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墙里墙外

思维的墙里墙外_第1张图片

01

以前看过这么一个小故事:一个男生爱恋一个女孩,做了备胎能够做的所有事情,然而依然只是一个备胎。他去问寺中的住持:“我做了我能做的所有,她为什么不喜欢我?我为什么不能放下这段感情?”住持说:“没有什么事是放不下的。”住持把一个空杯让这个人拿着,然后再往里倒开水,当水溢出来烫痛了他就放下了杯子。住持说:“因为痛就放下了。”

更多的人所看到的是最后的一句话,痛就会放下,但是更深层次的来讲,这是思维差异的结果。

男生深陷在感情的世界里,他所想的都是如何能够得到女孩的爱,自己究竟要用什么样的方法去感动她,以期求得最后满意的结果,但是他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去放下,自然就没有放下的方式。

而住持是一个局外人,他关心的并不是这段感情中有多少曲折,他所关注的点在于放下,想要放下,自然会去寻找放下的途径。

思维不同,同样的事情所理解的层面就不同,解决的方式自然就千差万别,一个是迷茫,一个是清醒。

02

身边有人从学校毕业后放弃了去往北上广的机会,回到贫瘠的村庄去自主创业,让土特产搭上电商的旋梯,走出穷乡僻壤。

可是在村里很多人看来,他依旧是一个农民,一个面朝土地背朝天的农民,去了大城市学了那么多知识究竟有什么用处,并没有摆脱祖祖辈辈的身份,还是一头扎进了田间地头。

可是别人看不到的,是他自身的不同,将潮流引进到传统的产业之中,这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改变,而他的身份也有别于其他在田间地头劳作的人。

村里人看到的只是表面的身份,却并没有看到背后根本的性质,这便是思维的局限。

03

在很多的家庭里,父母与子女或许都会为了一个归宿的问题而有所分歧,大多数父母其实更希望儿女能够伴随在身边,而作为子女往往向往更大的天地,这是两代人之间的思维差异,当然也反映在生活其他的方方面面。

作为父母因为年龄以及经历的原因,更追求与稳定与陪伴,也更固执与坚持,而作为子女的却更容易接受新的观念。

当两种思维碰撞的时候,就会有一场或大或小的摩擦。

04

一直觉得,思维是最贵的东西,一个明白自己想要去做什么,以及坚守自己要去做的事情的人,是在生活里活得明白的人。

在信息冗杂爆炸的今天,很多的观点都会铺天盖地的席卷而来,无论是主动还是被动的接受,往往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一个人对生活中很多事情的看法与态度,一些人并没有意识到的,而它却在悄然间改变着自我的存在。

话里话外不自觉的便会引用某一网络观点,因为它在深层次已经开始影响你的思维方式。

05

有朋友问我,持续的写作到底有什么用处?

个人认为,这是一种锻炼思维的方式,每天面对源源不断的信息,总是要有一个自我思考的过程,一场自我消化与吸收,最终再将它用自己的语言与方式呈现出来,这是一件很让人愉悦的事情。

文字以外,是分享的意义,当输入变成输出,遇到很多有趣的人,有趣的灵魂,这是另外一重意义。

我不知道文字那端的你以及你们,有着怎样的故事,有着怎样的悲欢离合以及期望与现实,但是,遇见本身就是一场缘分,无论缘深缘浅,我感谢你们短暂或长久的陪伴。

现实的我也是疲于奔命的滚滚人潮中不起眼的那一个,可是在这里,遇见文字,遇见你们,便是另一层面的幸运。

06

在生活的海面上漂浮的我们,各有各的生活,各有各的期许,不一样的经历以及不一样的故事,只是希冀在思维的墙里墙外,你能够一直拥有那个本质的自我,那个还在路上的自我。

你可能感兴趣的:(思维的墙里墙外)