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你们一个问题:你们觉得阻碍你们的PPT制作效率和美观的能力到底是什么?
A.风格拿捏不稳
B.配色能力偏弱
C.形状运用不熟
D.版式套路运用不熟练
几乎所有人的选项都有「D.版式套路运用不熟练」,为什么?
因为看的作品不多、用心程度不够?因为做的练习不多、呆在电脑前的时间不够?因为下载模板不多、拆解学习的机会很少?
都不是。因为存在这些反例:花了大量的时间学习、看了很多碎片化的案例,但却还是一无所获。
我一直在思考的是「我要怎样破除这些技能提升的迷之难点」:
· 看了3年PPT作品但学习效果为零,怎么解决?
· 入圈5年的作品却不如半年的新手,为什么?
· 下载10G素材,却没有真正解决无效学习这件事,怎么破?
为什么会这样呢?
这是我们制作一个幻灯片时的真实过程写照:
· 要做「封面页」的时候,花了好长时间找回教封面页制作方法的文章,忽然发现当初的赞叹不合适这次的内容;
· 要做「时间轴」的时候,来来去去只懂得横版和竖版,却没办法再次创新;
· 要做「人物介绍页」的时候,只懂得把照片放左边,右边放的内容花了2个小时却还是觉得丑!
现在的知识不是不够多,而是太碎也不系统,而且很难应用!真正开始做的时候就蒙圈——就是因为「以前看到的知识没有进行有效的整理」。
因为你没有一个能让你「拿来即用」的素材库,你整理的内容还是整块整块没被分类的「原料」,所以你真正着急的时候没有办法直接应用。
二、怎么破解PPT制作的版式难题旋涡?
现在你有「一页幻灯片要表达四项内容」,要你想出3种设计方式,10秒内你能想出来吗?
经过训练后,其实你可以——但不是想,而是找。
案例1:「纯文字无图片的四项内容」版式
其实还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案例2:「图文页的四项内容」版式
案例3:「人物介绍页」版式
我们欠缺的,是我们没有建立一个这样的素材库,为什么这个素材库这么重要呢?因为当我们面对一个空白的屏幕,我们不知道怎么样将内容可视化,成为幻灯片上的逻辑图表。
无法创造,就要懂得借鉴。
就像我们之前提到的那样,真正影响我们制作速度的,很大程度是幻灯片的版面设计。但这一块儿单靠经验的累计是完全不够的。当我们没有办法像幻灯片从业者一样、将「幻灯片版式设计」这一块内容当做工作的全部,那么我们怎样利用有效的精力和时间产出极大的效果,这就需要我们拥有一个强大的素材库。
这个素材库能极大地提升我们的制作效率,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让我们得到能力的提升。
自己的素材是需要自己整理的,这无法偷懒。如果你下载了10G的素材但不重新整理,真正要用的时候你还是无法好好使用它,因为你连里面有什么都不清楚。
经过我的大致分类,我将PPT制作中最常用的版式分为了「基本页」「应用页」「风格页」,而且将内容拆分得很细,精确到你制作幻灯片时最单纯的痛点。
如果你拥有这样分类的「素材库」,每个文件夹内有100个样式,你做幻灯片的时候真的还会慢吗?
三、怎样通过社群的力量让素材库整理和搜集效率加成?
当我看明白了这样的原理逻辑后,我忽然感知到这件事情不应该由「我一个人来做」,我决心建立一个这样的「素材库」,让你「付出一倍、收获数十倍」。
怎么可能?——还真可能。
这是我应用到社群中的一种玩法:UGC(User Generate Content),我建立了自己的小密圈,我接下来要做的是让所有人参与度进来——每个人成为内容的创造者。
只有大家参与进来,这个圈子才有存在的意义,这才是社群的力量。
具体我是这么实施的:
- 在回答这个问题的前两天,我先给每一位圈友编好了对应的学号
- 我将要搜集的内容也编了一个对应的三位数的号码,如:「封面页是101」、「目录页是102」等
- 我将内容完成目标都分配到每个人身上去(而我作为总指引给每一位小密圈圈友作总指导),然后我们每个星期都会轮一遍,例如1号这次是整理封面「101」,下个星期将可能是目录「102」。
通过这样的规则,每个星期大家都能看到完全不样的内容。因为每个人都在产出,所以每个人收获的信息量 = 人均产出的页数 * 人数。
每个星期只需要整理9张,但你一个星期能看到的是300+张风格各异、素材不同的幻灯片单页素材,而我们看对方整理了什么,以后整理到这个类型的页面时,自己也懂得有所区分。
例如第一周我对应的学号是「1」,我整理「101-封面页」,而第二周,我整理的就是「102-前言页」,如此往复。
经过这样2-3个月,一个星期发布9张,经过长久以往的整理,你一定会比其他不在小密圈内的人素材多很多。
这个玩法还很少社群标准化地实践,但我觉得我们可以开辟这个项目。这就是我们社群的力量,也就是我们这个圈子能产生价值的地方。
单个人每周收集的内容是确定的,例如这次的任务是「封面页」,那么在完成自己任务的基础上,也可以额外发布更多类型的页面(发多了不会制止)。
有的圈友会担心每个人找到的素材不一样,审美不同,这一点也不用太担心,因为找好的作品大家都会欣赏,而如果实在找出来的案例太差,大家在留言里面点赞也会变少,通过留言反馈就能够让发布者知晓。
进步都是逐渐的,而这种调整就是进步的过程,总需要时间。
问题问的是「我整理和搜集素材的方法」,但我觉得这种群体搜集素材的效率和乐趣会更高,因此在这里分享。
其实个体整理素材也应该是这样做的,素材的作用是被使用而不是留着欣赏,素材的使用率才是衡量是否搜集了好素材的标准。
这周是小密圈升级玩法的第一周,如果你想感受30+个人有组织地持续同时搜集3个月素材的恢弘,999元/永久,如果你迟早要来,晚来不如早来。
本文由 "汤帅 "发布,2017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