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就是能绽放出光芒的地方。在寂静的夜晚,让我们俯视一下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宁静而又美丽的地球。根据美国卫星数据制作而成的世界夜晚灯光地图,从世界范围内看,灯光亮度高的地方,总是集中在陆地的一小部分,不难发现,这些地方总是坐落在经济发达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国与国之间,灯光的亮度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注意到,我国东部沿海一带,灯光是最为璀璨的,由东往西,亮度逐渐减弱,这与我国的经济强弱分布是完全一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如果你把目光再往右挪动一点,看朝鲜半岛,韩国与朝鲜的对比及其鲜明。韩国是一片耀眼的光亮,而朝鲜几乎一片漆黑,两者极为鲜明的对比印证了,文明就是驱散夜晚黑暗的光明。
从这张图可以看到一个简单的事实,全球的经济活动浓缩在仅有的少数地区,这种现象叫“空间聚集“。世界银行发布的调查报告《20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通过数据展示出:全球有半数以上的经济活动位于1.5%的陆地地区。开罗以埃及总面积的0.5%创造整个国家一半以上的GDP,巴西中南部几个州的生产活动也占全国一半以上,但这三个州的面积也就占全国总面积的15%。中国的经济活动和人口分布是否会偏离“空间聚集”效应而独具特色?中国迅猛的城市化进程早已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城市化不但孕育着中国的经济活力,而且这股活力不断向下渗透,在城市突飞猛进的同时,其强大的推动力把广袤农村也拉上,让农村的发展也在快马加鞭。有个小伙叫刘金银,来自四川泸州农村,每天早上6点起床,简单洗漱后就开始了一天的流程:扫地,做饭,喂猪,插秧,打鱼,捉黄鳝...这是典型的农村日常生活。但小伙子干活时“心不在焉,不务正业”,总是一边干活,一边架起手机照着自己,原来从今年二月起,刘金银发起了”农村日常生活的直播“,他用质朴打动人心,收获关注,被大家称为”直播界的一股清流“。在直播之初,由于整天对着手机自言自语,工作不认真,村里人总是对他不待见。
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父母和父老乡亲,对衍生于城市的直播根本就一窍不通。他们更不知道什么叫粉丝经济,只知道一个萝卜一个坑,种多少就拿多少,投入与产出必须是对等的,哪有在镜头前轻轻松松,装腔作势就能挣大钱的道理。谁知道刘金银在半年内收获了十一万粉丝,光靠打赏不到半年就挣了9万多,要知道辛辛苦苦种地,风调雨顺一年收入可能都不到一万,结果人家小伙子半年就把种地十年的收入给挣了,这种收入效应对习惯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言绝对是颠覆性的,很快原来那些骂小伙子神经病的村民也纷纷开启了自己的直播。
不难发现,当今出现的很多商业模式创新都起源于大城市。除了直播,还有至今仍然红火的各种共享经济,无一例外始作俑者都在大城市。最早的滴滴打车出现在北京,快滴出现在杭州,现在的共享单车两巨头,膜拜和ofo也全在北京。外卖服务,点一下手机,热腾腾的饭菜很快就送到你的办公桌,如今外卖两巨头,美团在北京,饿了么在上海,由此可见唯有大城市能孕育出创新性的商业模式,此外如火如荼的无人超市,他们也分布在各大城市。
为何只有大城市才能培育财富梦想,这主要源于大城市实现了三大效益.第一个效益是人口密度,大密度的人口聚居能创造经济规模。只要你看北京CBD和海淀中关村的写字楼集群,里面的收入不低的白领每天像蚂蚁一样进进出出,大量的人就会导致大量的需求。北京的外卖小哥勤快点,月薪过万很容易,单就满足好中关村一条街上的外卖需求,他就能活得很滋润:把所有饭菜打点好,放上车,一脚油门飞过去,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饥肠辘辘的白领手中,专心跑好一个地,一天下来几百块就入袋了。要是在人烟稀少的四五线城市,送外卖就不好挣钱,一是人少需求上不去,而是分散,一个在城北,一个在城南,送外卖挣得钱还补贴不了你的油钱。
各种共享经济必须起源于大城市,正是因为人口密集,资源复用率高。把一辆共享单车放在白领工作区,其一天的复用率与放在四五线城市人数稀疏街道上就完全不同,那么收益率自然也就大不相同。为何大城市的基础设施总是一流,像地铁,机场,博物馆等,这些中小城市渴望而不可及。建造这些设施的成本很高,但是由于大城市拥有巨大的人口密度,于是基础设施的使用率很高,这就大大的摊薄了人均成本,在大城市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回报周期短,风险小,这也是为何高铁连接的都是大城市,中小城市也就只能望洋兴叹。
第二个效应是劳动力市场的匹配。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使得它既有阳春白雪的高端人才,也有下里巴人的低端务工者,于是企业在大城市想招什么样的人都容易。另外由于分工细化,市场对各种小专业专才的需求量也很大,假如你学的是西班牙语,那么你在小城市能找得到匹配的工作吗?于是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在大城市能够实现良好的匹配,由此生产得以推进,财富得以创造。很多温州的企业,原来是个小作坊,做大了后一定要搬到上海,原因就在于企业升级,需要更高技能,更专业的劳动力,例如视觉设计师,同时还需要生产型服务,例如战略咨询等,这些企业升级所需要的配套服务,在温州这种小地方是找不到的。
第三个效应也是城市发出文明之光的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效应。资本主义实现生产力的大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规模生产把大量的人在城市聚集起来,人群的聚集无形中促使了劳动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细化让人把主要精力聚焦在一点,然后快速提升,进而达到专业化的水平,特别是对一个刚进入行业的新人,如果身边有一个已经达到专业化水准的师傅带领或作为模仿对象,那么新人在专业上的技艺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实现突飞猛进。
很多人觉得大城市人才多,竞争激烈,工作难找。但是大学生毕业后都自发的涌向大城市,读了那么多年书的大学生肯定不傻,虽然大城市强手如林,但是强者会产生正外部性,也就是强者的技能被弱者加以学习模仿,那么弱者也很快能进步成强者,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本质上就是弱者虚心向西方列强学习,经过多年的积累后迎头赶上,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经济形态。因此大学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忍受各种压力,而且工作头几年薪资很低,也就几千块钱,在大城市生活是杯水车薪,但干几年后,有了经验,跳个槽收入翻一倍是很正常的,这就是学习效应的体现。
陆铭教授在其专著《大国大城》中举过一个例子。他有个台湾朋友,姐姐在台北学中医做针灸,后来到上海进修,学完后不想走了,他就问他姐为何不回台北,他姐说,我在台北一天扎30个,我在上海一天扎300个。上海人口是台北10倍,因此业务量是台北10倍,更重要的是,里面还有学习效应,以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投入的服务业有个显著特点是,越做越好,一天扎300个所获得的技能精进和经验积累跟一天扎30个是不可同日而语。
生活在大城市能够向周围高技能的劳动力学习,或在与别人的交流中提高自己,这叫”人力资本外部性“,经济学家认为,城市里的人力资本外部性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以村落为基础的农业社会,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人与人缺乏交流学习,于是技术进步几近于停滞,一门手艺传承好几代后几乎没有实质性改进。大学生自发在城市扎堆,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根本原因是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现代经济里能获取高额收益的大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以全世界一流的演员,教授,医生和金融大咖都住在大城市。这些顶着聪明头脑的精英不知道大城市拥挤,房价贵吗?他们当然知道,但他们还是愿意忍受相关成本到大城市来,说到底还是因为城市具备规模经济,匹配效应和学习效应。
由于城市具备学习效应,在大城市择业有利于技能增长,那择校就更是如此。考大学时,如果可选择的学校名声差别不大,那么应当优先选择处于大城市的学校。海南有一所不错的一本院校叫海南大学,海大有优美的校园,良好的教学设施,不错的师资力量,但海大学子与北京的任何一家三本院校,例如北京联合大学的学生相比,处于很不利的地位。一是海南地处偏远,学生很难快速的接触到科技前沿,就以我熟悉的计算机科学为例,当下火热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新兴领域,海大学生对其了解肯定不如北京学生,就算联合大学的老师质量不如一本院校海大,但联大学生溜到清华北大听讲座,所得的收获肯定比海大学子大的多。况且北京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联大学生近水楼台,进入到这些公司学习,由此所获得的经验和技能的增长,是海大学生无法比拟的。
当今世界最具有创新精神的,是乔老爷子一手创办的苹果公司。这么强大的高科技公司,它的员工是不是都来自于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一流院校?不是!苹果员工绝大多数都来自于一所不为人知的圣荷西州立大学,它相当于中国的普通三本院校,没什么名气,之所以它的毕业生能在苹果公司大显身手,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就坐落在苹果公司旁边,学生很容易就能进入苹果学习或实习,跟着高手做,没多久其实力就能超过哈佛斯坦福都一流大学毕业生。
城市是创造财富和英雄之地,是平民草根逆袭的最佳跳板。从解放前的夜上海,黄金贵,杜月笙等人从街头混混爬到黑帮老大。现在,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从普通路人进阶为商界大佬,这一系列奇迹只有在城市的胸怀中方可孕育,城市作为承载财富和文明的诺亚方舟,在历史的波涛骇浪中稳步前行,正是因为有城市的存在,我们才有机会见证如此波浪壮阔的人生传奇,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无法阻挡,中国的城市还将不断扩张,当我们把人生价值融入到城市的发展进程里,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和自信的宣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文明,就是能绽放出光芒的地方。在寂静的夜晚,让我们俯视一下我们所居住的这个宁静而又美丽的地球。根据美国卫星数据制作而成的世界夜晚灯光地图,从世界范围内看,灯光亮度高的地方,总是集中在陆地的一小部分,不难发现,这些地方总是坐落在经济发达地区。从图中可以看出,国与国之间,灯光的亮度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注意到,我国东部沿海一带,灯光是最为璀璨的,由东往西,亮度逐渐减弱,这与我国的经济强弱分布是完全一致。特别值得关注的是,如果你把目光再往右挪动一点,看朝鲜半岛,韩国与朝鲜的对比及其鲜明。韩国是一片耀眼的光亮,而朝鲜几乎一片漆黑,两者极为鲜明的对比印证了,文明就是驱散夜晚黑暗的光明。
从这张图可以看到一个简单的事实,全球的经济活动浓缩在仅有的少数地区,这种现象叫“空间聚集“。世界银行发布的调查报告《20009年世界发展报告》通过数据展示出:全球有半数以上的经济活动位于1.5%的陆地地区。开罗以埃及总面积的0.5%创造整个国家一半以上的GDP,巴西中南部几个州的生产活动也占全国一半以上,但这三个州的面积也就占全国总面积的15%。中国的经济活动和人口分布是否会偏离“空间聚集”效应而独具特色?中国迅猛的城市化进程早已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城市化不但孕育着中国的经济活力,而且这股活力不断向下渗透,在城市突飞猛进的同时,其强大的推动力把广袤农村也拉上,让农村的发展也在快马加鞭。有个小伙叫刘金银,来自四川泸州农村,每天早上6点起床,简单洗漱后就开始了一天的流程:扫地,做饭,喂猪,插秧,打鱼,捉黄鳝...这是典型的农村日常生活。但小伙子干活时“心不在焉,不务正业”,总是一边干活,一边架起手机照着自己,原来从今年二月起,刘金银发起了”农村日常生活的直播“,他用质朴打动人心,收获关注,被大家称为”直播界的一股清流“。在直播之初,由于整天对着手机自言自语,工作不认真,村里人总是对他不待见。
在农村生活了大半辈子的父母和父老乡亲,对衍生于城市的直播根本就一窍不通。他们更不知道什么叫粉丝经济,只知道一个萝卜一个坑,种多少就拿多少,投入与产出必须是对等的,哪有在镜头前轻轻松松,装腔作势就能挣大钱的道理。谁知道刘金银在半年内收获了十一万粉丝,光靠打赏不到半年就挣了9万多,要知道辛辛苦苦种地,风调雨顺一年收入可能都不到一万,结果人家小伙子半年就把种地十年的收入给挣了,这种收入效应对习惯于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而言绝对是颠覆性的,很快原来那些骂小伙子神经病的村民也纷纷开启了自己的直播。
不难发现,当今出现的很多商业模式创新都起源于大城市。除了直播,还有至今仍然红火的各种共享经济,无一例外始作俑者都在大城市。最早的滴滴打车出现在北京,快滴出现在杭州,现在的共享单车两巨头,膜拜和ofo也全在北京。外卖服务,点一下手机,热腾腾的饭菜很快就送到你的办公桌,如今外卖两巨头,美团在北京,饿了么在上海,由此可见唯有大城市能孕育出创新性的商业模式,此外如火如荼的无人超市,他们也分布在各大城市。
为何只有大城市才能培育财富梦想,这主要源于大城市实现了三大效益.第一个效益是人口密度,大密度的人口聚居能创造经济规模。只要你看北京CBD和海淀中关村的写字楼集群,里面的收入不低的白领每天像蚂蚁一样进进出出,大量的人就会导致大量的需求。北京的外卖小哥勤快点,月薪过万很容易,单就满足好中关村一条街上的外卖需求,他就能活得很滋润:把所有饭菜打点好,放上车,一脚油门飞过去,把热腾腾的饭菜送到饥肠辘辘的白领手中,专心跑好一个地,一天下来几百块就入袋了。要是在人烟稀少的四五线城市,送外卖就不好挣钱,一是人少需求上不去,而是分散,一个在城北,一个在城南,送外卖挣得钱还补贴不了你的油钱。
各种共享经济必须起源于大城市,正是因为人口密集,资源复用率高。把一辆共享单车放在白领工作区,其一天的复用率与放在四五线城市人数稀疏街道上就完全不同,那么收益率自然也就大不相同。为何大城市的基础设施总是一流,像地铁,机场,博物馆等,这些中小城市渴望而不可及。建造这些设施的成本很高,但是由于大城市拥有巨大的人口密度,于是基础设施的使用率很高,这就大大的摊薄了人均成本,在大城市建设大型基础设施,回报周期短,风险小,这也是为何高铁连接的都是大城市,中小城市也就只能望洋兴叹。
第二个效应是劳动力市场的匹配。大城市的聚集效应使得它既有阳春白雪的高端人才,也有下里巴人的低端务工者,于是企业在大城市想招什么样的人都容易。另外由于分工细化,市场对各种小专业专才的需求量也很大,假如你学的是西班牙语,那么你在小城市能找得到匹配的工作吗?于是劳动力的需求和供给在大城市能够实现良好的匹配,由此生产得以推进,财富得以创造。很多温州的企业,原来是个小作坊,做大了后一定要搬到上海,原因就在于企业升级,需要更高技能,更专业的劳动力,例如视觉设计师,同时还需要生产型服务,例如战略咨询等,这些企业升级所需要的配套服务,在温州这种小地方是找不到的。
第三个效应也是城市发出文明之光的重要原因,就是学习效应。资本主义实现生产力的大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规模生产把大量的人在城市聚集起来,人群的聚集无形中促使了劳动分工的细化和专业化。细化让人把主要精力聚焦在一点,然后快速提升,进而达到专业化的水平,特别是对一个刚进入行业的新人,如果身边有一个已经达到专业化水准的师傅带领或作为模仿对象,那么新人在专业上的技艺很容易在短时间内实现突飞猛进。
很多人觉得大城市人才多,竞争激烈,工作难找。但是大学生毕业后都自发的涌向大城市,读了那么多年书的大学生肯定不傻,虽然大城市强手如林,但是强者会产生正外部性,也就是强者的技能被弱者加以学习模仿,那么弱者也很快能进步成强者,中国三十年改革开放,本质上就是弱者虚心向西方列强学习,经过多年的积累后迎头赶上,才有了今天生机勃勃的经济形态。因此大学生选择在大城市就业,忍受各种压力,而且工作头几年薪资很低,也就几千块钱,在大城市生活是杯水车薪,但干几年后,有了经验,跳个槽收入翻一倍是很正常的,这就是学习效应的体现。
陆铭教授在其专著《大国大城》中举过一个例子。他有个台湾朋友,姐姐在台北学中医做针灸,后来到上海进修,学完后不想走了,他就问他姐为何不回台北,他姐说,我在台北一天扎30个,我在上海一天扎300个。上海人口是台北10倍,因此业务量是台北10倍,更重要的是,里面还有学习效应,以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投入的服务业有个显著特点是,越做越好,一天扎300个所获得的技能精进和经验积累跟一天扎30个是不可同日而语。
生活在大城市能够向周围高技能的劳动力学习,或在与别人的交流中提高自己,这叫”人力资本外部性“,经济学家认为,城市里的人力资本外部性是现代经济发展的重要机制。以村落为基础的农业社会,小国寡民,老死不相往来,人与人缺乏交流学习,于是技术进步几近于停滞,一门手艺传承好几代后几乎没有实质性改进。大学生自发在城市扎堆,大城市人口越来越多,根本原因是经济结构发生变化,现代经济里能获取高额收益的大多是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所以全世界一流的演员,教授,医生和金融大咖都住在大城市。这些顶着聪明头脑的精英不知道大城市拥挤,房价贵吗?他们当然知道,但他们还是愿意忍受相关成本到大城市来,说到底还是因为城市具备规模经济,匹配效应和学习效应。
由于城市具备学习效应,在大城市择业有利于技能增长,那择校就更是如此。考大学时,如果可选择的学校名声差别不大,那么应当优先选择处于大城市的学校。海南有一所不错的一本院校叫海南大学,海大有优美的校园,良好的教学设施,不错的师资力量,但海大学子与北京的任何一家三本院校,例如北京联合大学的学生相比,处于很不利的地位。一是海南地处偏远,学生很难快速的接触到科技前沿,就以我熟悉的计算机科学为例,当下火热的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量子计算等新兴领域,海大学生对其了解肯定不如北京学生,就算联合大学的老师质量不如一本院校海大,但联大学生溜到清华北大听讲座,所得的收获肯定比海大学子大的多。况且北京聚集了全国最优秀的互联网公司,联大学生近水楼台,进入到这些公司学习,由此所获得的经验和技能的增长,是海大学生无法比拟的。
当今世界最具有创新精神的,是乔老爷子一手创办的苹果公司。这么强大的高科技公司,它的员工是不是都来自于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等一流院校?不是!苹果员工绝大多数都来自于一所不为人知的圣荷西州立大学,它相当于中国的普通三本院校,没什么名气,之所以它的毕业生能在苹果公司大显身手,根本原因就在于它就坐落在苹果公司旁边,学生很容易就能进入苹果学习或实习,跟着高手做,没多久其实力就能超过哈佛斯坦福都一流大学毕业生。
城市是创造财富和英雄之地,是平民草根逆袭的最佳跳板。从解放前的夜上海,黄金贵,杜月笙等人从街头混混爬到黑帮老大。现在,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从普通路人进阶为商界大佬,这一系列奇迹只有在城市的胸怀中方可孕育,城市作为承载财富和文明的诺亚方舟,在历史的波涛骇浪中稳步前行,正是因为有城市的存在,我们才有机会见证如此波浪壮阔的人生传奇,中国城市化的进程无法阻挡,中国的城市还将不断扩张,当我们把人生价值融入到城市的发展进程里,我们完全可以自豪和自信的宣告: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欢迎关注公众号,让我们一起学习,交流,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