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行业小调查

文/Yanjun

若干年后的今天,你的大学同学、研究生同学、同期赴外的志愿者中,还有多少仍在对外汉语这个行业里?

前几天看到微博上很喜欢的一个博主的一篇文章,提到了她的高考。她比我大几岁,2002年参考的高考。那个时候正是美国生物科技公司的大泡沫时期,到处都在宣传21世纪是生物的世纪。我2006年参加高考,这个口号还印象深刻。当时学校还发了克隆羊多莉的宣传单。这位博主,就因着这个口号报了生物系(清华大学),最后去美国读博做博后研究,前不久回国定居了。

现在看来,结局蛮好的对不对?她也喜欢上了生物,也喜欢上了科研。可能很多读了生物系的学生最后并没有她这么幸运(泡沫破了,需要的人也少了)。只有少数真正优秀的才留在了这个行业里。她在自己博客中说了这么一句话:我不是后悔人生的哪项决策,主要是后悔做出这些决策的草率过程。

不记得在哪本书里看到的了,讲到我们常常面临的两个问题,一个是:我这做这个决定对吗(问的是决策过程)?另一个是:做了这个决定之后,结果如何?因为第一个问题太难回答,需要严谨地信息整理、评估和思考,所以人们常常选择回答第二个问题,并以这个答案来代替第一个问题。人们常常还这么想:结果也挺好的嘛!就不再计较决策过程了。

可能年轻的时候我们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稀里糊涂做了个决定,比如高考报志愿。我们并不知道该怎么做,怎么思考。最后结局好像也不错,就不再纠结。下一次面临选择的时候,可能还是会犯同样的错误。

上个周末和一个朋友约了下午茶,她本科对外汉语、研究生国际汉语教育,国内最好的师范学校毕业。我们在微信群里认识有一两年了。席间我提起了前不久一个妈妈给我的留言,她的孩子今年大四,播音专业,想考国际汉语教育方向的研究生。朋友的第一反应和我看到这则留言时一模一样:为什么?

也许大环境的宣传给了大家很多信息,准确与否很难判断。毕竟,有很多人学汉语、很多人想学汉语这样一个信息是非常有利于国家形象的。这些年,各大高校也培养了不少对外汉语的本科生、国际汉语教育的硕士研究生。我非常好奇的一点是:这些学生毕业后,有多少人在从事相关的工作?三五年后呢?

我本科所在的学校(福建某二本院校)也开设了对外汉语专业,前两年停止招生了。据我所知,该专业几乎没有人从事对外汉语的工作。之前学校老师联系我,说有一个去参加汉办面试了,之后再也没有消息了。

群里偶尔也会有老师提到改行。有的老师会有一个顾虑:换个行业是不是就得从头开始了?其实在我看来不是这样的。我觉得找工作和找对象有两个相通之处。首先,我们并不是看中某个特定的职业、特定的人,而是这个职业、这个人身上有我们喜欢的特质。就工作来说,能挣钱的工作很多,我们为什么选了其中这一个呢?这份工作能发挥我的优势,我认同这个工作的意义。更重要的一点是,能发挥你的优势的、能让你产生认同感的职业/工作也有很多。

其次,找工作和找对象还有一个相通之处就是我们都必须做到两件事:了解自己、了解目标工作。当这两方面的信息都处理好了之后,就是匹配的问题。有了几年工作经验的积累,即使换了行业,很多能力上的东西都是可以迁移的。工作说到底就是解决问题,不是么?当然,不是说随便换都可以,非要一个学文科的对外汉语教师去做程序员,这也不现实。

从长远来说,我个人并没有把自己局限在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岗位上。大致会在对外汉语这个行业里,根本原因是觉得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我也想做。或者更大一些,会在教育这个行业里。以上就是我对工作这件事情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供大家参考。

下面是一个小调查,主要的调查对象是本科为对外汉语,或者研究生是国际汉语教育专业的毕业生们。请大家回复在文章末尾的留言区,希望可以给本科/研究生在读的学弟学妹们、以及打算报考对外汉语专业的高中生们提供一些参考:

1、你本科同专业(对外汉语)的同学一共多少人?哪年毕业?毕业那年有多少在从事对外汉语相关的工作?现在呢?

and/or

2、你研究生同专业(国际汉语教育)的同学一共多少人,哪年毕业?毕业那年有多少在从事对外汉语相关的工作?现在呢?

or

3、如果你曾经是汉办志愿者,哪一年外派到哪个国家?如今当年一起赴该国的志愿者还有多少仍然在从事对外汉语相关的工作?现在呢?其中多少人在汉办项目里?

4、如果你觉得自己的经历对其他想从事这行的小伙伴具有参考价值,也可以在下方留言,说出你的故事~~(比如,英文、中文本科,去某国读了教育硕士、考了当地教师资格证等等,留在海外从教的故事)

你可能感兴趣的:(对外汉语行业小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