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说天下】商道﹒非常道(十八)

(七)商道之从1到N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当我们完成从0到1的壮举之后,接下来的课题就是如何从1到N,把商业机会转化为永续经营了。这里老子提出了一个观点,“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什么意思?其中,老子表达了四层意思。

1、深耕

古文讲究言简意赅,但是简到一定程度就是逼着别人费脑子用猜的了,这个“不自生”就是一例。历代对这三个字有各种各样的解读。有的说这是指开天辟地者有个超出我们认知的外力存在,比如盘古,而天地为其创造之后,就固化了,简单来说就是信神仙上帝得永生。第二种说法是天生万物衍化无尽,所以长生。第三种说法则是天地不已自己生灭为念,超脱得很,反而脱离名相的羁绊而长生不朽。

到底这经改怎么念?联系后头的“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我们不难体会到,老子这里说的是其实一种境界,不用考虑太多有的没的,不以“自生”为念,按照一定的存在逻辑运行,反而可以平和绵长,成“天地之悠悠”。

说起来,所谓商道甚至其他行业之道也是如此。开创之初,无不是筚路蓝缕,混得惨一点的甚至有上顿没下顿,这会儿指望能成个独角兽就是最大的梦想了,谁叨叨整出个百年基业来,那跟神棍也差不离了。反而是到了一定的高度,不少企业领导人开始有了一定的期待值,也背上了不大不小的包袱,患得患失间反而自失起来。佛教理论中有个名词叫“我执”,是指对一切有形和无形事物的执着,尤其是因某种意识太强,而受困于自己固有的想法、做法、人格等等。如《唯识述记》云:“烦恼障品类众多,我执为根,生诸烦恼,若不执我,无烦恼故。” 若能消除“我执”,就可以将潜在的智慧显现激发出来,即为“佛”。

那么如何破除“我执”?佛家说:观自在,不趋外境,不著外相,回归本心本性。儒家说:尽人事听天命。道家说:天之至私,用之至公,做好自家该做的事自然可以触及至理。尽管立意不同,或者按照弗洛伊德的说法,分别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境界来解读,但是药理却是出奇的一致,别惦记那些有的没的,深耕易耨,水到渠成。

2、利他

“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当下商界流行一个词,叫做“生态圈”。生态圈的本意是指在一定时空里,生物与其生存环境及生物与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交换形成一个不可分割的自然群体。延伸到商业层面,则是指摒弃以往的零和关系和价值链的前后端博弈,建构与业界,包括协作企业、研发体系、专业服务组织、劳动者、基础设施提供商、公共服务部门等等角色的合作、共赢的新型关系,力求实现共存共生、和谐发展。

这种基于生态圈的商业理念,将考量点从企业内转向企业外,从企业自身经营能力转向整合关联企业的能力和资源,也就是所谓的“不自生”,从而规避了整合并购的正本与风险。在这其中,建立利益关联和共生关系,可以说是核心要义,如果能够实现共赢,那么这样一个产业生态圈自然可以得到长久维系、高效发展。当然,这里的“不自生”,不是机械地理解成企业自己不发展,而是不以零和思维吃干喝净,着力寻找共同发展的空间。

而生态圈的利益关联和共生关系,着重于寻找共同创造价值的空间,而且这个空间必须大于原有产业链,也就是说,不是单单着眼于如何合理地分蛋糕,而是把蛋糕做大。那么要把蛋糕做大,生态圈就必须保持开放度和多元性,吸引更多的不同类别的商业合作伙伴加入。这样,能力、资源不同的单元都可以在其中寻找到自己的落位,并寻找到价值互补与创造的方式。

当然,这种包容不同能力、不同定位的企业的商业模式,其操作的复杂性显然会大大高于顺着产业链进行单纯的纵向整合,或是与异业进行简单的跨界合作,更不是企业内部整合可比的。不过,一旦形成这样的生态圈,那么它的核心竞争力和系统成长性也必然是难以复制和超越的。这就如同开天辟地一般,一旦布局完成,后来者已无天地可辟。

(待续)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上说天下】商道﹒非常道(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