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22 优化解释系统的3条策略-04

一、收获
1、熵:热力学中表征物质状态的参量之一,用符号S表示,其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
2、熵增原理:孤立系统的熵值不会降低,只可能增大或不变;
3、系统封闭会导致熵增,开放系统拥抱不确定性才是重要--让系统从静态、封闭进入到动态、开放,充分拥抱不确定性,在原则上生活,用时间去对抗波动,用高概率正确谋求巨额收益;
4、五个工具促进僵固式信念转化:逻辑三洽(自洽、他洽、续洽)、可证伪性、栅格化怀疑、反共识、我错了;
二、文中问题回复
(一)优化解释系统上个人思考如下(存在片面性):
1、何谓解释系统:为实现一个目标,对其(问题、现象)进行分解,最终通过逻辑推理对各个分解的问题进行解释,各个解释是相对独立的且客观的。这个解释的集合就称为解释系统;
2、何谓优化:为了达到同样的目的,回路短、时效快、更节省能量;
3、如何检验原有解释系统被优化了:同样的时间下,能处理更多的事情(解决更多的问题)或者是能解决复杂问题,在复杂的关系中有效解决困难的问题;
4、如何应对各类问题使用优化过得解释系统:形成自己的模型组合,跨学科、跨领域时间,通过实例检验解释系统及优化过的解释系统;
(二)如何做?
(个人践行)持续不断的增加输入,快速内化(要么增加解释系统维度、要么增加容量、再不成就增加生命的时间),持续输出,寻求反馈,更新内化后的解释系统。
三、浮想联翩
今天的文章,让我重新对高中物理知识有了全新的认识!从收获上来看,熵、熵增、系统相对稳定等名词一直在脑海里翻腾,甚至联想到了薛定谔。。。赶紧收回来!今天文章其实围绕着一个事儿在展开:如何在大系统能量一定的情况下,处在动态环境下(外部世界),让相对孤立的系统(人本身)通过构建内在的子系统(思维),来减缓熵增的过程。为了更好理解,我把思维这个名字,妄断为相对独立的系统(其实并不是)。而思维经过行动、语言等与外部产生互动的过程,都存在熵增加的过程。我们闭上眼睛,假想一粒灰尘在房间中的运动。一粒灰尘因为不受影响,受重力作用,最后会无序的落到房间的地上,因为我们的清扫行为,归集到了簸箕中,最后因倒垃圾的行为,重新回到了“环境”中,睁开眼睛想想,这个动态过程,像不像一种从无序->有序->无序->有序的动态过程,这种动态过程实际上存在的只是最小的单元,而结构(系统)一直存在生与亡的过程?
回归今天的文章,上面清扫灰尘的例子中,可否理解为一种格栅理论的应用呢?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8-01-22 优化解释系统的3条策略-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