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玉:《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阅读摘录01

第一章

1.通常,我们把班级文化分为显性文化和隐性文化,最为显性的是教室环境布置和卫生及各种展示班级风貌的文化符号,如班徽、班歌及班训;其次是各种体现班级导向的班级制度和反映本班学生在各类活动中的参与态度及表现的作品与奖项。而班级文化最隐性的教育力量则体现在班级人际关系和每个孩子内在的精神面貌之中。

2.班级文化建设过程大致要历经三个阶段,即外显阶段(精神提炼及环境布置)一内化阶段(制度规范与活动引领)一外化阶段(班级风气及学生言行)。而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常见的问题就是对这三个呈现过程的把握一出现偏差,或者止于某个阶段,难以突破。

3.班主任的价值取向直接影响着班级文化的定位及工作走向。找准班级文化精神内涵,就可以撬动整个班级建设机制,也能更大程度激发学生的内在动力。



第二章

4.选聘组长的步骤:

一、舆论造势,出台任职条件。第一,有责任心和包容心,有一定组织管理能力;第二,学习习惯好,有一定学习方法,成绩优良;第三,性格外向,生活态度积极;第四,做事踏实严谨,对自身要求较高。

二、“地下”动员,激发竞聘热情。

三、自主竞聘、实行差额选举。

四、庄严就职仪式与常态培训引领并举。组长入职前,班主任要对其进行岗前培训,选定一个特殊日子,让组长宣誓就职,营造隆重的仪式感,增强组长职责的神圣感。

5.自我申报特色小组奖项

小组运作到成熟阶段,为了提升孩子们的小组意识和荣誉感,可以进行特色小组评比:每个小组自行申报小组特色奖项,自己为自己撰写获奖词(类似于颁奖词)。结合每月小组才艺展示活动,由全体小组成员上台演说他们的申报项目,只要是申报项目与小组特质吻合都予以通过,以此推动小组文化向纵深发展。



第三章

6.培养班干部“不是为了学生帮助班主任,而是让管理、制度本身成为一种教育的手段和力量,开发学生的潜力,帮助、促进每一个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实现主动、健康发展”(张向众、叶澜:《新基础教育研究手册》)。

7.班干部培养策略

岗位设置:刚性+弹性,淡化层级

岗前培训:竞聘+评聘,目标导向

岗位练兵:履职+轮岗,过程引导

岗位评价:自评+他评,激励成长

第四章

8.北京大学教授何怀宏说:“任何一个社会都需要一种基本的道德共识才能维系,才不至崩溃。现代社会趋于多元,则更迫切地需要凝聚起某种道德共识。”

9.尊重教育的方法

尊己:突出“自尊”;尊人,突出“平等”;尊物,突出“和谐”;尊规,突出“敬畏”。

10.精神成长类规则:渐进性生成

一、价值引领式的成长目标体现出阶段性和连续性

二、建构式成长目标体现出指导性和主体性

三、内省式的实施策略体现出情感性和活动性

11.班级议事形式创新的几条原则

一、选择契机,增强情境性。

二、创新形式,增强活动性。

三、隐藏说教,增强趣味性。

12.建立安全、信任的师生关系应做到以下四个方面:其一,需要班主任为学生营造一种心理安全氛围,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当学生与自己的观点相惊时,班主任也能静下心来听学生的真实想法,再以平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引导意见协同:其二,班主任要说话算话,和信任感;在班里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不出尔反尔,让学生感到威严感把守师生交往底线,尊其三,班主任还要包容学生成长中的种种问题,  切忌“简单告状式”,重并保护学生的隐私,与家长反馈学学生在校表现时而非指责:其四,善于发现而从学生成长角度多给具体的建设性意见,上学生感到班主主任对他(她)的认可与学生优点,肯定他们的优点,欣赏。

13.如果把一个班级比作一艘船的话,那么班主任就是船长,学生则是水手,船驶向哪里,风向标指向哪里,取决于班主任这个舵手。

14.无论是班会、班委会,还是班级议事,讨论的议题都在班级发展层面,离不开班主任的顶层设计与系统建构能力;班级且常生活内容,看似天天重复,实则每天都是新的,同样需要班主任具有点化的意识与能力。尤其在学生参与班级制度建设的过程中,会有大量的生成性资源,此时班主任的点化力显得更加重要。



第五章

15.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常常以教育上的巨大不幸和失败告终的学校内有许许多多的冲突,其根源就在教师不善于与学生交流。”

16.班主任要想营造一首先要从自己放下身段做起,当下,学生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从转变自己教育者的身份做起。一种师生情谊相通的班级我们成人要快,获取新信息的奥道比人际交往氛围,我们要认识到自己不再是知识的权威,不再是一个班级的掌控者, 而是同路人,就者,是交换意见的参与者,是同在思考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要和学生平等交往。

17.现实中有部分教师为了维护自己在学生面前的良好形象,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伪装自己,这种“戴着面具”的交往很难深人孩子内心,不仅不能实现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更不利于教师的个人成长。

18.在师生交往中,只有教师把自己视为终身学习者、不断产生面前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才不会因为学生得有失尊严,相反他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彼此促进,共同提高,追求更高意义上的教育生活价值---师生的心在一起,师生间情意相通。

19.在师生交往中,只有当班主任把自己作为终身学习者、不断减长中信人,才会敢于在学生面前展现一个真实的自己, 才不会因为学生时自己是出真诚的建议而觉得有失尊严,相反他会把学生当作自己的一面镜子。 不应将师生交往只作为一种工作行为, 而应作为一种生活方式, 与学生一起共享交往中蕴藏的巨大财富,汲取生存的力量而活出生命的意义,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彼此促进,共同提高,实现更高意义上的教育生活价值。

你可能感兴趣的:(王怀玉:《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阅读摘录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