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唐代美女如何化妆吗?

化妆的传统自古有之,我大唐的各位美女自然也不甘示弱,无论从壁画、传世画作,优美的唐诗,唐人的传奇小说,还是考古发现的唐代女俑、唐墓壁画,都能窥探唐朝女性对于美的追求。

面妆

虽然自己不会化妆(掩面,暴露了我汉子的本性),但是好歹也能受到周围同学的熏陶,所以觉得从化妆的逻辑而言,大概是应该先谈谈面妆比较合理。

以“脂粉”化妆的传统流传甚久,唐代也不例外。脂粉是脂和粉的合称。胭脂想必大多数人比较熟悉,唐代的胭脂不仅有有传统的饼状、粉状一类,还有用牛髓、油脂等调和物作成膏状,刘禹锡的《代谢历日面脂、口脂表》中提到的就是脂膏状。涂面脂之前,肯定得有白色的粉打底才能显得白里透红(不然黄红或者黑红搭配好奇怪的说)妆粉主要有铅粉和米粉两大类。铅粉即胡粉,由铅化成,是铅的粉末,洁白细腻,但是作为有化学常识的人来说,长期用会铅中毒啊!所以米粉还是相对健康一些。唐代宫女用细粟米作“迎蝶粉”就是一种米粉,《永乐大典》里还记载了做法。当然还有一些比较小众的像珍珠粉、滑石粉等等,珍珠本身就有美容养颜的效果,受到不少青睐。

你以为唐代的漂亮美眉直接把这些白花花的粉状物直接扑在脸上就完事?那么干,没有什么黏度的东西扑在脸上吹来一股大风,估计就不剩多少了.......唐诗中有提到“麝气入兰泽,霜华入杏霜”,就是把妆粉和杏搞调和,所以一般而言都是把碾的细碎的粉与蜜、油一类的东西调和再涂到脸上。当然后来人们索性就制作出用油性物质调和好的状粉,呈油膏状,据说有遮瑕作用哦(大唐遮瑕膏,你值得拥有)!

知道了唐代美女所用的“粉底、腮红”,它们是有不同艺术风格的,比如你听过的“红妆”和“白妆”。简单来说,白妆就是把白粉涂在脸上,不涂胭脂,有个美称“玉颜”。《长恨歌》“玉颜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写的是杨玉环的白妆如梨花般美丽。红妆当然就是在白妆之上在用红粉或者胭脂等涂在脸颊或者腮部,最为常见,唐代也较为流行的面妆,唐诗中不少描写美女的女子都能看到红妆的影子。红妆也有不少分类,像“三白妆”,在脸部涂红,额头和下颌、鼻子为白色,就在画作中常常见到,像《虢国夫人游春图》除虢国夫人以外的女性、《唐人宫乐图》中宫女的形象,都是此种类型。宇文化及的《妆台记》中记载:“浓者为酒晕妆,浅者为桃花妆,薄薄施朱,以粉罩之,为飞霞妆。”

有一种如今看起来比较难看的红妆,在一些彩绘唐代陶俑或者绘画作品中能见到,她们在双颊的颧骨部位染成红色,形成两个红色的圆形,红晕的边缘不晕开。唐代李思摩壁画中的侍女形象就有此妆容。

你知道唐代美女如何化妆吗?_第1张图片
李思摩壁画中侍女的“另类”红妆

对于非主流的紫妆、佛妆、墨状、半面妆等等,限于篇幅就不赘述啦。

眉眼妆

唐代很重视眉的化妆。眉本来是黑色,所以描眉可以让眉色加深,但是一般而言画眉之前会将眉毛剃去,有时也不全部剃去,只进行修整。画眉用“黛”很早就已经流行,最初是指一种黑色矿物,后来还有许多其他种类的“黛”。那些刷过《甄嬛传》的姑娘们大概知道“螺子黛”,这是一种极为珍贵的画眉原料,原产波斯也叫青黛,隋唐时期诗句中常常提到“翠眉”或与其妆成效果类似,“眉黛夺将萱草色”“深遏朱弦低翠眉”,唐代诗人韩愈也曾提到“粉白黛绿”。

唐代眉形种类繁多,大体可以分为细眉和阔眉两类。细眉如白居易诗中“青黛点眉眉细长”,阔眉在郑仁泰墓的女俑中已有所见,到盛唐时期,阔眉变短,在《簪花仕女图》中表现的很是明白。

你知道唐代美女如何化妆吗?_第2张图片
短眉

张泌《妆楼记·十眉图》记载“明皇幸蜀,令画工作十眉图。横云、斜月皆其名。”可见当时眉形种类的多样。

唐代女子妆容中也有眼妆,有类似于今日所用之眼线和眼影。唐新城长公主墓壁画中,有女子将上眼皮涂成淡红色的,阿斯塔纳206号唐墓的木雕女俑也把上眼皮染成红色,阿斯塔纳出土的《舞乐屏风图》中女子有的画长而深的凤梢。

口脂

除前文提及的胭脂中可以用来作口脂者,还有专门制作的口脂,大多含有香料,气味芬芳。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中对口脂的制作过程有详细的记载。唐代诗文中提及的朱唇、猩唇、绛唇、桃唇、樱唇、紫唇等,色彩、深浅均有所差异。当然红唇是最普遍的唇色,但是其中又可分为宛如桃花、樱桃、牡丹、石榴花等花果的色泽变化(是不是想到了自己口红的各种颜色),至于它们各自代表的红色深浅,这里就不赘述了,毕竟从名字来看,就已经能知晓一二。当然,唇色的深浅是与肤色、衣服颜色相匹配的。

唐墓壁画中的女性形象,有的嘴唇点一个红色的圆点,不画满。阿斯塔纳唐墓的女俑有的上下都画成两个小峰。(找的图有点看不清嘴,呜呜呜,就不放了)

面饰

妆靥,点于双颊。唐墓所出的女俑中就有在两颊笑涡处点两个。

花钿也称花子、媚子。起源有两个传奇色彩浓厚的故事,一说源于武则天时期的上官婉儿在眉心贴一朵花子掩盖刀伤的痕迹,另一说南朝宋时一朵梅花落在寿阳公主的眉间而不消失(这也太玄幻了)。唐代的花钿除了圆形外,还有许多样式。

你知道唐代美女如何化妆吗?_第3张图片
花钿的部分样式(转自孙机先生文章图一二)
你知道唐代美女如何化妆吗?_第4张图片
阿斯塔纳唐墓206号锦衣仕女俑

用来制作花钿的材料,记载有金箔、纸、鱼鳃骨、茶油花饼等,剪成后用鱼鳔胶或呵胶粘贴。图像资料中见到的花钿有红、绿、黄色最为常见,红色最多,上图中的花钿即为红色。绿色的即翠钿。诗文中多有提及。

斜红是指唐代流行的一种特殊的面饰,在女子太阳穴部分各画一条红色的弯弯月牙形。唐诗中“一抹斜红傍脸斜”说的就是女性脸上的斜红装饰。阿斯塔纳唐墓出土的绢画《胡服美人图》中,穿翻领彩锦窄袖上衣的女子,耳边就有斜红装饰。

你知道唐代美女如何化妆吗?_第5张图片
胡服美人图的放大图(看着有点像脸破了...)

额黄,唐代女性在额间涂黄粉,继承于南北朝时的习惯。“眉边全失翠,额畔半留黄。”“半额微黄金缕衣”等都是对它的描写。额黄究竟是取用何种原料,文献中没有记载,尚无定论。

自古以来,对美的追求从未停歇,唐代女性在特定的社会背景下,无论是面妆、眉眼妆、唇妆,还是独特的面饰等方面,形成了自身的审美特点,呈现着丰富多样的审美情趣。


主要参考文献:

孙机.唐代妇女服装与化妆[J].文物.1984(4).

马大勇.红妆翠眉——中国古代女子的古典化妆、美容[M].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知道唐代美女如何化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