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反吃“禁果”分外甜

      语文老师:“同学们,刚才老师划的文言文和古诗词是去年考试大纲要求的必背篇目,一定要抓紧时间背诵,下周我抽查。”

        数学老师:“同学们,时间不多了,中考理科最拉分,千万别在这科上掉链子呀!除了我们手上的统一训练题外,你们还要根据自身情况,自备一本!”

        物理老师:“我跟你们说,电学比较难,一定要多花工夫,多思考,多练习……”

        化学老师:“来,今天我们把酸碱盐的内容再测试一下,看看你们掌握的情况……”

        体育老师拿着哨子,一声令下,同学们齐刷刷地来到操场:“通知一下,体育考试总分又涨了五分,五十五分了,基本相当于一门化学分数了,另外考试时间提到了四月初,咱们只有一个月的时间可用了,你们一定要重视起来呀!”

      ……

      呵呵,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呀!学生顿时睁大眼睛惊呼:“我的青春岁月呀!”

      初三,高三,孩子求学路上的两个转折点,哪个又敢放松呢?难怪孩子们总是应接不暇!作为一个小老师,对于体制,我们无力改变,也无须抱怨!努力自我成长,精心照顾好自己的“花园”,让每朵“花儿”都向着阳光,快乐地生长就好!

      忙碌的生活,繁重的学习,天长日久,孩子难免厌倦!作为老师,我们一方面要对孩子的前途负责,另一方面要对孩子的身心健康负责,所以调整孩子的心态,提高学习效率就显得尤为重要!

        美国心理学家普拉图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他在自己所著的《趣味心理学》一书前言的结尾中写着“请不要阅读第八章第五节的故事”。可是根据观察和统计的结果,大多数读者都釆取了与作者告诫相反的行为,偏偏不看前面的章节,而首先翻看第八章第五节的内容。这一心理现象被称之为“禁果效应”。俄罗斯有句谚语叫“禁果格外甜”,描述了人们常有的一种逆反心理:越是不让吃的果子就越想吃。研究者认为,如果对一件事情不说明原因地加以简单地禁止,会使这件事更具吸引力。孩子在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究欲望的驱使下会将更多的注意转移到这件事上,偷食“禁果”,以实现心理平衡。

        面对压力山大的孩子,我总喜欢制造点小“意外”,让孩子于快乐中不虚度光阴。

        每到九年级下学期,我总是会根据学生的自我挑战目标给学生分组,再根据各组实力印制不同的复习资料,且资料的份数只有班级人数的六分之一。《黄生借书说》中说书非借不能读也。的确如此,借来的我们总是怕别人催要,总能很快读完。“若业为吾所有,必高束焉,庋藏焉,曰:‘姑俟异日观云尔。”

        我拿着只有班级人数六分之一的资料愉快地走进班里,神秘地说:“这份资料是我根据十多年带毕业班的经验精心挑选的,里面的题目有可能就有中考题哟,若是精心研究透每一道题,你的成绩一定.会大有进步的!遗憾的是只有这么几份了,你们谁要看?”话音刚落,台下小手举起一大片,资料明显不够!我又补充道:“既然有那么多人想看,怎么办呢?咱们来个挑战极限怎样?最快的小组可以先看,时间三天,超时我收回,不再借阅给你!”听我这么一说,有些同学遗憾地放下小手。学有余力的小组自然可以先看,“禁果效应”自然发挥了作用。

        看着放下手的同学失望的眼神,我又会变戏法似的拿出其他几科同样份数的同样资料,供每个学习小组选看。当然也会根据小组成员水平的不同来设置不同的挑战期限。每组完成,再轮流交换资料,最终保证每位同学都能愉快地看完这些“重要资料”,也让资料的利用率达到最大化。这样既节约了资金,又提升了资料的价值;既愉悦了学生心情,又掌握了必备的知识,何乐而不为呢?

      反用“禁果效应”,只要运用得当,它即可转化为学习上的催化剂,加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可见“禁果效应”会让孩子在想偷吃“禁果”的诱惑下,让学习变得有趣起来的,你认为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154、反吃“禁果”分外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