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4-30为什么我提早结束了内观

2018.4.30为什么我提早结束了内观


伙伴们知道,我报名了4月25日-5月6日的福建南禅寺十日内观。到达寺庙门口,拍了下照片。如下


2018-04-30为什么我提早结束了内观_第1张图片

但是4月28号,下午我就提早离开了,总共呆了近三天的时间,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啊,所以写了这篇,给大家一个回应。

先看下内观官方介绍:


内观(Vipassana)是印度最古老的禅修方法之一。在长久失传之后,两千五百多年前被释迦牟尼佛重新发现。内观的意思是如实观察,也就是观察事物真正的面目:它是透过观察自身来净化身心的一个过程。开始的时候,借着观察自然的呼吸来提升专注力;等到觉知渐渐变得敏锐之后,接着就观察身和心不断在变化的特性,体验无常、苦、以及无我的普遍性实相。这种经由直接的经验去了知实相的方式,就是净化的过程。这整条(法的)道路,对于全宇宙普遍性的问题而言,正是普遍适用的治疗药方;而且不是只专属于特定的某个有组织的宗教或宗派。因此,不管什么人,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修习,没有任何限制;不会因为种族、背景或宗教的不同而有所冲突。每一个人都能平等无差别地获得实际的效益。

    特色

··是一种能将苦从根拔除的方法 ··是一种生活的艺术,每一个人因而能对社会有正面的贡献 ··是一种净化心灵的方法,使我们能以宁静、平稳的方式去面对生活上的紧张、困难和问题。 ··不是基于盲目信仰的一种典礼或仪式 ··不是一种知识上或哲学上的满足 ··不是一种休闲、渡假或社交的机会 ··不是对日常生活磨难的一种逃避

    师承传统

毘钵舍那(Vipassana),简称内观,是由释迦牟尼佛所传下,在阿育王时期,由须那迦(Sona)及郁多罗(Uttara)二位尊者传至缅甸。二十世纪初期缅甸最有名的雷迪尊者 (Ledi Sayadaw)将此法门依次下传

报名链接:http://ng.81355.net/

课程作息时间表

以下的课程作息表,是为了成就学员能够持续练习而设计。建议学员确实遵守,以求达到最佳成果。

早上4:00清晨起床钟

4:30~6:30在大禅堂或自己房间禅坐

6:30~8:00早餐及休息

8:009:00大禅堂共修

9:00~11:00在大禅堂或自己房间禅坐

11:00~12:00午餐

下午12:00~1:00休息(可向助理老师个别提问)

1:00~2:30在大禅堂或自己房间禅坐

2:303:30大禅堂共修

3:30~5:00在大禅堂或自己房间禅坐

5:00~6:00茶点

6:007:00大禅堂共修

7:00~8:30葛印卡老师开示

8:30~9:00大禅堂共修

9:00~9:30大禅堂提问或回寝室就寝

9:30就寝--熄灯


上午5小时,下午4小时,晚上3小时,一天12小时,禅堂打坐。

戒律所有参加内观课程的人在课程进行期间必须严格遵守下列五戒:


   一)不杀害任何生命


   二)不偷盗


   三)不淫(意思是:禁绝所有性行为)


   四)不妄语(不说谎)


   五)不用所有烟酒毒品

旧学员(曾参加过一次葛印卡老师或其助理老师主持的十日课程)必须加持守另外三戒::


   六)过午不食(过了中午以后不再进食)


   七)不作感官方面的娱乐、不装饰身体


   八)不用高大或豪华的床

下午五点钟的茶点时间,旧学员要持守第6戒,所以只供应凉茶或果汁,新学员则有奶茶及一些水果。一些旧学员可能因健康原因可获得老师的允许免持此戒。第7、8戒则无例外可言。

学习路径戒定慧合称为三学,即三项训练。佛陀教导我们需要培育的就是这三学:

1. 修戒——完善道德品行;

2. 修定——致力于内心平静;

3. 修慧——培育智慧。

戒定慧三学是次第的关系,即循序渐进的关系。先要完善自己的品德;有了品德,就应尝试让自己的心平静;内心平静了,应进一步提升智慧。

有些经典也将戒定慧三学分为八个部分,称为“八支圣道”: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和正定。其中,正见和正思惟属于慧学,正语、正业和正命属于戒学,正精进、正念与正定属于定学。也就是说:修习八支圣道即是在培育戒定慧。

不要认为修行就是枯坐蒲团、不吃人间烟火。所谓的修行,就是修习戒、定、慧,培育品德、平静和智慧。

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烦恼由粗到细分三个层次,修行也是由低到高分三个阶段。修行的三个阶段分别可以去除三个层次的烦恼,即:

1. 通过持戒去除违犯性烦恼;

2. 通过修定去除困扰性烦恼;

3. 通过修慧去除潜伏性烦恼。



戒的原理:不伤害他人首先自己心安然后也会减少被人伤害,这其实是互惠原理的一个应用

想一想别人骂我们和赞美我们我们的反应以及我们骂别人和赞美别人自己的情绪和感受就知道了

前面介绍可以看到,内观的底层,是佛教的逻辑,由戒入定,由定入慧。这个属于价值观范围。


我的价值观:

心理学家武志红:生命的意义,在于成为你自己,让你的生命力自由流动。

生命的源动力:自恋、性和攻击性,是人类所有心理和行为背后的三种基本动力

第一条戒律:  不杀害任何生命,抹杀了攻击性

第三条戒律:不淫(意思是:禁绝所有性行为),否定了性的意义

 第七条戒律:不作感官方面的娱乐、不装饰身体

  第 八条戒律:不用高大或豪华的床

否定了自恋的意义。

戒律,其实我早也已经知道,但是,为什么现在才重视这个问题呢,

要离开的时候,法师找我谈话

法师问:你什么要离开

我答:我想离开了

问:是不是说话了(注:神圣的静默从课程的开始至到第十天的早上,所有的学员必须遵守「神圣的静默」-是指身体、言语及意念的静默。学员之间禁止有任何形式上的沟通,不管是比手势、手语、写便条等等都不被允许)

答:是的

问:这个就是原因,摆脱烦恼,获得真正的宁静和安详,需要对心动一次手术,动手术,需要在无菌的环境中,说话了,就破了戒,所以你就会烦躁不安。再给你一次机会,是走还是继续修炼。

答:还是走吧

因为,不想被动这样的手术


内观---脱离烦恼-----获得宁静和安详

什么是烦恼的根源:佛教认为烦恼的根源在于“贪爱、嗔恨、愚痴”三毒。 贪,是对于喜好的过分偏执; 嗔,是对于讨厌的过分偏执; 痴,是根本的不明事理的实相而做出贪或者嗔的反应。在心理学上认为是心理矛盾即:动机冲突。动机冲突也称心理冲突,是指个体在有目的的行为中,同时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反或相互排斥的动机时产生的心理矛盾状态。


我的理解,烦恼是欲望和现实的落差

你的实际情况,没有达到你的期望,是烦恼的根源。

比如:我想加薪,然而没有老板没有加

           我喜欢某个女孩,而她不喜欢我

          亲戚,朋友,同事,换了新房子,新车子,我也想要,但是又觉得太贵。


佛教给你的解决方案:降低甚至取消你的欲望

戒律不杀生:,吃素,吃方面的开支会大幅下降

戒律不淫:好好过自己的日子吧

戒律不做感官娱乐和装饰和住房装饰:生活成本大幅下降。


还要一种解决方案。

我喜欢的解决方案是,追求自我超越,自我迭代,实现外在的物质和服务欲望,只是自然而然的附带过程


我们相信:进化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原则一书)


王若说:每个人侧重修行的方式不同,有的阶段实践为主,有的阶段精神为主,有的阶段学习为主……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心安,至于用什么方式方法,因人而异。


现阶段,我还是努力拼搏,继续在扩大自己的财务版图。或许,哪天,累了,倦了,会再次拿起佛学,再次会想着去内观。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4-30为什么我提早结束了内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