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查德·普林斯《理查德·普林斯很烂》(Richard Prince Sucks),2015年
当代艺术家除了创作好的作品之外,在社交网络里好好地经营自己也是必备技能之一。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在输出优质作品的同时也成为了该领域的KOL,树立起了品牌意识,甚至建立了社群文化,真正地利用了互联网推广思维经营自己。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使用社交平台作为自己的作品展示窗口,这种高效又便捷的方式可以让大众与艺术家处在同一空间进行交流。这个过程是良性的,艺术爱好者可以很快找到自己喜欢的内容;而艺术家则可以通过反馈进行试验性艺术创作,甚至有的艺术家们因观点突出而成为KOL,建立起了属于自己的粉丝群体。
艾曼纽·沃克(Emmanuelle Walker)
佳士得评选出了100位“2017年度Instagram上最值得关注的艺术家排行”,这些艺术家被佳士得称为“艺术界冉冉升起的新星”。芭莎艺术挑出最值得关注的10位,为大家提供一份“如何在Instagram上逛艺术展的最实用指南”。
Martin Parr,@martinparrstudio
马丁·帕尔(Martin Parr)生于1952年,是英国纪实摄影大师,同时也是玛格南摄影图片社成员。原本从事专业摄影的他以黑白摄影为主,1984年受美国“新彩色摄影”运动影响后,转为彩色手法并将之带入到纪实摄影当中。
不同于通常摄影作品的色彩呈现,马丁·帕尔的摄影作品色彩浓烈却又略带媚俗,更贴近纪实摄影的原味。
马丁·帕尔曾说:“在以前,纪实摄影的主流定义是揭示真相、观看事物的内在。但是我想告诉大家的却是,所谓的‘纪实’其实始终只是一种主观的东西。真相如何,与怎样来框取真相并不是一个事。”
马丁·帕尔的摄影看似简单随意而诙谐轻松,但不肤浅;相反,观众透过画面看见他所谓主观的纪实和他自身的独特看法,呈现出了不一样的色彩饱满式纪实摄影。
Banksy,@Banksy
对于班克斯(Banksy)这个名字,有人说它是画家的姓氏,也有人说这只是他的化名。它是由一位出生于布里斯托尔的不知名街头艺术家经营的Instagram账户,上面发布的内容与他的艺术一样不可预知。“班克斯”是伦敦最有名的涂鸦艺术家,除街头外,作品还常在英国各地的美术馆展出。
2007年10月,他的11件作品在伦敦宝龙拍卖行拍卖,拍卖总价54.6万英镑,远高于先前30万英镑的估价,让拍卖行大为震惊。
由于涂鸦活动的非法性,早年“班克斯”不仅被英国媒体称为“恐怖主义艺术”,并且他的艺术活动还常常受到警察的打击和追踪。所以这些经历造成他几乎不对自己的作品发表看法并很少接受采访,也没什么人见过他的真面目——他的真实身份从来没有被正式公开过。
最近,他成为了一家怪诞主题公园和一家令人毛骨悚然的酒店的老板。不知道下一次他又会创造出什么令人匪夷所思的新项目,但他的所有项目都有一个共性——社会政治的思想内核。“班克斯”这个账号也是此次推荐中粉丝数量最多的账号。
Amalia Ulman,@amaliaulman
自拍也能进入美术馆?阿玛丽亚·乌尔曼(Amalia Ulman)是当代艺术界最年轻的明星之一,她曾因在Instagram上发布自拍而变成网红,自拍内容大多是与很多Instagram上网红们的日常相似:奢侈品、酒会、夜店、多金的男朋友和具有性暗示的照片。
这长达几个月的自拍活动其实是一场精心策划的网络表演,“网红生活”全是阿玛丽亚·乌尔曼虚构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开始思考:人们在网上止不住地炫耀其实是一种群体性的自恋文化。她还想传达一个信息:女人都是塑造出来的,而不是一个生理上或者内在的行为就可以定义的。
随着发文“The end”告知群众真相,这位“虚拟网红”的生涯结束了。而阿玛丽亚·乌尔曼将她的175张网红照片放到了伦敦著名的泰勒现代艺术馆,作为艺术展览的一部分。
恢复正常的阿玛丽亚·乌尔曼成功地从网红变成了艺术家。此后,她在Instagram发布的内容开始变得怪诞有趣,对红色和鸽子的迷恋也成为了其鲜明的个人特点。今年九月,她在上海外滩美术馆举办了个展。
Sang Woo Kim,@sangwo0
模特出身的金相宇(Sang Woo Kim)曾被称为韩国“最丑”的男模,整个互联网对其都是满满的嘲讽。但这位貌不惊人的模特在Instagram上却是一位极具天分的艺术家,作品灵感大部分来源于他脑中闪过的一段故事或一个感觉,作品内容展示了他作为模特的经历和对生活的见解。
作为模特,他成绩斐然,21岁就已经走过Burberry、Dolce&Gabbana 、DIESEL、DKNY等知名品牌的大秀。作为艺术家,他也备受关注。幼年时候父母对其培养和熏陶,让他有足够的基础在平日里用绘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
谈到模特工作与艺术创作的平衡,金相宇很坚定地表示,“模特只是当下的一个结果,但是成为艺术家才是我人生的首要事情,并将一直是最重要的。”
Cindy Sherman,@_cindysherman_
概念性人像摄影的女王辛迪·舍曼(Cindy Sherman)是一位人们熟悉的艺术家。她成名时还不到30岁,她在1975-1980年间拍摄的一些以自身为对象的照片曾以100美元一张的低价出售。而到了1994年,这些照片已经卖到了20000美元一张,疯涨200倍。
她擅长在一系列作品中以自己为主角,化上如明星般的妆容,并设计如戏剧般的场景和服装。有时,她更是刻意地女扮男装,企图颠覆既有的两性印象。辛迪·舍曼的作品充斥着过度饱和的色彩和呆滞无意识的表情,以及夸张的浓妆和舞台一样的灯光。
她的Instagram账号除了经常发布一些她自己作品的图片之外,还会发布一些她参观过的展览、观看过的音乐会,这些同样也让粉丝们看得欲罢不能。
Petra Collins,@petrafcollins
佩特拉·柯林斯(Petra Collins)是一名常驻纽约的加拿大摄影师。由于年少时的经历——童年时一半时间在加拿大,一半时间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因而她的作品梦幻感强烈,弥漫着一种出尘脱俗的70年代复古气息。当然,这与她的个人气质也息息相关。
佩特拉·柯林斯曾说:她骨子里是一个钟爱酷和浪漫的人。这也是为什么对于她创作的很多时尚大片,外媒评价大多是“sexy and cool”(性感又酷酷的)。很多美国流行歌手和明星都曾是她的模特,所以她的账号也可以算得上是流行趋势的风向标了。
佩特拉·柯林斯是新生代里公认的“沃霍尔式”的艺术家——身兼摄影师、模特、策展人三个身份。2017年春,她与GUCCI创意总监亚历山德罗·米歇尔(Alessandro Michele)一拍即合,开始掌镜为GUCCI拍摄时尚大片。
George Byrne,@george_byrne
色彩视觉摄影师乔治·伯恩(George Byrne)是一位在悉尼出生、现居洛杉矶的摄影师。身为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的大粉丝之一,乔治·伯恩在他的摄影作品中也巧妙运用了色彩对比、几何线条、对称构图等手法。
他常年游走于洛杉矶的大街小巷,为人们展示了这座城市另一面的美丽。自2013年起,他就开始使用Instagram并作为他视觉作品的发布平台。点开他的主页,浪漫的马卡龙色充满了页面——满满的都是少女心。
乔治经常在Instagram上说他很爱洛杉矶:多面又丰富、浪漫又冷酷、极度富裕又有很多贫穷,这样的极端性给他带来了很多艺术灵感。
José Parlá,@joseparla
何赛·帕拉(José Parlá)是一名古巴籍艺术家,但他出生在美国迈阿密。他从10岁开始学习绘画,15岁时就得到了萨瓦纳艺术设计学院的奖学金。最开始时,他用“Ease”作为艺名在街头创作,后来因独特的绘画风格使他名气越来越大。
他的作品由散乱的彩色线条构成,随着背景色彩的不同带给观赏者别样的感受,例如蓝色的海洋、棕黄色的沙漠,超现实风景展示了其眼中独特的奇异世界景象。
2016年,何赛·帕拉曾受邀加盟劳斯莱斯汽车艺术项目(Rolls-Royce Art Programme),他的作品《根》作为艺术项目的一部分在美国国家青年艺术基金会(National YoungArts Foundation)的标志性建筑“珠宝盒”(Jewel Box)内展出。
Hattie Stewart,@hattiestewart
海蒂·斯图尔特(Hattie Stewart)是一名来自伦敦的插画家和设计师。 她已经在洛杉矶、迈阿密、纽约、柏林和伦敦举办过多次展览,并与众多品牌和设计师,如Apple、House Of Holland、Marc by Marc Jacobs以及Adidas等合作过。
她最有名的项目是“Doodle-Bombing”,并且与许多杂志合作拍摄封面,如《Interview》、《Vogue》、《i-D》还有《Playboy》。
她的涂鸦作品十分狂野又充满奇幻色彩,视觉冲击强烈且带有幽默感。她因插画出名,职业之路平坦,但是海蒂·斯图尔特面对媒体时曾不断强调:自己是一个艺术家,并且未来会不断拓宽自己艺术创作的边界。
Shepard Fairey,@obeygiant
谢帕德·费瑞(Shepard Fairey)是大家相对熟悉的艺术家。2008年,他为奥巴马竞选时创作的肖像从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奥巴马竞选成功,并广为流传。
谢帕德·费瑞曾表示,因为伴随成长的是滑板运动和朋克摇滚,所以他对这类的贴纸、模板和T恤图案情有独钟。所以当进行涂鸦创作的时候,他的作品必然透露着浓浓的街头风格。
他创造的图像以其特有的方式风靡全世界,停车标志和商店橱窗上的油印贴纸、广告招牌上的巨型海报、墙壁上的涂鸦和人们的刺青……各种“盗版”源源不断。很多媒体都表示,它已悄悄融入世界的各种文化中,侵入了人们的生活,让人们开始对很多政治性事件提出质疑——这也正是艺术家想要传达的讯息。
社交网络缩短了艺术家与大众的距离,实时的反馈也让艺术作品相对赤裸地呈现在大众面前,苛刻的市场从而也或多或少地让艺术家的成长轨迹渐渐模式化。
这是这个时代的产物,也是艺术发展到今天的结果。能在顺应大众审美的同时又不断展现出自己的艺术灵力,这样的艺术家当然值得更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