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91,9-7-6,万章章句上7-6》

《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91,9-7-6,万章章句上7-6》

【"吾未闻枉己而者也,况辱己以正天下者乎?圣人之行不同也,或远或近,或去或不去,归洁其身而已矣。"】

今天是丁酉年戊寅月己巳日,闰六月十九,2017年8月10日星期四。

远,是远遁;近,是近君。

这一节,孟子继续论述伊尹没有割烹求见成汤的史实。在上一节通过表明伊尹心迹的基础上,这一节进一步上升到推理论证的层次。

首先,孟子设置了两个层次的立论:

1,辱己甚于枉己;2,正天下难于正人。

基于这两个立论,就可以推导出一个悖论——如果伊尹能干出割烹求见这样辱己之极的事,那他何以正天下呢!一个没有树立起独立精神、完善人格的人,靠着这样卑劣的功利灵魂,影响他人都做不到,更不要说影响天下了。

历史证明,伊尹被聘为成汤的首相之后,干成了伐夏救民的事业,按照上述理论反过来倒推可知,这样的伊尹是不可能干出割烹求见的辱己之事。一个半吊子读书人,他是可以没有底线的,中途堕落为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势力小人,未能树立完善人格,这样的人可以厚着脸皮说:“手段无所谓,形式不计较,人格不值钱,成败论英雄”这种没有志气的话。半吊子的人干不成家国事业,更不要说平天下这样伟大的事业了。

事业的根本在于自身人格的养成,无论个人层面、或者家的层面、或者国的层面、天下的层面,这一条原理亘古不变。孟子讲过:“唯大人可以格君心之非”,唯有当自己的人格树立起来了,有了“强力不反”的独立精神,他的精神和身体都能够做到言行一致整齐严肃,然后可以格正他人。反过来则不成立,如果一个人违背正道,依靠不正当的方法骗取他人的认可,然后再要求他人保持高尚正直,言行端正,请问,这样的策略能得逞吗?

所谓的枉己,就是不正,就是偏道取巧。比之枉己更甚的则是辱己,那是铁了心的厚脸皮了。一心往上爬,脸都不要了,这不仅是枉己而已,就是辱己,就是侮辱自己的 人格而不顾。同时,“正天下”的目标,可远远不是“正人”而已。所以,骗小孩儿或者骗一时得逞,那是正常现象,若说骗得过天下人,骗得过历史,则是妄想。

曾子说过:“十目所视,十指所指,人焉廋哉,人焉廋哉”,装得再像,最终还是装不成的,人还是要老实为本。

《三国演义》开篇那首《水调歌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写得深沉,说得磊落。这首词的作者是明朝的杨慎,其先人杨震有一个“四知堂”的故事:有人半夜到他家送礼行贿,杨震不受,对方就劝他说:放心收下,没人知道。杨震说:“怎么会没人知道呢?天知地知你知我知。”这一脉相承,真真了不得,正气凛然。

有人说,装还是有用的,王莽就是靠着伪装,被当时的天下人合誉为周公,最后还被推举成为皇帝,这不就是装的境界吗?这不叫境界,这叫败絮。荀子《劝学篇》最震撼人的一句话是倒数第二段:

“固学一之也。一出焉,一入焉,涂巷之人也;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全之尽之,然后学者也。”

意思是说,对于学习这件事来说,本来就要学到那一心一意地遵行正道的精神。一会儿偏离正道,一会儿步入正道,那就成了路途上巷子里常见的普通人;那好的行为少,不好的行为多,那就成了夏桀、商纣、盗跖那样的坏人;全面地了解伦理法度和仁义之道,又完全地遵奉它,然后才是个真正的学者。

王莽的结局是非常惨的,他死有余辜,是那些被他蒙骗的人,真惨。

周公恐惧流言日,
王莽谦恭下士时。
假使当年身便死,
一生真伪有谁知?

“周公恐惧流言日”,当年,周公辅佐幼年成王,自己北面摄政,管叔、蔡叔等人指责他意图篡位,这个时候的周公是很怕死的,因为死了就跳进黄河也洗不清,污蔑坐实。所以,任何人的成就都有天命所系,这是人事和天命配合才能够完成的事业。

尽管有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是根本不会改变,根本就是自身要正。缺了这个根本,伪装也好,冤枉也好,结局都不会好,怨不得他人。

人们之所以怀疑伊尹,跟周公的情况极其类似,就是根据这样一个事实:伊尹与成汤王室,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关系,即文中所说的“近君”,但是,凭借这一点就议论伊尹肯定来路不正,能溜须、会拍马,逢迎君心什么的,这是不知圣人的行为模式也各有不同——圣人不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模一样的标准化产品,不是!——圣人各有各的特点,乃至于行为模式也有各自不同的处理方式。有的圣人选择远遁山林,有的圣人则似伊尹一样沉入红尘。有的圣人不屑于就职而远去,有的圣人不屑于远去而留任。如果只看行为本身,似乎各有各的一套逻辑和模式,但是,深入观察就可以发现一个共性:都是以洁身为基本素养。远遁山林的圣人,志在独善其身,不肯苟且于流俗的污浊之中;近而不去的圣人,则志在兼善天下,不肯轻易放弃平生之守。但是,这两种逻辑和行为模式,都不会做出枉己和辱己的事。

由此可知,伊尹不会是做出割烹求见这种事的人。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万章》南怀瑾讲述




你可能感兴趣的:(《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391,9-7-6,万章章句上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