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Qian
我们一生学习知识无数,究竟哪些知识该被记住,输入大脑的底层系统中?可能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我来说说对我影响最深的认知——因果思维。
因果思维就是根据结果或事实,追根溯源,探寻产生它的原因。
前几天一朋友谈起合租在一起的室友,室友爱做饭但不愿收拾,美味食物新鲜上桌,厨房如同战后现场,垃圾也没有收拾。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朋友也从最初的不满到现在的无奈。正巧租期也快到期了,所以她们也在犹豫着是否搬家。
如果你有合租房的经历的话,可能有相同感受。暂且不吐槽遇上这样的室友有多心塞,先来聊聊朋友室友的这个行为,或许可以称之为习惯,它其实是一种果,什么果?她过往经历的结果。理顺了说,就是以往的生活环境或者习惯,形成了如今不收拾厨房的习惯。因为就算是懒,那也是长期的习惯懒导致。
朋友室友过往的生活经历,也就是因,造成如今不爱收拾厨房的果。为什么要费劲去想这什么因什么果呢?因为想到因果这一层面,反而不会让我们那么感性,沉浸在无奈的情绪中。你可能会去探寻,是什么原因才有她如今的习惯呢?是她的家庭本就没有培养收拾厨房的姿势,还是她在收拾厨房这件事情上有什么不好的经历,亦或是就是懒,明明知道需要收拾却不愿意做?
一个平平常常的生活问题,华丽丽转型成侦探断案题。同时,我们看待问题的格局也发生了变化,从原来的情绪化,转变成理智研究型。
或许你可能觉得这个例子不恰当。那就换一个,事情是这样的,一名女子因前两任丈夫家暴而离婚,在外人眼中,这位女子成了被同情的对象,她因为恐惧家暴迟迟不敢再婚,后来遇到一位脾气好又很爱她的男子,最终再次走入婚姻殿堂,但是后来,家暴还是发生了。周围朋友虽然奇怪,也着实同情这位女子。最后还是一位心理学家发现了原因,原来这对夫妻在因小事吵架时,妻子不停用“你是不是想打我?”这类词语暗示对方,最后导致对方出手,而这位女子的母亲也同样家暴,和女子是一样的情况。
看到这里我们知道了,这位女子可能是三任丈夫家暴的原因,不过她同时也是受害者。她的行为伤害了自己,导致家暴,再继续用因果思维思考,这种行为是如何产生的?很可能是由于她母亲的原因,所以这位女子受了她母亲的伤害。
因果思维不仅帮助我们更理性的对待发生的事实,还让我们变得宽容。正如上面的案例,刚听到女子被丈夫家暴,我们同情她,后来又得知她被家暴全因自己而起,我们可能又觉得活该如此,最后才明白原来她的家庭导致,此时我们可能会表示理解的态度。
因果思维告诉我们:如果别人的行为伤害了你,很可能是他曾经受过什么伤害,让他变得如此。
因果思维还提醒我们,如果想成就将来的你,现在的你就该努力成就你自己。
将来的你生活现状是因为现在你的行为所决定。如果不信,看看你现在的样子,再想想一年前的你在做什么,你可能有所体会。如果你是成长的,继续努力,持续下去。如果你是停滞不前的,可能需要做点什么来打破。
最后,既然我们不能改变现在的结果,那就努力从现在开始种好因,祝愿你能在将来得好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