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天裂》——一个书生的奔走呼号

《补天裂》——一个书生的奔走呼号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女娲炼石补天裂,石破天惊逗秋雨。

有人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书生手不能提,肩不能扛,张口闭口子曰诗云,满脑子的陈规旧俗,迂腐不堪。

 但是谁也无法否定书生对这个历史所起的作用。纵横捭阖的是他们,挥斥方遒的是他们,在多少个千钧一发之际,扭转乾坤的也是他们。

 补天裂这本书里说的也是一个书生,但这个书生既不能力挽狂澜于既倒之势,又不能挥斥方遒于朝堂之上,甚至历史上也只有极少人知道他的名字。但这本书让人记住他名字的原因并非他的功绩,而是他的骨气。

 “女娲炼石补天裂,石破天惊逗秋雨。”易君恕虽是一个无用的书生,大概也是抱着女娲炼石的决心,来做这一番奔走挣扎的。这是自古以来读书人最可贵的东西——气节。他只是一个清末住在老北京胡同里的文弱书生。他的命运却因为加入康有为的强学会,结识谭嗣同和传教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痛感于清朝现在的积弱多病,仇恨于卖国派的卖国求荣,面对清廷内部的情况流着泪苦笑。胆小如鼠的为官者,因各国剥削压迫每况日下的社会环境,腐朽破败的官僚体制,部分官员目空一切的狂妄无知,一个只知享乐一味退后的太后。中国之于外国列强,就像一个步履蹒跚病入膏肓的耄耋老人之于一个身强体壮的年轻人。想要双方敌对取得胜利,需得易筋洗髓,才能焕发活力生机。但是这又谈何容易。

 李鸿章主持洋务运动,荣禄自比诸葛亮号称一日不敢忘记“灭吴”,谭咏麟也是三朝元老,一辈子为了国家奔波劳碌。他们应该也都有过富国强兵的理想吧,他们都想过改变这个积贫积弱的状况。可是这个国家中毒已深。他们没有改变这样的状况,反而让这个大染缸洗没了他们的赤子之心,他们最终只敢发出和其他官员一样的声音,循规蹈矩的走过前人的路。他们心里不再以国家利益为先,满满的小算盘都是自己的荣华富贵和功名利禄。

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南天裂。

 易君恕的可贵并不在于他有一个爱国图强的精神。一个熟读诗书,一心爱国的书生,困于祖国的艰难立志求变图强,这并不奇怪。初出茅庐的书生自有意气风发的浩然正气。可贵的是,在经历了一系列事后他依旧不改初衷。求见李鸿章不得志,维新派被连锅端了,皇帝怯弱无能,自己成了通缉犯背井离乡逃亡,在香港受到不平等待遇,两国交涉香港拓界已经成为板上钉钉的事,因帮助新安县人民反抗割地而使流亡生活再次险象环生,被奸细背叛,反对拓界战争失败锒铛入狱,狱中受尽折磨半年之久,他仍旧坚持死前面北而跪,不后悔所做的一切。

 多么可爱的人啊,一生只为一件事。当所有官员困于自己的大好前途和锦衣玉食畏首畏尾,委曲求全时,只有他挣脱林牧师安乐窝,带领新安县人民开展反抗活动。

 一群土生土长农民,还有一些书生。他们号称是宋代皇姑的后人,文天祥的后人。他们不愿意接受被洋鬼子骑在头上的日子,所以他们反抗了。土枪土炮长矛短刀对洋枪洋炮,农民对军人。他们打的激烈也输的悲壮,没有人知道到底死了多少人。他们最后依旧难逃被欺占的命运,大清也不会管他们,他们是政治的牺牲品,是大清的弃儿。但是他们不甘于这样的命运,所以流血牺牲成了必然的结果。他们让那些冠冕堂皇的政客面红耳赤。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辛弃疾


http://i.y.qq.com/v8/playsong.html?hostuin=1370575220&songmid=002WDzh20GpMWQ&appshare=android_qq&type=0&platform=11&appsongtype=1&_wv=1&source=qq

你可能感兴趣的:(《补天裂》——一个书生的奔走呼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