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盾统一的冯唐—我读冯唐之五【原创】

矛盾统一的冯唐—我读冯唐之五【原创】_第1张图片
@晓声默



楔子——2013年北京出差,与在京的好友约饭,饭后很晚了,从东二环走到了崇文门。当时路上就想,忒尼玛远了,而且,混一辈子我也不可能买得起一处二环里的房子,租房也死贵,还是放弃北漂梦吧。

半年后,我申请了学校,收拾了全部家当,辞了职,出了国。于是,因着有类似的经历,现在读冯唐的北京三部曲,总有着无限回忆。



目前读的冯唐的五本书中,最喜欢的是这本《北京北京》。

首先,这本书改变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恶抵制。我很少看电视剧,到目前为止活了将近三十几年,我看过的电视剧总共不过十几部。其中有三分之一是在二十岁之前看过的武侠剧;中间三分之一是大学开始追过的美剧和英剧;最后三分之一是国产剧。一直有一个毛病,就是看过电视剧的不看书,看过书的不看电视剧。最近这个毛病有些登峰造极,直到看完这本《北京北京》。

看完后对冯唐的印象变了很多。在这本书之前只是出于对他文字的理性观察,中性评价。文字中流露出来的,偶有自恋狂既视感,也偶有臭流氓既视感,幽默风趣,有共鸣,有认可,对他的个人没有多大感觉,比较中立但不是喜爱。

但看完这本之后,尽管还是有对那些年轻躁动的露骨描绘,可能还会有很多人出于矜持会批评,但他是在呈现一种真实的状态。于我,也是在远观一种跟自己不一样的人生和态度。

多少年来的经历让我潜移默化地学会了透过语言看行动,透过态度看人性。所以,最近我看冯唐,虽然读到的是他特有的老北京式的拧和岔,但是在批评者口中虚张声势甚至狂大自恋式语言下,我始终看到的是他的靠谱和坚持。年轻的男生,并不是每一个都像秋水那样对待青春的懵懂和空虚,会有辛夷和厚朴那样的,也会有真正堕落的。但冯唐在经历青春期的同时并没有沉沦,这是他的矛盾之处,也是他之所以立体的原因。

于是,我眼中的冯唐变成了一个冲突结合体,一个曾经稚嫩张扬却一直努力的北京大男孩。如果你看过冯唐早期的演讲,最典型的就是一次是在香港书展上中文的,一次是在亚文讲坛上用英文的,你就会发现,冯唐并不是一个天生善言辞的人,甚至可以说是木讷的。后来的节目上说话就好多了,不管是因为说多了有了经验还是刻意训练过,但也依然不是一个优秀的演说家。但这些一点都不影响他落笔纸上的文字,他的描写是精准的,他的表达是淋漓的。这么说来,他也是矛盾统一的。

有人说冯唐总喜欢强调自己的经历,吹捧自己。我最近就特别理解他的这种做法,至少他陈述的那些经历可以缩短他被读者接受的时间。如果没有他宣传自己医学博士和麦肯锡9年央企CEO多年的经历,他将会被接受得更慢,甚或被喷得更惨。我不是一个会推销自己的人,既没有内动力也没有技巧做到推销自己。但是我很明白,如果要靠作品和产品自己会说话,靠受众口碑相传,没有推销没有广告没有公关这将是一件多么困难的事情。所以我理解冯唐。

我现在渐渐地习惯了在公共场合不评判更不批判别人。我会毫不掩饰地表达我对某个人的喜欢或喜爱,不了解我的人甚至会以为近乎虚假。也渐渐地把一些特点看作是中性,不再毁贬,只分我喜欢的和我不喜欢的。于是,更加能够平和地对待每一个人,哪怕我不喜欢。我相信,每个人都会变的,所以我现在的不喜欢也许将来会变成喜欢。我也是变化了的,我看自己十几年前写的东西就觉得是无病呻吟,现在就比那个时候好了很多,虽然依然不咋滴。可我依然在真心接受别人的多样性的同时,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就是我当下心态纠结的矛盾,也统一在我这个肉体里。


题外话

关于书中部分专业知识的“思考”——请自行认为这是不要脸的diss冯唐(stand-up comedy加boring joke模式)

学过的知识如果不用,过不了多久就会忘掉。所以,我们学知识:第一,学的时候要注重细节,融会贯通。我佩服他做的细胞通路,EGFR-cMyc,但只研究一条明显是不完善的。我现在也做机制,看了三遍细胞信号通路的书,依然一团浆糊。还有,那个,叫做Eppendorf的移液器都是德国产的,那是一个品牌,而不是产品的名字,我想海鹏同学可能当年就一直都没搞清楚。第二,学完之后要有机会就多应用,以便巩固所学。读的过程中发现结膜角膜巩膜虹膜他已经搞混了,出于对医学专业知识的尊重和较真,我重新去查了眼睛的解剖。发现冯唐的医学常识确实是退化了,比我退化的还严重。

不过,这些真的都不重要。学过的知识如果将来不用了,这些就都不重要了,只要记住曾经的学习方法和知道去哪里查找信息就好了。(这是真心话,不是boring joke)


如果你懂我的幽默,请哈哈一笑,我也达到了博君一粲的目的。如果我的幽默不对你的路子,不喜勿喷,请主动忽略,默默地呵呵,为我转身,离开。

@晓声默

你可能感兴趣的:(矛盾统一的冯唐—我读冯唐之五【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