夹比胳膊远的菜。所以我觉得我能健康的到现在,三观也还好,真的不容易
中国的这种血缘关系不可能让你坐视不管
我觉得认识到原生家庭带来的问题是救赎自己的第一步
必须是要经济、生理、心理和家庭关系、人力都到位,才能更好二胎,否则孩子出来,累妈妈的时候多就容易压抑
要往好的方面想,世界上多一个人爱你的孩子,在你离开这个世界后,你的孩子还有一个家人。关键在于怎么引导吧
我家的现在弟弟总欺负哥哥,因为还不懂规则,总是挑衅哥哥,哥哥知道让弟弟,有时候很无奈,会委屈红眼睛
该制止的还是要制止啊。
同一规则,对事不对人。公开透明,赏罚分明。老二弱小,有天然的保护欲,所以要刻意提醒自己,多偏向老大一些。
虽然孩子之间存在年龄差,但是很多做人的规则是不变的啊
但是 实际操作中很难理想化 我觉得事后解决问题的机会会更多
本质上来说,二胎本来就存着竞争者的关系。
我们在家庭的出生秩序对我们的人生影响不可避免,这是成长环境决定的。作为父母,我们应尽力缩小这种影响。对所有的孩子都需要用心的平等对待,尽量少的让孩子感觉到差异性。上周末在亲子活动营义务付出,遇一个带了三个孩子的母亲,三个孩子的特质与岀生顺序有明显的对应关系。当最小的那个在吃零食时,老二在旁要,小的不肯,妈妈也不吱声。我强烈要求要妈妈分一点给老二,最后妈妈只好给钱给老二自己去买。明显感觉到老二的情绪变化。
我之前上过一个课程,关于养育二孩的。其中有一句话,我特别喜欢,一直记忆深刻。大概意思是爱就像罗马喷泉,自上而下的流动,爱满则溢。父母是泉眼,将爱流向最上面的喷泉,即涌向最大的孩子,最大的孩子感受到了满满的爱意,充满了安全感,那么他的“泉水”会继续流向小的孩子,之后彼此都会拥有满满的爱和幸福感。
另外要尊重老大的地位,还要尊重彼此的物权和界限。
在四个人的小家庭中,让爱流动起来的方法,是一定要让大的那个感受到足够的爱和尊重。当然,照顾小的需要更多的时间,但表达爱的方式除了占有时间外还有很多方式,老大有了足够的安全感,她会理解和懂得小婴儿更需要照顾的道理,也能跟着一起去帮忙的
所以爱是相互的。好多事情对兄弟姐妹是考验,或好或坏,需要某一次特别的“契机”,更重要的是父母在养育过程中引导他们相亲相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我之前在二孩课中学到的是,妈妈的爱永远不会被分走。“妈妈的爱就像天空一样那么大,不管是姐姐,还是妹妹,都可以在妈妈的天空下,都会享受到妈妈一样的爱,都会得到妈妈很好的照顾。”二孩的出生,对妈妈来说绝对是考验,这需要妈妈努力增加自己内心的力量。爱不是老二被瓜分走了,爱是可以变得更多的。
在家庭关系处理中,"应该"两个字伤害了无数人。没有"应该",只有"乐意"。孩子的教育不在教室,不在书本,而在生活的点滴当中。
来自幼小衔接微信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