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是最好的课堂

朋友间在餐桌上酒过三巡吐露生活苦恼,恋人在餐桌下许下爱的誓言,父母和孩子在餐桌上心灵对话增进沟通,餐桌是最好的课堂,重视孩子教育的父母是绝对不会放弃餐桌这一家庭教育的平台,生活是一本最好的教科书。餐桌上的分享不止是物质上的分享,更为重要的还应倡导餐桌上的精神的分享,文化的分享,学习成果的分享。有些教育学者甚至说:“每天20分钟的家庭就餐改变孩子的未来。”

美国的迪安·E.比尔斯教授从1988年研究开始以后把重心放在餐桌教育上。研究显示,每个家庭在餐桌上的对话时间是2~45分钟,时间上有很大的差异,但是平均时间差不多是20分钟左右。这20分钟正好是小孩把精力集中在某一个对象上可持续的时间。孩子在对餐桌对话感兴趣的20分钟内,精力会非常集中。所以家庭就餐比起任何书籍或是教材,都更能培养 孩子的注意力。并且也能提高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生活视野。吃饭时间的对话可能会很片面,但请不要怀疑这短短的谈话会提高孩子们词汇、语言能力的价值。在吃饭时间的对话中可能出现任何话题。如回忆之前有趣的时,谈谈现在正在发生的有趣的事,还有未来的家庭出游计划……在别的时间、场所不会出现的话题自然而然地都出现了。

晚餐是在一天的劳作结束之后,白天分散各处的一家人重新相聚在一起,是创造松弛愉悦的谈话氛围的最好时机。餐桌边,每个人都谈谈自己一天的经历、见闻和感想。父母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都没必要避着孩子交谈,让孩子了解到家里的经济情况,投资打算……作为家里的一份子,她应从小就明白自己对家庭该负的职责与担当,在这个前提下他会帮助自己成长,做出选择。谈话就是生活视野与情感交流、表达能力的展示,从爸爸妈妈讲述的内容中,孩子自然而然也能获取一些信息。父母亲与子女一同共进晚餐,在彼此滔滔不绝的对话中,自由说出每个人的烦恼或想法,这同时也是共同治疗的空间。在这样的文化中,孩子能完全感受到自己是受尊重的,爱与被爱着的。对话的内容是千变万化的。可以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现出对彼此的爱与尊重。

在很多年以前我就听说过这样一种说法,每天的下午六七点钟也就是深夜来临的时候是人最脆弱的时候,而此时最脆弱的时候如果是全家围在一起开开心心的高谈阔论,愉愉快快的吃着丰盛的晚餐多么有治愈力量啊。然而现在我们的家庭现状是一起吃晚餐成为一种奢望。很多的父母忙着公务应酬,难得回家吃晚餐,经常带着一身酒气回去。我觉得我们应该赋予成功更丰富的内涵,不仅仅单纯指事业的成功,还有家庭幸福以及孩子的教育问题或者身体的健康等。

你感受到的最幸福的瞬间是什么时候?相信多数人都会回答与家人一起共度晚餐的时刻。在餐桌文化的核心中,有“世界是从舌头开始展开”这样一句 。餐桌并不单纯是一个用餐的场所。情感交流最活跃的时段,便是晚餐时刻。父母在和孩子餐桌交流时,谈话的态度和内容非常重要。对孩子来说,吃饭时挨爸妈训,会影响孩子的食欲,情绪压抑,破坏亲子关系。因此,在餐桌上,我们应该让孩子感受到一个轻松愉快的进餐气氛,享受吃饭的乐趣,孩子们更需要父母的陪伴和亲子间的亲密无间,而不是那种絮絮叨叨的说教甚至劈头盖脸的训斥。

在晚餐这个大课堂中我们应这样做:

(一)培养参与意识

孩子可以和家长一起需选购食材,看似简单但也藏着大学问,参与做饭的过程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可以培养独立自主能力,培养自己的小主人意识,增强家庭责任感。

(二)培养时间观念

吃饭时间最好控制在半小时以内,养好良好的饮食习惯。

(三)增强亲子陪伴意识

真诚地了解孩子的感受,让孩子学会分享,给孩子讲讲自己一天的各种信息,所见所闻,让我们成为孩子的朋友和引导者,并用自己的言传身教影响孩子。

在晚餐还有一个细节很重要,就是我们所说的餐桌礼仪。世界顶级礼仪大师威廉·汉森说:“善于观察的人,只用一顿饭的功夫,便可知你父母生活的背景怎样、你的教育背景如何。”餐桌上的礼仪,与 一个人自从所受大家庭教育密切相关。餐桌礼仪不雅的人,首先反映的不是他的恶习而是他父母的教育、他所在家庭的整体素质。在餐桌上,越来越多的父母们关注着孩子的营养,却对孩子的教养关心甚少。我们见惯了孩子看到喜欢的菜不顾一切的往自己碗里夹的,有的吃饭发出发出响声并吧唧嘴的,还有的吃饭吐的到处都是,唾沫星子乱飞。重视孩子的餐桌礼仪,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培养孩子的文明吃相,培养一种成功者的习惯与修养。

餐桌礼仪好习惯:

让长辈先动筷子。

不要抢着夹菜吃,不要越过别人夹菜。

不要在餐桌上吵闹。

鼓励孩子细嚼慢咽,不吧唧嘴或发出其他大的声响。

打喷嚏、擤鼻涕时要背对餐桌。

手上有油时及时擦干净,避免蹭到别人身上。

最后用这样一句话结尾:

我相信润物细无声式的教育,

也相信身教胜于言传,

更相信处处皆教育。

你可能感兴趣的:(餐桌是最好的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