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我们的“正常心”-读《华人育儿百科》有感

文 / 静待花开

孩子需要我们的“正常心”-读《华人育儿百科》有感_第1张图片

阅读这本《华人育儿百科》的过程,让我不禁想起自己当初怀大宝的一些事情。当得知肚肚里有了小宝宝以后,“初为人母”的感觉还是挺特别的。第一时间把防辐射服穿在了身上,就相当于宣布了:我是孕妇!而自己却还时不时地不能进入状态,比如说看到公交车从身旁呼啸而过,还会撒丫子追过去。当上了车,呼哧呼哧喘大气的时候,才想起来肚里的宝宝:“但愿没事吧。”虽然忐忑,但无处查证的担忧仍然盘踞心头。

第一次B超检查,一个戴着瓶底厚眼镜的奶奶仔仔细细地给看了半个小时,而拿到手上的结果上赫然写着:胎芽(+),胎心(-)。找大夫开证明,问道:“是没有胎心吗?”“是。你买我们这的维生素吧,对孕妇特别好。”“家里已经买完了,先不用了。大夫,没有胎心怎么办呢?”“……”就此,不理我了。朋友们都劝我再去医院检查下,当时特别流行抽血验孕酮,每天看指标,而我从心底就极其抵触这种“非必须”的检查,感觉怀宝宝是千百年来最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有必要人为弄得那么刻意与紧张。于是就默默地跟自己和宝宝说,咱们是健康的,肯定不会出现问题!就这样,我带着“胎心(-)”的结果熬到了14周立本,才终于听到了“小火车”那坚实有力的“咚咚咚咚……”。

如果当初我能看到这本《华人育儿百科》的话,多少孕期的纠结和担忧就都能消灭在萌芽中了。随着年纪一年年的增大,身边当妈妈的同学朋友越来越多,而在与她们交流沟通的过程中,我发现基本上只有两种妈妈:易碎的“玻璃心”和大咧的“钻石心”。要不就是一点点风吹草动都要把全家召集起来开会讨论,要不就是“过去的孩子没有那么麻烦”,一切顺其自然的“散养”。其实,如果你身边有了这本由“百位儿科医学专家与一线医护人员合力撰写的”育儿百科的话,相信肯定会回归到一颗“正常心”,来面对孩子们的一天天长大。

孩子需要我们的“正常心”-读《华人育儿百科》有感_第2张图片

为什么是“华人”育儿?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当初给孩子准备用品和口粮的时候,身边大部分人都会选择进口的,海淘的,国外直邮的,觉得“外国的月亮更圆更亮”。而事实上呢?除非你能从一而终地保证他/她能处于外国产品的包围中,否则,早晚有一天他/她要熟悉“中国的月亮”,接触到国内的产品。而到了那个时候,恐怕在适应能力上,与从出生就“本土化”的宝宝相比,还会略逊一筹。

同样的,在父母选择喂养方式,照顾宝宝成长方面,“西化”的方式不是不好,只是不适合。《华人育儿百科》在收录西方先进医学研究成果的同时,从中华传统文化中汲取丰富的养分,成为一本从华人视角出发,贴近华人育儿习惯的接地气的实用育儿图书。它为我们的新手父母提供了科学、实用、符合华人具体情况的养育方法,同时对欧美及日本的相关经验与成果进行了充分的本土化处理。使我们读来毫无违和感,书中的情景和处理方式都是身边的人和事,从理解和实操难度上,是目前我接触到的育儿书中最小的一本指导手册。

为什么是“百科”?

如果你还没有宝宝,那么请相信下面我的列举绝对不是“耸人听闻”。而如果你已为人父母,那么咱们一起来回想下,从“二道杠”以来,我们都经历了哪些困惑、担忧和一拍脑门的抉择。

这么一直“吐吐吐”,什么时候是个头?而且这样下去,孩子能吸收到应有的营养吗?

产检应该怎样准备?检查结果是不是正常?(也许社区医院的大夫们已经见多不多了,很少会有人耐心给你解释结果指标的问题。)

唐筛、糖筛傻傻分不清楚。“NT”、“四维”到底应不应该去做?

生产医院如何选择?剖腹还是顺产?

新生儿护理……我的天哪,还不如装在肚子里的日子省心………………

印象比较深刻应该是大宝2-3个月的时候出现的所谓“腹绞痛”。真心怀疑,那么小的身体里竟然能有如此的爆发力,能坚持如此长的时间一直痛哭不止。妈妈心里着急,爸爸、长辈同样跟着慌乱。上网查怎么办?都是垃圾信息。换人抱,换奶瓶,尿布换尿裤,尿裤换尿布……能折腾的都折腾了,但“哭声依旧”。我记得初为人父的“罗胖”罗振宇产假回来,也说到了这个事情,说当时他拿着医生朋友推荐的据说会缓解症状的中药和西药,恨不得都给孩子喝下去,但又怕毕竟是药品,会有副作用,其纠结心里可见一斑。原来,天下父母是一样一样的呀!

造成腹绞痛的原因不明,但只有5%的婴儿与乳糖不耐受、便秘、肠套叠或食物过敏有关。腹绞痛的护理只需要观察即可,药物治疗效果有限。家长可以通过袋鼠式环抱让宝宝有安全感,或以温水拭浴、按摩腹部等方式来安抚宝宝情绪。通常会在4-5个月之内自行消失,不会有任何后遗症。

怎么样,看完这段书中的描述,起码家长们的情绪平复了不少了吧?请相信,面对孩子们出现的状况,一旦我们心里有了谱,结果就一定不会太糟糕。

孩子需要我们的“正常心”-读《华人育儿百科》有感_第3张图片

《华人育儿百科》不仅囊括了新生儿日常照顾方面的百科知识,更是把对象幼儿的年龄段延伸到了6岁,针对各阶段孩子的身体、心理、认知发育即社会情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集合了各大专家,儿科医生多年的临床经验及专业知识,对家长们的疑问给予了完善的解答。

拿到这本书已经有两周的时间了,随着查阅的深入,我越发感觉到作为新时代的父母,或工作家庭两不误,或全职在家照顾小朋友,如果能拥有这样一本指南手册是多么的必要和重要!它既是专门写给中华民族养育下一代的本土指南,又包含了孩子入学之前的方方面面。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拥有了一颗“平常之心”,从而能够及时准确理性地面对“成长的烦恼”,也就避免了日后为自己的冲动而后悔懊恼。请相信,拥有了“正常心”的我们,就已经变成了小朋友眼中的“神奇父母”了。

孩子需要我们的“正常心”-读《华人育儿百科》有感_第4张图片

-END-

静待花开

愉悦自己地阅读,愉悦他人地分享。

80后宝妈给你带来不一样的阅读体验。

如需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下方红心,您的鼓励是我最大的动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孩子需要我们的“正常心”-读《华人育儿百科》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