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暴力事件频发——谁的责任?

2016年10月31日22时许,某县一中学高一学生朱某(男,15岁)因曾与同班同学刘某(男,17岁)有矛盾纠纷,和另3名同学在该校男生宿舍502房与刘某理论时,发生打斗,刘某持水果刀刺伤朱某腹部,朱某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

这起校园斗殴事情,发生于我的高中母校。当时在朋友圈看到,震惊良久,普通的打架斗殴事情在家乡见得多了,但是没想到竟然会恶化到杀人!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谁的责任?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个十五岁的少年,仅仅只是因为同学间的矛盾口角,就这样永远地离开了自己的父母亲人,离开这个他还没来得及好好看看的世界,一切,都来的那么猝不及防。

回看新闻,看到画面中面色苍白,血流不止,被匆匆抬走的少年,我第一反应是打电话给尚在家乡念中学的弟弟。反复叮嘱他,不要去欺负别人,更要学会保护自己,和同学有矛盾了 要用正确的方式处理等等。

听得出来,弟弟显得很不以为然,觉得这种事情怎么可能会发生在他身上?

可是,那个遇害的少年,在死亡的前一刻,能想到他会遭遇这一切吗?

很多事情要防患于未然,因为我们不知道,未来和意外,哪一个会先来?

我不敢想象,如果那个躺在担架上的少年,是我弟弟的话,我会怎样地悲痛、失控?再想想,这位少年的父母又该如何面对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凄凉?

突然又想起12月8日晚,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上了热搜的榜首,在论坛、微信朋友圈等平台刷屏,并引起了大家的广泛关注,帖子是受害者妈妈所写,讲述了自己的孩子在学校受到欺凌,造成了极大的心理伤害,并形成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曾尝试与校方进行协商,只得到“孩子还小”“开了个玩笑”等冷淡答复,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愤怒之下,发帖抗议。

诸如此类的新闻,历年来层出不穷,且愈演愈烈,其实,校园霸凌(又称校园暴力)事件一直都存在,在中学时期,我就曾多次亲眼目睹。只是近年来网络媒体发达,此类事件曝光率渐渐变高,才慢慢地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然而,往往我们能看到的,大都只是那些"校园霸凌"中的"热暴力"。拳打脚踢、扯头发、泼尿、扒衣服、逼人下跪,一桩桩一件件接连发生,看了顿时让人毛骨悚然,继而愤愤不平。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谁的责任?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而更多的暴力是以看不见的形式存在着,那就是"校园冷暴力",同学间有意无意的孤立,言语的侮辱,对遭遇此种"霸凌"的青年来说,是一种持久的心理折磨,留下的心理创伤更为严重。这种痛苦,可以长到每每想起,都犹如一场噩梦。

如果留心,不难发现,在被曝光出来的"校园霸凌"现象中,一是"热暴力"更多的发生于经济欠发达的农村或乡镇中学,而"冷暴力"的波及范围更广。二是发生冲突的主体,都是处于青春躁动期的中学生。

那么,这一切发生的根源在哪里呢 ?

我们会责怪那些孩子太冲动、太暴戾,然而这似乎是家长疏于管教所致。

我们责怪家长只顾着赚钱,留下稚子于高堂却无力看管,然而一切似乎又要怪我们的社会体制不全了。

我们责怪学校没有尽到责任,然而似乎可以追溯到老师个人,没能及早发现学生之间的矛盾,并加以调解……

当所有这些看似偶然的因素汇聚在一起时,意外也就爆发了。当一件又一件不可逆的悲剧,触目惊心地发生于我们面前时 ,我们是不是应该想想,怎么去减少乃至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


校园暴力事件频发——谁的责任?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实际上,我国法律就惩治校园暴力事件的措施,还存在很大的空缺,老师和家长对孩子也缺乏这方面的教育引导。

很多家长和老师只关注孩子的成绩分数,以成绩为衡量标准,将孩子分为三六九等。只要孩子成绩好,即使犯错也没多大所谓,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反正错了也不会受到惩罚,于是更加肆无忌惮。而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会被区别对待,在学校受到老师的冷落,在家受到父母的指责,造成心理的扭曲。

在我看来,学习成绩并不是唯一的衡量标准,教育的真正目标是培养出一批身心健康、综合素养高的孩子! 而面对各种校园欺凌事件,不能总是冷观,无所作为,全社会都应担负相关责任,法制需要健全,学校和家长要放下成绩的等级观念。具体的说,学校应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与引导,了解他们的心理诉求,父母重视孩子的情感变化,唯有学校和家长形成合力,多加引导,才能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的无限循环发生。 

愿每个孩子都能免受校园暴力,享受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晚安

你可能感兴趣的:(校园暴力事件频发——谁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