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得到】
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运气,而且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
运气放大学,在人生的早期,关键节点上,好运气就有这么大的放大效应。运气可以累加,竞争越激烈,运气越重要。
以上得到自《成功与运气》,建议你有空读原著。
喜爱阅读成功学和励志类著作的人肯定听说过查理·芒格这个人。他是巴菲特的左右手,是泰山北斗级别的投资家,同时还是个作风低调的、酷爱读书的智者。芒格的很多话都值得作为名人名言在一本书或者一篇文章的开篇引用,咱们也来引用一段:
得到你想要的东西,最保险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配得上你想要的那个东西。
这句话……当然是前辈高人说给“好学上进的青年”的。但你仔细想想,他其实说的是无数成功人士的心声 —— “我配得上!”
所以这句话最适合出现的场合就是记者采访你的时候。记者问你,你的成功秘诀是什么?你就可以把芒格这句名言抖出来。……可是以我之见,如果你的成功是特别大的成功,而你又想让采访更精彩一点,你还可以尝试另一种风格的话 ——
实话。
美剧爱好者都知道有一个片叫《绝命毒师》(Breaking Bad),《绝命毒师》有个导演叫文斯·吉里根(Vince Gilligan),吉里根有一次接受GQ杂志的采访,记者问他你们的成功秘诀是什么?他就说了一段比芒格说的更有意思的话: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 —— 把一张纸团成一团,根本不瞄准,随随便便往远处的垃圾桶一扔,就扔进去了?下次你想再这么扔一次,精确瞄准,百般努力,可是怎么都进不了。……我们为了拍这个剧,每个人都付出了全部的努力,我们想让它是人类所能做到的最好的电视剧……但是你知道吗?隔壁《老爸说了算》(According to Jim)剧组也是这么投入的……那为什么非得是我们这个剧大获成功了呢?我真想知道为什么,这样下次我还有机会在电视业再拼一把。可是说实话,现在这个片能成我已经是偷着乐了。
他说的成功经验,叫运气。
从今天开始,我们专栏要连载解读一本新书,Success and Luck: Good Fortune and the Myth of Meritocracy(成功与运气:好运和精英社会的神话)。此书作者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H. Frank)是康奈尔大学经济学教授,他在纽约时报写一个经济学专栏,而且之前我们的读者可能还读过他的另一本书,有中文版,叫《牛奶可乐经济学》。
我们现在所处的这个社会,不管是美国还是中国,大体上都是一个精英社会 —— 也就是说人们可以靠天赋和努力去争取财富和地位,而不像历史上那样家庭出身决定一切。
“精英”,是个比“贵族”好得多的词。这是一个“选贤与能”的好时代。
不过弗兰克说,如果你认为精英们之所以成功,就全是因为他们的天赋和努力,外加在人生重大关头做出了理性的正确选择,那也不对。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运气,而且在现代社会更是如此。
弗兰克列举了很多例子,包括他自己的生活经历,还有一些系统研究的结果,来说明运气在成功中的重要性。我帮他总结一下,个人运气的规律大约有三条,咱们姑且称之为“运气动力学”。
1.运气可以放大
假设现在有两个人,A和B的天赋、努力程度和见识水平完全一样,但是A的运气比B好一点点,大约好5%吧。那么请问,假以时日,A的个人收入会比B高多少呢?也是5%吗?
那就大错特错了。我看更合理的答案是 500%,甚至更高。人类社会是个非线性的复杂系统,这意味着初始条件好一点点,最终结果不是按比例也好一点点,而是很有可能不成比例地把初始优势放大很多很多。
比如说有一对非常优秀的双胞胎姐妹,高考那天妹妹正常发挥,姐姐不幸因为感冒而发挥失常 —— 那么二十年后,也许妹妹能得一个诺贝尔化学奖,而姐姐则是某个化工厂的工人。
你可能会问难道姐姐就不能来年再考?没错,高考还有第二次甚至更多次机会,可是某些事情,是连一次机会都非常稀少的。比如说演员。
弗兰克举的例子是《教父》的主演阿尔·帕西诺。
帕西诺主演了无数好片,我们今天的人可能认为他是个天生的最佳男主角,简直无法想象一个没有帕西诺的平行宇宙。可是帕西诺能拿到《教父》角色,恰恰是运气的力量。
当时帕西诺只是个无名的三线演员
制片方本想选个名角来演麦克,可是导演科波拉非得用新人
其实科波拉自己就是个新人,一个三十多岁的年轻导演,敢跟制片方这么叫板,还成功了的,太少了
制片方选的几个名角都不在档期,只好妥协
导演想要一个长得就像西西里人的新人,帕西诺正好合适
原著中麦克戏份并没有这么重要,是导演改了剧本,让帕西诺几乎成了全片的主演
这样的机会,有几个新人敢指望?如果没有《教父》,帕西诺还会是今天的帕西诺吗?我想起一个不知在哪看到的典故:人说布拉德·皮特长得帅演技好,可是一个电影大佬说,像皮特这么帅的人,我出门到洛杉矶街头随便就能找到二十个 —— 他们只不过运气没那么好而已。
在人生的早期,关键节点上,好运气就有这么大的放大效应。
而且这还不是个例,这还有大规模统计的效应。
加拿大职业冰球运动员,有40%是出生在一月、二月和三月,只有10%出生在十月、十一月和十二月,为什么?因为他们小时候参加少年冰球队选材的时候是按照年龄分组,而早出生的孩子在同一年龄段有整整一年的身体优势。
冰球从一月一日划线,小孩上学则是从九月份划线,那么夏天出生的小孩一入学就是班里面年龄最小的,这就吃亏了。年龄大的孩子从小就被潜移默化了领导力,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公司,出生在六月和七月的CEO,人数比平均值低了三分之一。
经济学论文署名,一般把所有作者按照姓氏的第一个字母排列 —— 按理说内行都知道这个规矩,可是为什么,那些第一个字母在字母表中越靠前的助理教授们,会越早被提升为正教授呢?为什么针对心理学教授的统计就没有这个现象?因为心理学论文署名不按字母顺序。
所以说,如果你出生的月份正好压线,你又正好姓“安”,你就赢了人生的起跑线。可是如果你想出类拔萃,你还得再多几个这样的好运气才行。
2.运气可以累加
弗兰克在书中讲了很多自己的人生经历,在我看来简直是传奇一般。可以说是一系列 —— 不是一次两次,是一系列 —— 的好运气,他才获得了康奈尔大学经济系的正教授职位,他才有机会搞那么多有趣的研究,写那么多专栏文章,我们才能看到他这本书。他甚至面临过两次死亡危险,也是因为非常不可能发生的巧合才让他转危为安!
不过弗兰克显然不是世界上运气最好的人。
比尔·盖茨才是。我们来看看运气在盖茨的早期生涯中是怎么起作用的:
盖茨正好出生在1955年。如果晚生几年,他的青年时代就赶不上个人电脑的第一波浪潮;如果早生几年,那时候他就太老了。
盖茨家境很好,更好的是他上的那所私立高中,是当时全美国唯一一个给学生提供免费的、无限的、能够即时看到运算结果的计算机终端的中学 —— 那时候绝大多数大学还没有这个条件。没有这个“即时反馈”的计算机终端,少年盖茨就没法“刻意练习”那么好的编程技术。
盖茨退学创业的时候,正好赶上IBM需要个人电脑的操作系统。
IBM本来想从别的公司买操作系统,但是很偶然地没谈成。
盖茨的公司去收购一个现有的操作系统 —— QDOS,对方公司那人不懂行,居然五万美元就卖给他们了 —— 这才有了MS-DOS,未来世界首富的第一桶金。
哪怕以上这些事中有一件不成立,盖茨也绝对成不了世界首富。
这种运气,等于连抛20次硬币,次次都是正面朝上。你可能会说这种概率也太小了,怎么可能发生 —— 对每一个具体的人来说很难发生,但是地球上这么多人,其中必然能找到一个人,在他身上就发生了。这就好比说买彩票中大奖的概率非常小,但是总会有人中大奖一样。
当然我们不是说盖茨全靠运气成功,天赋和努力就不重要。我们说的是,在某些领域,光有天赋和努力远远不够。
3.竞争越激烈,运气越重要
全美高中棒球联盟,一共有15,000个球队,其中有450,000个高中生在打棒球。每年有140,000个高中生有资格参加职业球队的选拔,而最后被选中的只有1500人。可是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总共只有30个球队,每个球队只能报名25人,那么每年能给这1500个新人提供的位置又能有几个呢?
所以有的教育专家说人生是一场长跑,不要计较孩子能不能赢起跑线 —— 我敢说他家肯定没有练职业体育的孩子。
像职业体育这种竞争激烈,淘汰率极高的项目,你不但要赢起跑线,而且必须接连不断地一直赢,才能获得一个哪怕是在正式比赛上场的机会。也许你家孩子打球像邻居家孩子一样好,甚至还更好,但是因为非常偶然的原因,一次选拔没选上……那你很可能就没有下一次了。
原因非常简单:高手太多了。
弗兰克介绍了一个计算机模拟的实验。假设有这么一种比赛,决定胜负的因素中,天赋和努力占95%,运气只占5%,你猜最后取胜的是什么人?—— 结果是只要参赛者足够多,最后胜出的都是运气特别好的人。
这是因为比赛中有足够多的高手,他们的天赋和努力值都非常高,那么这些人之间又比什么呢?当然是比运气。而现在的职业体育比赛,就是如此。没有天赋和努力的根本就上不了场。弗兰克统计了短跑项目的男女共八个世界纪录,其中七个是在顺风时候创造的,一个是无风,没有一个是逆风。
“机遇只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说得当然好,但现实问题是有准备的头脑太多,机遇太少。
如果你仅仅凭借天赋和努力就能在一个领域取得了不起的成就,那只能说明你这个领域不够热门,没有吸引到太多跟你一样有天赋,跟你一样努力的人。
再者,难道天赋不也是一种运气吗?别忘了智商主要是遗传的。如果一个领域连天赋都不需要,仅仅努力就能有所成就 —— 那只能说明这个领域……是个非常低调的领域。
我看,弗兰克这本书,其实是写给幸运者的书。我们未必非得参加那种高水平的竞争,但是了解一下那种竞争是个什么情形,也是一种趣味……而且未必一点用处都没有。
那么那些已经非常幸运的人,他们面临的竞争,是个什么局面呢?咱们下一讲再继续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