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和灵魂的站立----读《皮囊》有感

身体和灵魂的站立----读《皮囊》有感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初次与《皮囊》结缘,还是半年前在“365挑战营”听五戒老师讲课时得知的。当时,无戒老师以书中《母亲的房子》一文为例,讲解小说细节描写的方法。还依稀记得老师以“母亲四次盖房”为例,把每一次盖房前描写母亲的举动、语言、神情等经典句子都一一读出,让我们真切地感受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感受“母亲”对“父亲”埋藏很深且而不露声色的爱,以及对生活的坚定信心......

听着那些朴实而又直入心底的语句,让我对《皮囊》这本书有了即可想读的愿望。

一日在书店看到了那本书,便不假思索地买下,如饥似渴的读起。

本书作者是国内新生代媒体领袖蔡崇达,一位80后作家,本着对故乡亲人的独特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用一个个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讲述了一生成长中所经历的刻骨铭心的人和事,潜移默化地将福建渔业小镇的风土人情和时代变迁展现给读者。从而阐述了作者对父母的思念,对家乡的缅怀,对朋友命运的关切,进而体现这一代理想膨胀却又深感现实骨感而无处安身的青年人对自己命运的深切思考。

书中共收录《皮囊》、《母亲的房子》、《残疾》《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我的神明朋友》、《张美丽》、《阿小和阿小》、《天才文展》、《厚朴》、《我们始终要回答的问题》、《回家》等14篇作品。

此部作品是蔡崇达首部散文集,是一部有着小说阅读质感的散文集,也是一本“认心又认人”的书。

书名取自第一篇文章《皮囊》,主要写作者的曾祖母,一位99岁没文化、被人称为“神婆”的老太太。这个满嘴无牙、说话漏风、坚持自己用小脚丈量小镇街道的高龄老太太,却在不经意中道出了人生的一大真谛“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那个即使切断了手指,也异常冷静的99岁老太太看尽了世间的苦难与变迁,她说的这句话正是《皮囊》书名的意义所在。

生命本来如鸿毛般轻盈,但我们都是戴着皮囊在世间忙碌的灵魂,都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浑浊拖住,这副皮囊的用处就是来经历各种风吹雨打,所以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正如那句流行语“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

在《母亲的房子》一篇中,讲述了母亲一生中经历四次建房的经历,而每此建房遇到困难时,总会说“再走几步看看,老天爷总会给路的”,就是在母亲一次次的坚强中,最后终于建成一座四层的房子,因为“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母亲为了房子,她做苦工,捡菜叶,拒绝所有人的同情,哪怕明知这座房子不久后会被拆毁,只是为了“这一辈子,都有家可归”。一位没文化的朴实的农村妇女一生坚守着执着的信念,最后在全村“就真的站起来了”。作者开始并不懂,后来他才知道,母亲这样做不过是想让父亲在街坊邻里面前抬得起头来。才慢慢理解母亲对父亲从未表达过也不可能说出口,但又万分深沉的爱。这样的爱,让作者感受到家的温暖,一种永远有家可回的母爱。

读到这一刻,我要为这位朴实而伟大的“母亲”点赞,也深切体会到人生一定要在精神上有所追求,一定要有为实现追求而不倒的信念,才不枉这具“皮囊”在人世间走一遭。

《残疾》中写到从父亲离家、归来,病倒瘫痪,他挣扎着,全力争取尊严,然后失败,退生为孩童。作者在这期间以奋力读书赢取奖学金,力图通过努力撑起这个家,让父亲去美国治病。而当他一次次在重病监护室煎熬,与父亲经历过生离死别后,终于明白,有些努力是徒劳的,所以选择逃离筑梦地北京,回到小渔村,守着爱的人。

有人在书评中说“父亲被照亮了,被怀着厌弃、爱、不忍、怜惜和挂念,艰难地照亮了”。因为自七十年代起,在文学作品中,父亲的形象就失踪了。而在蔡崇达的书里,这个形象重新出现了。

作者通过向内自省,正视了自己的灵魂,不为物欲横流的外界干扰,毅然决然地回到亲人身边,让自己的这幅“皮囊”逐渐丰盈。

《重症病房里的圣诞节》写了病房里的病友和父亲在手术时由于精神上不同的寄托,因而术后结果不同。

《阿小和阿小》写小时候的阿小和长大的阿小,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物质条件,让阿小有不同的童年和不同的人生。

还有《张美丽》冲破世俗,追求自由爱情,却遍体鳞伤。纵然最后通过“变卖灵魂”获得不菲财富,纵然想以“做善事”洗去一身“污点”,然而还是受人唾弃,最后撞墙而毙。《天才文展》,小时候万丈雄心,所有人都对他将来能取得伟大成就而深信不疑。可是二十年之后,这个人消失于我们的视野,没有人知道他在哪里做着什么样的事情。《厚朴》中的厚朴,是我们都希望成为的那种人———恣意而张扬,做不一样的事情,过不一样的生活。即使去工地上砸石头赚钱,也要做自己想要做的事情。可最终还是被现实打败,退了学,四处流浪,回到老家,去偏远村庄教书,不忍寂寞,最后自杀。

读完这本书,仿佛经历了作者的人生,感受到他曾感受到过的事情,他写下的是刻在骨头里的故事,留下的是那些我们终究要回答的问题。虽然是一个个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串起”本书,但每个故事又都显示了灵魂深处的东西——有的坚强,有的掘强,有的不切实际,有的改邪归正,让每个故事中主人公的“皮囊”真实地展现给世人。

曾经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80后作家蒲荔子(李傻傻)认为,“蔡崇达作品的迷人之处,在于他的素材来源于切肤的体验,而他的思考又不局限于自身的经验。他是少有的能够说出人生和生活真相的作家。”

著名媒体人白岩松说“崇达在几年时间里从记者做到了主编,快却扎实。但这本书并不是与这种事业有关联的成功学贩卖,他不写遥远的世界与远方的别人,而是在自省中退回到内心,真正直视我们需要共同面对的问题。”

刘德华在序中说“人生际遇的好与坏,关键往往在于生命里碰到甚么人,只要能对你有所启发,都是明灯。崇达的《皮囊》里,有的是对他成长中有所启发的人,造就了他步步达成目标的人生;我认识崇达、看他的书,总有启发,就如生命中多添一盏明灯。”

《皮囊》这本书似乎在告诉我们,什么样的生活并不重要,痛苦和幸福也都不算什么,唯有灵魂的清澈和满足才是最重要的。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然而,真正要做他人灵魂上的工程师,我们先要不断审视自己的灵魂是否清澈,是否纯粹,是否高尚。只有不断地自省、反思和提升,让灵魂丰盈而“”站起来”、并站得足以高大,才可以配得上“工程师”的美誉。

因为,教育是一种讲究良心,不能亵渎的职业。

身体和灵魂的站立----读《皮囊》有感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无戒365极限挑战营第67天

你可能感兴趣的:(身体和灵魂的站立----读《皮囊》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